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董英杰大师的太极拳经验谈,其中第十九条我总觉得有些矛盾。 第十九条原文:以上各点均经验也,理论也..... 练功时最好少求理论,多做功夫。余曾曰“功夫昔人好,理论今人好。”实在理论一多,功夫不专,进境反少矣。 大师的的经验谈,不就是“经验也,理论也,”就是要传给大家看的呀,大家不看,理论何益?练功没有理论指导,便是糊涂学拳,必走弯路,学拳者千千万万,明师有几个,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明师的,而且每个明师也一定有局限性,就更需要理论来指导,明理学拳是必须的。 功夫昔人好,不能怪罪于理论今人好,今人理论再好,也是在昔人的理论上发展的。我将太极拳理论体系,比喻为一颗参天大树,拳论、十三式等宗师理论为树干,源于道家理论、传统文化和中国武术的树根,各大门派的理论是第一树枝,门派的二代、三代.....分别是第二、第三.....树枝,直至叶泾,每片文章就是一片树叶,就是现在的理论,理论丰富是叶茂的美景。 翠绿的的树叶离开了大树的养料(道家文化、拳论、十三式等经典理论)便会发黄枯死,飘零凋落。现代人缺少古文化细胞,就等于色盲,绿叶黄叶也分不清楚;也有偷懒者,在地上捡树叶,以为找到了真滴。更有甚者,将其他树叶当太极树叶,闹出笑话还沾沾自喜呢。当然,还有有农药的树叶,虫蛀的树叶,有粘虫的树叶,太可怕了。 今人不缺理论,缺的是对理论的鉴别能力和虚空的心灵,不要只仰着头看树叶,也不要低头捡烂叶,更不要盯着一片树叶以为就是大树。大道至简,放下心态,虚空平视,便会看到树的全貌,看到树干,循着树干刨根问底,再看树枝树叶,欣赏红花绿叶,采收累累果实。 理论和功夫没有此长彼消的矛盾,应是阴阳相济的和谐。如果太极功夫也是一颗大树,那么理论便是功夫大树的营养,没有理论还有生命吗?当然,阴阳相济而不偏于理论,也不偏于苦练,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这便是我的太极树理论,与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