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到济南一游,始于中学读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秋天》,“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山东游的第六天就迫不及待的从日照赶往济南。 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位居济南七十二泉之首。自古就有“游济南不游趵突泉不成游”之说,所以我觉得那儿肯定非同一般,便十分渴望亲眼目睹这天下第一泉的风采。到济南当天,不顾劳累就前往趵突泉。 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时,曾观赏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 而我游趵突泉,既不见其形,又未闻其声,看到的只是一潭发绿的死水和游人鼎沸的嘈杂声,只有仔细看才能看到死水微澜。降水少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得“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的景象只能在老舍的杂文《趵突泉的欣赏》中领略了。“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趵突泉公园里最美的景致是泉水,没有涌泉的趵突泉公园使我遗憾。但还有一处景点对我的吸引力不亚于趵突泉,那就是著名的一代词人李清照的故居了。李清照的故居在漱玉泉的北边,一进院子,就有一种深深的情怀牵绊,想起她的《漱玉集》,心中默吟:“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出在李清照笔下,独树一帜,美不胜收。 我漫步在李清照纪念堂的庭院中,置身于枝繁叶茂的海棠树下,仿佛又进入了女词人那如诗如画的境界里,令人欷嘘感叹之余,只能道一声海棠依旧,物是人非了。 渴望大明湖,则源于刘鹗的《老残游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副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那时就想,大明湖该是一个清丽柔美、空明澄澈的仙境吧! 进了园门,只见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 荷花是济南的市花,大明湖近岸,碧绿的荷叶随着微波轻轻摇荡,像一块碧玉雕琢成的玉盘,托着几粒仙丹似的露珠。满眼的绿色中掩映着淡淡的胭红,几朵白荷脱颖而出,异常俏丽。尤其叫我惊艳的是大明湖荷花的重瓣和丰满。一丝风起,香远溢清,“荷叶田田千点碧,藕花冉冉满城香”,真是不妆艳已绝,池莲自在香。 大明湖的柳树也别具一格,值得一观。岸边垂柳成荫,湖心岛上也是垂柳抚堤,像绿色的秀发,散发着清纯的气息。流连此间,一步一景,一景一影。 突然想起《还珠格格》里的台词:“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怨了一辈子,想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却仍然感激上苍,让她有这个可等可怨可想可恨的人,否则人生就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有些人,有些事,从开始就注定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就如这夏雨,忽而急骤,忽而舒缓,来的匆匆,去也匆匆。“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这应该是所有有情之人的心声吧! 八天的山东游结束了,但人生就是一个旅程,还要不停地奔向下一个目的地。美丽的山东让我们留连忘返,但是必定会渐渐模糊,渐渐远去,留下来的只是在心中的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