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历史和英雄人物都是后人胡编乱造的?真相令人震惊!

 快乐老年435 2016-02-16

喜欢“三国”故事的朋友都知道《三国演义》,小说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荡气回肠的经典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因子。

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义务知道:记载“三国”真实历史的书籍其实是《三国志》,《三国演义》也是根据《三国志》才写出来的。

为什么说作为中国人有义务知道这些常识?很简单,日本韩国人都比我们自己对汉文化的了解深刻,那么若干年后,究竟谁才是璀璨的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呢?根据前几年的统计,日本人有近一半读过《三国演义》,大多数人知道《三国演义》与正史《三国志》的区别,请问,中国有多少人知道?

《三国演义》被称为“七实三虚”,什么叫“七实三虚”?所谓“七实三虚”,“实”就是指符合《三国志》的记载,这就叫实,不符合的就叫虚。

三国历史和英雄人物都是后人胡编乱造的?真相令人震惊!

在中国古代的书籍中,按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这个分法其实也含有等级划分的意思,“史”就是史书,它是仅次于“经”的最高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的记忆烙印,也是中华文明赖以传承的主要载体。

所谓“欲亡其国,先亡其史”,就是指要想彻底抹掉一个国家的记忆,改造一个民族的基因,就要彻底篡改毁灭他的历史,而这段历史,很大一部分就是指史书。

中国的史书最具权威的叫做“二十四史”,也就是所谓的“正史。”每个朝代一般只有一部正史来做代表,正史是总结记述的那个时代所写的最好的史书,可信一般比较高。

如果说有些史书的记载不可信,那也是从南北朝和唐代以后的事情,南北朝战乱频繁,记载混乱,唐代则是李世民用行政命令要求史官篡改实录,史书被官方删改是从这才开始的。

唐代之前的史官,是具体很大独立性的,君主不能随意干涉史官撰写史书。虽然司马迁遭受了宫刑,但他受刑不是因为写史书,而是因为直言进谏。

中国的史书是可以称为“信史”,就是详细而真实的历史记载。

而《三国志》就是中国信史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部“良史。”

三国历史和英雄人物都是后人胡编乱造的?真相令人震惊!

《三国志》作者叫陈寿,他生于公元233年(第二年诸葛亮去世),是三国时期蜀国人,后入晋朝做官。他撰写《三国志》取材严谨,书写流畅,结构精妙。

在当时,有很多人在写记述三国这段历史的史书,比较著名的有夏侯湛。

夏侯湛是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当时正在撰写《魏书》,结果,夏侯湛看到陈寿所写的史书,竟然直接把自己写的书给烧了,他认为:陈寿所写已经足够经典,自己已经没有必要再写。

《三国志》是良史从很多案例可以清晰的看到。

最主要的就是他对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评价。

现在很多人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言论,认为《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不公正。这是不对的。

诚然,陈寿和诸葛亮是“有过节”。

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马谡街亭战败后,陈寿的父亲和马谡一起受到诸葛亮处罚。马谡被杀,陈寿的父亲则被判处“髡刑”,就是将犯人头发剃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在当时是一种具有极大污辱性的处罚,然后,陈寿的父亲被逐出了军营。

陈寿很孝顺,与他父亲感情很好。

那么按理说,陈寿的父亲受到如此羞辱,陈寿理应不喜诸葛亮,况且,陈寿的老师谯周后来反对蜀汉的北伐方略,在政见上,陈寿也不太可能支持诸葛亮。

所以,陈寿写史书,似乎没有理由为诸葛亮说好话,那种“《三国志》贬低诸葛亮”的言论大概是出于这种考虑。

然而,这不是事实,事实是,陈寿非但没有贬低诸葛亮,相反,他对诸葛亮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陈寿的《三国志》只为八个人单独立传。除了重要的皇帝曹操、曹丕、曹睿、刘备、刘禅、孙权以外,就只有陆逊和诸葛亮是单独立传的。

要知道,包括魏国三位小皇帝和吴国的后三代皇帝,都只是合并一传而已。

史书为皇帝单独立传并不罕见,倒是能获得单独立传的臣子,可谓凤毛麟角。陈寿为诸葛亮单独立传,是充分肯定了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地位。

陈寿评价诸葛亮说“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又说他“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

管就是管仲,萧就是萧何,陈寿是将诸葛亮与辅佐齐桓公的管仲和汉初名相萧何相提并论的。

除此以外,八阵图、元戎弩、木牛流马这些诸葛亮的“神迹”皆也是出自《三国志》,后代写《三国演义》也不过是继承了陈寿所记载的历史罢了。(参阅拙作《历史上诸葛亮的高科技部队拥有五大逆天神器,曾把司马懿吓哭!》)

另外,陈寿在蜀国曾负责编纂《诸葛亮文集》,正因此,那篇名震古今的《出师表》才得以进入正史,永垂史册。

陈寿《三国志》是在晋朝所写,晋朝受魏朝禅让,以魏为正统,而就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陈寿给予了司马懿的劲敌诸葛亮极高的评价。

诸葛亮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三国演义》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归根到底,是《三国志》的功劳。

三国历史和英雄人物都是后人胡编乱造的?真相令人震惊!

《三国志》是一部“良史”,还体现在它对司马氏的相关记述上。由于陈寿是在晋代写史书,所以关于司马氏的不利内容,陈寿没办法写,但是,他并没有因此篡改历史,他采取的策略是---干脆不写。

比如张郃战死于木门道的事情,本是司马懿逼迫张郃出战。关于司马懿的“失误”,陈寿肯定是不能写出来的,但陈寿并没有因此诋毁张郃,他对于这段历史的记述是这样的:“(诸葛)亮还保祁山,(张)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

短短一句话,既如实的表达了事情的经过,又没有牵扯司马懿。这样写虽然掩盖了部分历史真相,但这也是陈寿唯一的办法,不管如何,他没有为了讨好司马氏而篡改历史。

《晋书》记载这一战司马懿主动出击,大败诸葛亮,俘虏杀死蜀军一万多人。将战败写成胜利,这才是颠倒黑白。

又比如,司马昭杀曹髦事件,陈寿也是采取的“省略”作法。他不能写司马昭弑君,便干脆只写一句:“高贵乡公(曹髦)卒,年二十。”至于曹髦怎么死的,读者可以自己从史料中去发掘和体会。

又比如,对于一些比较可疑的历史材料,陈寿一概摒弃不用。

例如孙策之死。

在《搜神记》中,说孙策的死是杀害了于吉,于吉来索命(这个说法被《三国演义》采纳了)导致的,陈寿认为《搜神记》这个说法证据严重不足,因此不予采信,而是将孙策之死直接写成是许贡门客刺杀,伤重不治身亡。

这些事例体现了陈寿《三国志》取材严谨的特征。

总之,无论从选材还是记述上,《三国志》都无愧于“良史”之称。

三国历史和英雄人物都是后人胡编乱造的?真相令人震惊!

后来晋朝大臣范頵称赞陈寿的《三国志》说:“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

相如就是汉代大文豪司马相如,这句话的意思是:陈寿虽然文辞不如司马相如艳丽多彩,但他的朴素公正却要超过后者。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则说:“魏代三雄,记传互出,......唯陈寿《三国志》,文质辨洽,荀、张比之迁、固,非妄誉也。”

迁就是写《史记》的司马迁,固就是写《汉书》的班固,就是将陈寿与两大史作家相提并论,将《三国志》与《史记》《汉书》等量齐观。

宋代为《三国志》做注解的裴松之向皇帝上书也称其为:“近代之嘉史。”

所以说,《三国志》是一部可信公正的良史,我们后代人根据《三国志》所知的三国历史,自然也是可信度极高的历史事件。

我们今天能知道曹操、关羽、诸葛亮、赵云、刘备、张飞、孙权、周瑜、吕布、张辽这些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事迹,《三国志》是这一切的基础。

当然,貂蝉则完全是《三国演义》的功劳了。

三国历史和英雄人物都是后人胡编乱造的?真相令人震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