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大师”们永远不会公开的洗脑技术上篇

 西窗听雨 2016-02-16

所谓洗脑,就是有目的地透过特定步骤,让人相信一些新的观念、道理、信念。而这些观念本身,表面看起来有一定道理,实质上却可能是片面的、扭曲的、有着秘而不宣的动机,居心叵测,甚至是邪恶的。

人生无处不洗脑。给人洗脑的不仅仅有成功学大师、人生导师、营销高手,还有家长、老师、各种专家、企业领导......。洗脑已经成为一种惯常的管理、营销手法,只不过有些人用得高明,有些人用得拙劣。

如何识别高水平的洗脑?想想你从小轻易接受了哪些信念,现在看起来很荒唐?

早年的时候,老简看过一本很出名的书,叫《乌合之众》,这本书详细阐述了集体非理性行为的盲目、冲动甚至暴虐。但这本书并没有说清楚,集体非理性行为的内在运作原理是什么。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老简在网上搜了很久,到现在还没找到一篇文章,很透彻地分析洗脑的运作机制。或许掌握了这个诀窍的人,都是实践出来的,并没有总结出什么理论体系。又或许这门技术,对使用者的心智能力要求太高,平庸者即便知道道理,也无法操作。

所以在写这篇文章之前,老简曾经纠结过好久,到底要不要把洗脑的关键诀窍解释清楚。因为会有一些潜在风险被别有用心的人使用。后来老简想清楚了,即便老简不写,我们也天天在被洗脑,如果我把这些写出来,我们就会在“被洗”的时候多一份警醒,了解“洗脑”的目的,是为了不轻易“被洗”,其实洗脑一点都不可怕,跟高阶的能力在即便“被洗”,也能自己重新洗成别的。

(臭鸡蛋飞过来了.......老简你真啰嗦!)

洗脑的核心是:激发一种(集体)情绪,然后把它(片面地)合理化成一种信念,使情绪能找到出口。

就是这么简单?是!就这么简单!先不忙着丢臭鸡蛋,如果这句话这么容易理解,那么洗脑技术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所以请听老简来详细解析。

从心理学角度,人在日常生活中总会积压很多情绪,比方说焦虑、愤怒、内疚、自责、担心、恐惧、苛求、抵触......,这些情绪在特定场景下,会被成倍地激发。比方说,在传销聚会里,会有很多“成功人士”,出来显身说法,讲述自己从苦逼到发达的历史和现在的激情生活,这时候,团队的渴求和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接下来,又会有人出来讲,你看他都成功,为什么你还没成功?(把内疚情绪激发出来),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把成功方法片面化成某几种方法、把成功能力泛化成人人皆可做到,最终让人相信“只要你做XXX”、你就一定能成功。

其实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知道,传销是个金字塔系统,塔尖上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大量塔基上的人的贡献基础上,而最终塔基的人,基本不可能维持高收入,而向上爬的竞争非常激烈,这和整个社会的结构并没有本质区别。那么这么明显的道理,为什么那些做传销的人不懂不信?关键是因为他们不愿意相信!

因为情绪总是让人不舒服的,多数人不愿意长期陷在焦虑、无助、绝望里,当一个信念给人希望,让他们摆脱对未来的焦虑和恐惧,他们就愿意奉这个信念为真理。而找出一切理由来反驳与之冲突的信念。这时候对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不再愿意接受一个让自己重新回到无助状态的信念。

我们再去看那些成功学大师和机场大师,相信他们的,主要是一些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处在焦虑、困窘状态下的人。他们对未来感到混乱、迷惘和恐惧。而这些“大师”们,总倾向于把一切问题简单化,用一套逻辑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比方说,你现在事业遇到困境是因为你情商不够高,情商高了,一切都解决了,所以你要学会职场潜规则;再比方说,你的企业现在走下坡路,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新时代的营销技巧,如果你的营销牛逼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所以从这些培训里出来的人,往往有一段时间会把一套理论奉若圭臬,把自己当成榔头,看谁都是钉子。

我们通常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人的理性极其有限,理性的背后都是情绪。理性不一定会阻止罪恶和灾难,真正让世界恢复和谐的是对自己情绪的觉察。一战后的德国经历了一段非常困窘的时期,经济低迷,理性、骄傲的日耳曼民族的自尊心遭受了严重打击。希特勒一方面重振经济,另一方面把所有民族遭遇的困难和焦虑统统归罪于犹太人,制造了人类近代史上最骇人听闻的种族杀戮。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希特勒当年的演讲,统统是按照“激发愤怒->片面归因->释放愤怒“的路径来煽动国民。当“为人类清理门户”这个信念,一旦被当做民族愤怒的出口的时候,直接激发了半个地球的灾难。

其实我们现在很容易接受,德国人贫穷不一定是因为犹太人,犹太人也不会妨碍德国人变得富足和幸福。犹太人和德国经济之间的连结没有那么紧密和必然。处理和犹太人的关系,更不一定非要通过战争和屠杀的方式。但是在那个时代的纳粹,不接受这些信念,因为他们必须为他们被煽动起来的愤怒寻找一个出口、一个发泄的对象。否则他们会被憋成内伤。

有时候,洗脑行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者,某一群人,会为了释放某些压力,用一些信念相互洗脑。其中会有一些嗅觉灵敏的人,利用这个潮头,谋取自己的利益。这些信念并不是不对,而是不具备普适性,而群体行为,往往会把这些信念片面扩大化,炒成群体性癔症。比方说“互联网思维”。

过去越是成功的人,往往头脑越顽固,陷在过去的经验模式里面拔不出来。这时候,他们对任何新的尝试,都非常保守,呈现出极度的风险厌恶。最关键的是,他们并没有清晰地意识到,所有的事情都在变化,从管理、经营模式到对客户的理解,都需要更新。他们觉得难以理解。所以就有人发明了一个不明觉厉的词,叫做“互联网思维”,然后举出一对成功例子——腾讯、360、阿里、京东、小米......他们在10年,甚至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获得了传统企业几十年也未必能做到的成就,是因为——互!联!网!思!维!。擦!我做了十多年互联网,知道用户思维、产品思维、技术思维、数据思维,就是不知道啥叫互联网思维。不过这个没关系,一旦他们认为自己迷惘统统是因为互联网思维,就像癌症病人看到了希望,不管有用没用,不管什么原理,先瞎学一通再说。其实离题万里。

如何看透洗脑式营销和宣传?我们需要抵制洗脑么?洗脑灌输的概念到底是对还是错?请关注老简的公众账号“老简创业茶馆”,静候下一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