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挥林业三大效益  共建共享品质生活

 弘净 2016-02-16
发挥林业三大效益  共建共享品质生活
桐庐县林业局    2007-11-2 0:00:0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我国要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今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共建潇洒桐庐、共享品质生活”的重大战略,以此引领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潇洒桐庐”是集“富裕桐庐、山水桐庐、人文桐庐、活力桐庐、和谐桐庐”于一体的综合定位,也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五大生活品质的区域品牌。“潇洒桐庐”既是桐庐的自然禀赋,也是桐庐人民的不懈追求。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又提出了“实施兴林富民、倡导绿色养老”的林业发展战略。作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职能部门,如何在共建潇洒桐庐的征途中发挥林业部门的独特作用,已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此就如何积极实施林业“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进六大工程建设,发挥林业三大效益,共建共享品质生活作一初浅的探索。

   一、发挥林业生态效益,共建环境生活品质

   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林业巨大的生态功能,努力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切实担负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神圣使命。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对改善生态环境、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确定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林业的多功能、多需求与多效益日益显现,单一的经济效益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转变。

    1、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牢牢把握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方向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根本任务。要以安全和谐为出发点,加快构建森林生态安全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2003年以来,桐庐县连续3年跨入了全国百强县(市)行列,2006年人均GDP 达到3889美元,这充分表明该县已进入到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县委、县政府适时地提出了生态立县、环境兴县战略,打造“潇洒桐庐、山水福地、人居佳境、旅游胜地”。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的确立,标志着该县由传统林业开始向现代林业的转变。

    2、着力构建生态公益林体系。

    要进一步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全面落实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的组织保障、管护网络、效益监测、信息管理、投入保障及政策法规体系。

   (1)重点区域规划。根据有关森林分类区划要求的标准,针对生态区位重要性、森林生态脆弱性、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按照“两江两库美化”的要求,围绕富春江、分水江、富春江水库、分水江水库及杭千高速、320国道、省道为重点的区域,搞好四级生态公益林区域规划。

   (2)复合经营模式。以定向封育、抚育间伐、林分改造、人工补植等多模式,复合型经营。把生态公益林建设成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和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长期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到2006年底已建成70万亩生态公益林,至2010年沿富春江、分水江流域两岸高标准建设好百万亩生态公益林。

   (3)落实管护责任。根据生态公益林的分布特点、管护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定15个管护责任区、建立26个监管责任区、配备专职(兼职)护林员;对原确定的重点公益林护林员、防火巡查人员和病虫害监测人员进行调整充实,改善结构、提高素质,实行 “三员合一”,促进护林员队伍规范化。

    (4)建立补偿机制。全面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桐庐县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试行)》和《桐庐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试行)》两个办法;重点抓好配套资金的落实,对重点公益林补偿资金进行足额配套的同时,逐步提高县级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到2010年重点公益林补偿标准达到20元/亩。

   3加快自然保护小区建设

    自然保护小区建设是加快桐庐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及长叶榧、猕猴等珍贵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目前全县规划建有省级自然保护小区4个,保护面积25000亩。通过成立小区保护管理机构、在保护小区范围沿线新建防火道或建立生物防火林带、设立护林防火点、配置相应的防火和通讯设备、小区内实行禁猎、禁火及禁止开垦等措施;到“十一五”未,建成岭源猕猴自然保护小区、龙门山森林植被自然保护小区、金竹岭南方红豆杉自然保护小区和新合长叶榧自然保护小区并纳入省级补助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小区,建成1个县级森林植被自然保护小区,保护面积达5万亩。

   通过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确立,加快构建以重点公益林为核心的四级公益林体系和省级自然保护小区的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效益,使桐庐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真正成为山水福地、人居佳境。

   二、发挥林业经济效益,提升经济生活品质

   要充分发挥林业巨大的经济功能,挖掘林业潜力,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切实担负起林业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而桐庐县“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结构,凸显了林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主渠道作用。桐庐县十三届三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充分挖掘山上经济潜力,合理规划,大力发展竹、山核桃等高效生态经济林,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心由山下转移到山上,实现农业上山增效”。今年县十二次党代会把“实施兴林富民,倡导绿色养老”写进了报告,因此,如何做好“上山增效”这篇文章,已成为林业建设一项重要任务。

    1、加快林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以“兴林富民”为落脚点,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林业产业。根据桐庐山林资源和区位分布提出了在大力培植主导产业竹业的同时,加快发展山核桃、香榧高效产业,逐步构建西北部山核桃、中部竹业、东南部香榧基地三大林业经济带的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培植林业资源,加快发展三大林业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把桐庐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林业产业优势。

   2、政策引导、示范带动,加快主导产业的培植

   逐步加大对林业三大产业的扶持力度,对主导产业实现“政府买单,林农种植”,鼓励发展庭院经济,溪旁路边、房前屋后、低丘缓坡等种植高效经济林。大力发展中部竹产业、西北部山核桃产业和东南部香榧产业。每年新发展竹林1万亩,力争达到30万亩,进入全省重点竹产区;在西北部培育以钟山乡歌舞片、合村乡岭源片、百江镇东辉片、瑶琳为中心的山核桃基地6万亩,在钟山、合村、百江建成3个万亩山核桃示范基地;在新合乡、凤川镇三源片、富春江镇芦茨片等东南部山区大力发展香榧,打造新合万亩香榧基地,形成特色产业。

    在大力发展高效产业的同时,加快低产低效林的改造。对产值低于600元特别是产值低于300元的毛竹低产林,采用施肥、垦复、灌溉等措施提高竹林效益,每年不少于1万亩。对经营管理粗放、经济效益较低的山核桃中幼林基地采取推广劈灌割草、垦复施肥、人工授粉、病虫害防治等丰产栽培技术,提高经营水平;对低产板栗林采用套种、引进新品种、加强培育管理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加快建设林业区域特色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园区辐射功能。力争每个乡镇不少于一个县级以上示范园区,每一个主导产业不少于3个以上示范园区。积极实施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创建7个兴林富民示范乡镇和15个兴林富民示范村。

   3、推进加工业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提升林业第二产业

    以提高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和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为核心,大力推进林业产业的科技创新、坚持集约经营、循环发展、全面推进竹木加工等制造业的升级。建立相应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有机结合,增强经营林农和市场的联接能力,健全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林农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初步建立林产品的流通市场体系。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扶优、扶强林业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家、年产值超5千万元龙头企业2家;超千万元龙头企业5家;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10家。

   4、加快科技创新,加强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加强与浙江省林科院、浙江林学院、亚林所等科研院校建立横向联系,充分发挥桐庐县政府林业科技顾问的作用,尽快建立和完善新型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推行首席专家制。建立示范基地专家联系制度和林业科技人员与科技示范户的挂钩制度,整合推广低产林改造、复合经营、品种改良、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在当前香榧作为该县的新兴产业,要加快香榧品种园的建设,着力解决香榧发展中的种苗瓶颈问题。通过3-5年的努力,把香榧品种园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品种园。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到“十一五”未,打造40万亩经济林,实现全县人均1亩经济林目标,促进林业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使林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逐步提高林业在农民人均收入中的比重。

   三、发挥林业社会效益,共享社会生活品质

   要充分认识林业巨大的社会功能,努力增加就业和建设生态文明,切实担负起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职责。森林资源由原来单纯的林果产品发展到追求森林生态文化、绿化美化、休闲旅游等方面,要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提升森林文化底蕴,重视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农家乐,大力发展林业第三产业。

   1、加快森林公园建设,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重点创建瑶琳国家级森林公园,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森林公园体系。到2010年底,全县建成森林公园12个,年接待游客75万人次,年产值1亿元以上。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采用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经营;以杭州市加快“旅游西进”为契机,大力整合森林旅游资源,打响生态旅游品牌,促进森林旅游“二次创业”。在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规划开发建设上,立足于大旅游相衔接;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主动纳入旅游产品系列;在宣传促销上,借助旅游网络优势,充分发挥旅行社作为旅游媒体的作用,推出产品,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积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创旅游精品,创品牌旅游。

   2、弘扬森林文化,共享品质生活

   要充分发挥森林公园建设对构建繁荣的林业文化体系的重要作用,真正把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纳入到整个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范畴加以推进,根据森林公园各自的资源特点,深入挖掘森林文化、竹文化、花文化等文化内涵,并将其开发成人们能接受的生态文化产品,满足社会多元化的要求。把森林公园建设成为科普教育基地、生态道德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学生实习基地、科研实验基地、艺术创作基地等。

   3、创建园林绿化村,推进城乡一体化

   结合“十百”工程,大力推进绿色村庄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拓展休闲观光旅游,规划每年建成市级以上园林绿化村3个,县级园林绿化村6个以上。到2010年,全县共建成县级园林绿化村40个,全力打造山水福地、人居佳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改变农村的生活品质

   4、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深入挖掘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民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形成“保护古树名木即造福人类自己”的浓厚氛围;由政府财政每年安排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开展古树名木认养或企业冠名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形的保护方式,多方筹措保护资金;编撰《桐庐古树名木与文化》,弘扬生态文化,增强全民保护意识。

   全县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蓝图已经描绘,充分发挥林业的三大效益,从而为“共建潇洒桐庐、共享品质生活”再创新优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