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为红色人类建立了一座纪念碑 ——翻译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有感

 bbbo 2016-02-17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的两个月,她曾经向我表示:“我希望知道中国读者是怎样读我这些书的。”


虽然阿列克谢耶维奇是白俄罗斯国籍,但是这位乌克兰母亲白俄罗斯父亲的女儿,曾经是一个苏联人,苏联作家。


在二十世纪的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令全世界震惊,令全世界瞩目,也令全世界不安的红色帝国——苏联。这个帝国为何“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政治家历史家纷纷对这个课题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对这样一个大历史课题,从文学家的角度,从感情的角度,从众人的心灵角度去观察去探究,阿列克谢耶维奇堪称第一人。当然,用她的话说,作家的任务只是提出问题,而“我的主人公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才是更加有趣的。”摘自阿列克谢耶维奇与文学评论家娜塔莉亚.伊戈卢诺娃的对话录,下同。


阿列克谢耶维奇花了三十多年时间创作了一套“红色百科全书”,即被称为“乌托邦声音”的五部作品:《战争中没有女性》(1985首版,2005年出版全版)、《最后的证人》(1985)、《锌皮娃娃兵》(1989)、《切尔诺贝利的祈祷》(1997)和《二手时间》(2013)。


作品揭示出复调式的人生


三十年之前某一天,我偶然翻阅苏联《十月》文学杂志,立刻被《战争中没有女性》(У Войны Не Женское Лицо)的标题和内容所吸引,并匆匆翻译成中文。2015年又根据莫斯科时代出版公司2013年版本译出了全本。从初版到新世纪修订版,几乎就是作者的重新创作,不仅增加了很多内容,更由于苏联从巨变到解体之后,作者把许多曾被报刊检查部门禁止或被迫自我删去的内容发表了出来。新中译本的书名被出版社改为《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九州出版社2015年9月第一版),但我仍然把它称为《战争中没有女性》。当年我这样翻译时,也曾引发议论,有人认为应该按照原题直译为战争中没有女人面孔,也有人认为应该按照内容译为“战争中的女人,还有中国作家据此创造出“战争让女人走开 等富有情感诗意的作品题目。我本人却一直认为战争中没有女性是最合适的原意传达。此书固然写的是战争中的女性,但通过本书立意、主人公故事到现实气氛,却是告诉人们:当女性陷入战争烽火后,不但她们的穿着发型行为举止,就连性格脾气乃至于从外表到生理特征都发生了变化,这正是战争对于女性最残酷的影响。所以,这本描写战争中的女人的作品,恰恰独一无二地使用了战争中没有女性这样强烈反差的题目,应该是作者有意而为之。而从语言学上说,俄语中的Лицо(面孔)一词,本来就有人的意思,比如最高领袖又被称为“第一面孔”(Первое Лицо)。如今,У Войны Не Женское Лицо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流行的成语,只要登上网路点击这个句式,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各战场上的女兵形象便会蜂拥而出。


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我又应约翻译了她的《二手时间》(中信出版社2016年1月第一版)。作者把《二手时间》称为“红色人类终结篇”(Конец Красного Человека),也是她个人内心与那个伟大而悲壮的乌托邦实验时代的告别篇。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颁奖词称:“她以复调式写作,为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创建了纪念丰碑。”既肯定了她在文学手法上的创新,也赞扬了她作品内容的历史价值。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创作手法有两个特点,一是纪实文学(Документальной и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а),这是三十多年前首先从苏联军事文学中兴起的体裁;二是复调式风格,复调(Polyphony / Многоголосие)是一个传统的音乐术语,从写作风格上看,她的复调特点是多种第一人称交叉(包括作者本人、被专访的主人公和群体采访的各类人物),多种语境的交叉(回忆、描述、片语意识流)和多种环境和时间的交叉。从仿佛是无标题复调音乐和重叠的合唱中,迸发出忏悔式的独白。


不仅仅是创作手法的复调风格,其实在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中更揭示出复调式的人生,一个人从语言到思想到感情都具有多面性,甚至于一个人的身份和世界观都是复调式的,作者坦承:“面对多重层次,面对生活的复调,我自己都呆住了”。


基于优秀记者和作家的专业和良心,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复调眼光看待事件和人物,对任何一个故事,都不会只从一个方面去观察和表述。用她的话说:“实际上,在一个人的身上会发生所有的一切。”不但写一个社会的两面和多面,也写一个人两面和多面,而且让他们自己去讲自己。阿列克谢耶维奇申明,她并不是评价苏联思想和苏联历史,更不评价任何人,而只是形而上学地描述一种人类的生活悲剧。当然,从她的作品中,读者还是能够看到她个人的世界观特征,虽然其世界观通常也是复调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二手时代


《二手时间》(Время Second Hand)的书名也颇有寓意。“时间”用的是俄文,“二手”则是用英文:一来俄语中原本没有“二手”的说法,二来此处的“二手”确实含有西方舶来之意。那么书名应该翻译为“二手时代”还是“二手时间”?时代和时间在俄文中是同一个单词,若从大历史看,苏联是时代,解体后的俄罗斯是新时代,意义相当明确。而时间一词,具体而言是小于时代,但抽象而言又是超越时代的。认真品味一下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话:“今天的所有想法和所有语言全都来自别人,仿佛是昨天被人穿过的衣服……我们全都在使用别人以前所知、以前所做和以前的经验,所以说是二手时间。”她在诺奖颁奖礼上的发言中也说:“充满希望的年代被充满恐惧的年代所取代。这个时代在转身、倒退。我们生活在一个二手时代。”在这些话语中,时代和时间都是可以互换的。只有另一段话比较明确:苏联解体后的十几年,对于许多知识分子来说,“首先是一个大时代被偷走了,然后是他们个人的时间被偷走了。”所以作者的寓意应该是兼而有之。


为何阿列克谢耶维奇能够在西方各国频频获奖,全球各地以35种语言出版了130多部她的作品,并且最终摘下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因为人们对这样一种国家,对这样一种理想,有一种巨大的好奇心,“而我成功地使人们接触到了它,揭开了它的面纱。”


她为红色人类建立了一座纪念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