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尼评论|为什么人类一定要旅行?

 云游看天下 2016-02-18

又到了一年一度,机票涨价酒店爆满的大好时节了!

天秤座的桑尼也在提早准备着岁末年初和朋友和家人的各种旅行,和朋友同游的还能当当甩手掌柜,和家人的就变成不操心会S星人,各种攻略酒店介绍,各种航班起飞落地转机时间比较,最后一笔信用卡预订刷完后,往体重秤上一站,擦!瘦了2公斤!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类一定要旅行?
为什么大家那么热爱从自己活腻的地方跑去别人活腻的地方,在别人的生活里打自己的酱油呢?

话说我上周穿越回了北宋,顺回来了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大自然的好山好水之间,是旅人的艰难前行。可见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古人的行旅观颇为谦卑,人不过是山水间的过客,旅行是对未知自然的一种尊重。

和徐霞客大侠要背着炊具铺盖上路不同,现在你能轻装上路,随时飞往地球的另一端。2013,中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9818.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让一部分人富了起来,而旅行在某种程度,是在温饱,安全之后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谁不想回想那年,尚且青春,三月桃花,两人一马,走到哪里都是天涯?
谁又想别人在聊阿尔卑斯山,你因为雾霾看不到香山?别人去了爱琴海,你因为加班去不了后海?

生命就是一场场没有返程的旅途,我们都是旅人,都有一大把故事要分享。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世界何止一沙一花,不出去走走,你真的会以为这就是世界。

旅行的意义对每个人,每个阶段都不尽相同,来听听桑尼的旅人朋友们怎么说?

“旅行对我来说就是满足好奇心,去看看一个陌生的地方,有可能是迁徙,有可能是出差,有可能是探亲,有可能是度假,有可能是访仙,有可能是避世,总之就是去感受另一种生活,去观察另一种人生。”

“体验新奇和美好是人类的天性,爱旅行的人,体内一定是有不安份的因子吧!”

“旅行的意义是让自己彻底释放二货的状态,俗世中的灵魂出卖久了也要罢工,旅行就是休息,充满能量后再回到尘世中装孙子,如此循环,只为了让自己不要忘了自己。”

“旅行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能丰富自己的生命。世界这本百科全书,不旅行的人永远只停留在一页。

“旅行是一个放下自我的过程,是一场难得的修行,旅行是会上瘾的。”

“旅行就是Eat, Pray, Love.从当地美食和人文中体验不同的生活,从而发自内心感恩现在的生活,怀有更广阔的胸怀,祈祷更美好的事物。”

卡尔维诺曾有一句话概括的不错:“为了回到你的过去和寻找你的未来而旅行。”旅行就是不停地路过,相遇,告别,回忆。但在这个简单的过程中,很多人会找到困惑自己人生的答案,同时发现他所拥有的是何其的少,而他未曾有的和永远不会拥有的是何等的多,就这样,莞尔,释然。

那山,那水,那人

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的旅游都是旅行

每一段旅程中,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正在旅行呢?是飞机起飞看到空姐的那一刻?是品尝到第一顿当地美食?还是例行买到第一个冰箱贴的时候呢?

你搜集了地图上每一次的风和日丽,你流连在电影里美丽的场景里,就算是在旅行了吗?

波德里亚说过:“对城市而言,仅仅看过是不够的,还应当穿越它,就好像活着是不够的,还应当穿越生活。”

所以许多时候,留给我们最深印象的那些旅途,往往是和我们现实生活反差最大的,被历史和文化浓墨重彩渲染过的城,比如不丹,尼泊尔,柬埔寨,敦煌,伊斯坦布尔这些山川都载不动回忆的地方,在色香味触上给你全面的冲击,让你一下穿越了千年,产生“系统重新启动”的美妙感受。

去年桑尼去了次西班牙,比之壮丽的马德里,奇幻的巴塞罗那,我倒是更偏爱小城格拉纳达。在城东的山丘上,有一座阿尔汉布拉宫,是13世纪摩尔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
在所有的景点中,宫廷庙宇之类的最是充满宿命感,那些华丽的壁画,充满想像力的几何纹饰和阿拉伯文字图案,都是古伊斯兰文化的宝贵遗产,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只是感叹,千年时光如指缝沙漏,多少楼台烟雨中,到头不过,一声叹息。



看游记,看电影都不会带给你这些,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或者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更不如阅人无数。

我有个大学同学某一年去墨脱徒步,经历九死一生,现在回想起来她总说:“墨脱之行,让我结识了一生的最纯净的友谊,让我知道了什么叫生死之交。我很庆幸,那一年,我走了这条路,原来,转山转水,只为了在路上遇见他们,让我不再孤独的行走。”

有位好友去年去了不丹,遇到一个18岁的小喇嘛送了自己一个手环,她说:“从他的笑容里能闻到幸福的味道,我希望他这一世都这么开心,因为感到幸福而爱别人,这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从未有过的温暖感受。”

桑尼生活在欧洲的时候,很喜欢坐火车,尤其是那种夜火车,两到四人一间房,半夜会有帅哥列车员来说“Passport,Madam”的那种。那些年也遇到过形形色色的过客:有问我“中国有没有苹果”的法国老太太,和我交换各国女性择偶观的阿根廷三姐妹,让管家给我送披萨的阿拉伯阔太,和我共用一瓶卸妆液的设计师日本妹。
最有趣的一次是从巴黎到布鲁塞尔,短短一个半小时的旅途,邻座的比利时大叔只为了说服我一件事“薯条(french fries)其实是比利时的。”我很喜欢这种平凡人的骄傲和坚持,而我没有任何同样的坚持可以分享,脑海中被植入最类似的句子就是“钓鱼岛是中国的”,但此言一出,我就彻底输了。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旅行是为了看风景,其实很多很多年以后,记住的却是故事和人。



不要这样的旅行

在现在的物质条件下,出发变得简单,但一次好的旅行却依然很难。
因为旅行不单是一本攻略,两箱东西,三个朋友,四星宾馆,还要注意许多“不能要”的旅行会让一场精心安排的旅途变味跑调。

1. 不要集邮式的旅行。

我曾经认识一个40多岁的单身女人,脑门上就贴了个标签“爱旅游”。

因为她在和任何人的对话中,都能迅速流利滴报出一连串数据,“我去过四大洲,1XX个国家,今年去了3个国家,明年要去XX,XXX。。。”

但是这位姐姐的旅行方式,是赶场打怪模式的。她在旅途中每天都早7点出发,晚10点回来,因为要把攻略上的景点都跑个遍。她很少吃当地美食,每天都背着干粮出发,因为要省钱去更多的地方。

所以结果就是,很多地方在她的经历中只留下了一张照片,而不是一段经历,一段回忆。

我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一个把旅行当集邮的过程。年轻时总觉得,旅行都是后会无期,所以必当走马观花,人生若只如初见。后来才慢慢发现,一座城市一方水土,若是情投意合,能够再见又是另一番美妙。

吴越王钱镠尚且知道对自己思念的王妃如是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旅行正是如此,来都来了,你急什么?旅途中的一花一草都不可辜负。

2. 不要为了Zhuangbility

我有个朋友在和我聊起旅行时,很坦然地承认,最早的时候,出国玩是为了装X。

不论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传统旅游模式,还是背个随身wifi随时发朋友圈的高科技模式,很多人旅游,都是游给别人看的。

朋友圈发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加一双夹脚拖鞋照就瞬间收到了100个赞,但当事人可能好不容易休个年假还电话多到骂娘,内心比大海还澎湃。所以,晒给别人看的享受不是真正的享受。

装X是人性的正常需求,但是在一场旅行中,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游历,怀着怎样的胸怀去和当地人相处,是为最关键,不然的话,你就终究是个照片里的过客。若干年后,难道要靠翻朋友圈才想起来,

“啊,原来我去过那里!”

3. 不要渴望万无一失

每个旅行团里,都有一个酷爱做攻略的小伙伴。

桑尼曾见过精确到几分几秒要到某米其林餐厅吃“必吃的五道菜”的攻略,美则美矣,没有灵魂。

我想旅行最诱人的地方,并不是去看那些人尽皆知的东西,而是在完全意外的状况下,看到的景色,遇见的人。

在桑尼多次的远行(或公或私)中,常常有很多“惊”喜,某一年去首尔,我被台风海葵阻挡,飞机停飞,高铁停运,我绕过半个中国,最后才前轱辘后轱辘转到了韩国。某一年在法国,因为冰岛火山灰爆发,欧盟全线停飞,我困在巴黎三周,每天就泡在塞纳河两岸的各个美术馆里,到最后隐形眼镜都用完。某一年在纽约,我赶在桑迪台风登陆东海岸前紧急撤离,躲过了百年不遇的断电封城。还有一年在罗马,我又遭遇42度的高温,还错过了去机场的大巴,喧嚣混乱下,我索性在大巴站看起了佛经,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

其实人生中的很多意外都是如此,就像某年某月的一场台风,当下会造成许多麻烦,但经过之后,狂风暴雨都变成了七彩祥云,只为烘托出这段你人生专属的勋章级回忆。

4.不要和不对的人在一起

这句话还需要解释吗?任何情况下都不该和不对的人在一起啊亲!

日本有个社会现象叫“成田离婚”,说的是许多如胶似漆的新婚夫妇去蜜月旅行,结果旅途中吵得不可开交,一回国到成田机场下了飞机就可以办离婚手续了。

这个现象并没有任何的地域性,基本上把它替换成浦东离婚,虹桥离婚都是成立的。

有道是“相见好,同住难。”每个人的习惯,爱好,成长环境都不同,旅行中出现的摩擦会多到难以想象,大家都是难得休假旅行,谁都没必要迁就对方,一路遭罪。

所以擦亮眼睛,选择正确的旅伴吧,或门当户对,或臭味相投,酒逢知己,棋逢对手,你若神经,则旅行必须与二货同行。

实在不行,不如独自旅行。

一个人去旅行,那是探索;
两个人去旅行,那是浪漫;
三个人去旅行,那是欢笑;
一家人去旅行,那是生活。

准备好了吗?

去旅行吧。

*****************
特别鸣谢: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这些素昧平生的旅人。

同时感谢身边数十位朋友和我分享了他们的旅行经历。本着一贯“重色轻友”的态度,在此点名感谢凯西叶,艳君何,小怪王等三位80后上海大小姐,她们都年纪轻轻就周游列国,在路上,精彩纷呈。

还有在旅行中常常有惊有喜的作者本人:最后一位80后上海大小姐-桑尼潘。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