如果我们同意人与人之间是纯粹的生存关系,那么“人情法则”的实质应该是“关爱”,而不是“交易”。 文/陈春花(微信公众号:春暖花开) 中国的“人情”来源于中国社会奉行的“家本位”。魏磊在《中国人的人格——从传统到现在》中曾经这样说:“在封建宗法社会里,血液脐带严酷地羁束着人们。发达的血缘家族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血缘意识是原始社会人们赖以生存的保障,由它结成的家族组织到了封建社会,已不仅仅是自然组织,而成为了重要的社会基本单位。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也呈现出与之相应的构架和特征,这种家园同构正是封建政治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家庭以至家族就成了联系家和国的中介。同时在结构上,家庭成了国家的缩影,国家则是家庭的扩大。”李宗桂如是说。 家庭的形态是人与人的关系的基本,它与人为形成的社会组织有所不同,是不能够轻易改变的。它是从远古以来就存在的自然的形态,所以对人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是无法轻易切断的。 中国的宗法制度总是提倡家族的团体精神和集体生活方式。它迫使人们若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隶属于某个家族,以家族的裙带关系实现个人价值,又以个人价值来保护、促进整个家族的繁荣,如此循环。在社会交往中,与外人相比,同家族的人总会被认为更可靠些。对异性朋友,也要千方百计把关系往血缘家族关系上靠,如通婚、结义和认干系等形式。 这种对血缘、家族的依赖,使中国人把个人淹没在群体之中,熏陶出了“人情”的观念,并把它从家庭内部推广至整个社会,成为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中国人重人情,往往遵循均等的原则,对相同辈分、相同身份、地位的人都尽量“扯平”。由此派生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造就了一个极富人情味的社会。 在“人情”上的均等思想,一方面,使中国人自己做事忧虑会不会顾此失彼,一碗水有没有端平;另一方面,使中国人对于别人的要求并不高。当某人没有亏待其他人的时候,即使他是个失败者,或者并没能满足某(些)人的要求,他也会被原谅。 中国人讲人情还很注重“回报”两个字。这是中国人讲人情中最可爱的一面。回报的法则,使中国人与人之间存在类似物质的所有与交换、人情的“欠”和“送”、“还”。这种人情的“所有”和“交换”,其作用就像蜘蛛吐的丝,一条搭一条,一环扣一环,形成了中国人的关系网。 《红楼梦》中有这样的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纵观中国的历史人文就会发现,说中国人重人情并不完全正确,甚至可以说是大错特错。“学问”并不浅显,“文章”也不好写。真正重人情的只是行侠仗义、宁为知己者死的门客、侠士。在官场和商场中,情况就有了变化。 举手之劳的前提下,或在对自己没什么坏处,以后还有可能有些好处的前提下,人人都是重人情的,而且,这其中又有真心假心之分。事情做没做,与做没做成是两回事。做了,人情也就“送(还)”了,即使没做成,这个情你也得领;而当涉及到切身的利益、前途、权力时,人情不是被抛弃就是被利用。即使同胞手足,也会血刃相向。这又造成了一种现象:一个人在得势时,身边总围着很多人,一旦穷困潦倒,所有的朋友都散了。重人情重到这种“良禽择木而栖”的程度,不可谓不势利。这种对“人情”的时重时不重,才是中国人“重人情”的真面目。若是给“中国人重人情”换个更贴切的说法,应是:中国人擅用人情。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这行人,师父教的,不论远近厚薄,只看一时有钱势就亲敬,便是活佛神仙,一时没了钱势了,也不许去理他。”没钱没权的人,普遍的社会体验都是世态炎凉,“人情薄如纸”。 但是,我们毕竟需要检讨这样的“人情法则”是否符合社会进步的标准。我始终坚持人与人的关系是更纯粹的生存关系,而不是利益关系,正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样——人不能够离开自然,不能够与自然分开。人如果不能够深深地与自然融为一体,就不可能汲取自然赋予人的生命营养,进而丧失生命。这种认识是人类生存的常识,这个常识使得人类能够“存在着”,人与自然因为这种常识进入同“存在”直接而深入的交流,并保持这样的交流,让人类得以繁衍和发展。同样人与人也必须取得平衡,这种平衡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的依据。我们也正是依据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保持了个体人的“存在”。 如果我们同意人与人之间是纯粹的生存关系,那么“人情法则”的实质应该是“关爱”,而不是“交易”。 事实上,人的生命一旦出现之后,人和人之间因为个体的独立性彼此之间就存在着竞争的关系。人的天赋一方面具有攻击性,但同时又具有另外一个层面的天赋——爱,尽管爱表现为完全相反的方式,但是关爱的秉性可是说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双重的秉性,使得人从生命的开端开始赋予人生以意义。要扭转现代中国人的人情法则倾向,使人们停止单纯的从功利的角度追求人与人的关系,以换取利益的满足,转向追求实现内在生命的发展和完成的方向,就要换发人天赋中关爱的本性,发展爱的力量。(本文完) 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暖花开(CCH_chunnuanhuakai) 春 / 暖 / 花 / 开 管理践行者陈春花的自媒体 管理思想、商业评论、著作连载、人生感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阅读往期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