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气神

 谁懂离别之痛 2016-02-18
         精、气、神,是精神世界的表露。“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元素,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源于后天之充养。从现代观点看,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包括人的精神、思维、意志及生命力等。神源于水谷之精气,以水谷之精气作为物质基础。古人云:“天一生水为精,地二生火为神,精合而后神生。”精生气,气生神。气者,神之母;神者,气之子。神能留气,气不能留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精乃血之主,气以形为舍。以先天而论,形以养血,血以养气,气以养神,以后天而言,神役气,气役精,精实则气固,气固则神安;血枯则气散,气散则神亡。精、气、神是人体生命力的表征。古人云: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诀曰:有精养血神气见,精脱气竭神俱亡。精神若得不衰耗,气血须得不损伤。
  气壮血和神安固,血枯气散神失奔。若能识得神与气,富贵贫贱足审量。
  神之为道,出而不可见,隐而不可求,故虚而无形,隐而无象也。然神萦之于心,运于五脏,昭昭然见于眉目之上,是神出于形而为之表,犹日月之光,外照万物,而其神固在日月之内也。天之神在日,人之神在目。神现于目光、面色、表情、形态、言语、意识、思维诸方面,其尤寓日月之光而明于眼。
  气充于内即精神,气现于外即气色,显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内有充足之精,则外有澄澈之神。如行不动色,坐不随语,睡易觉醒,作事始终,皆精神也。而气,不宽则隘,不和则戾,不刚则怯,不清则浊,不正则偏,不舒则急。视其器之浅深,察其气之躁静,则君子小人辨矣。气长而舒,和而不暴,为福寿之人;急促不均,暴然现乎色者,为浅薄之相也。气之为气,要内坚,即音韵和畅,不在刚健震鸣。内蕴则和,外施则畅。有清中之浊,则内轻而外重;有浊中之清,则内蔽而外明。浙人气重而不明,闽人气明而不重。南人气清而不厚,北人气厚而不清。所以,阴阳朗而山川秀,日月出则天地明。此乃气之谓也。
  《风鉴》云:神居形内不可见,气以养生为命根。言“气”不能无“精”,言“神”不能无“气”,俗以“神气”并称。神与气合,深远主寿;气短神慢,那得长年。神气欲散,福禄将艾,虽处得意之时,无异宭迫之际。尘埃面色言失常,荒唐失志神无宅,失志落落气将凋。
  杨氏论神气曰:清而无神谓之寒,寒而无气谓之亡;奇而无神谓之陋,陋而无气谓之弱;古而无神谓之俗,俗而无气谓之孤;怪而无神谓之粗,粗而无气谓之枯;异而无神谓之丑,丑而无气谓之拙;秀而无神谓之薄,薄而无气谓之虚;端而无神谓之弱,弱而无气谓之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