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句话走进老子《道德经》

 年年有于674 2016-02-18

《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可以说是领会道家学说要旨的不二法门。“不仁”并非“为富不仁”,而是“麻木不仁”。“刍狗”就是草扎的狗,古代有用草扎的狗来代替活狗来祭祀的风俗。这样的替代品用后就被随意丢弃,所以刍狗在本句喻意无所爱惜。整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不感情用事,对万事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仁,对百姓一视同仁!

天地公正,域中苍生无不被二者覆载。天地无私,不会因为你家富贵而多降雨露,不会因为你家贫苦而少施霜雪。圣人远不及天地,孔子听到迅雷烈风必定变色,洪水猛兽面前,人在本能之下都会战栗。西方舶来的那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呵呵,别逗了,自欺也欺人,果真如此么?

对事对物一视同仁,谈何容易?!

《道德》第二五章才会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就是学习。这里的地,天,道,自然,并非一级高一级向上,而是标示人要为圣须费工夫,明示“百姓皆谓我自然”之“我自然”谈何容易!《道德经》一章五章六章七章一六章二三章或天地并举,或举天概地。因此,二五章这句立论,人所师法的对象,就是地就是天就是自然,以及自然所能做到的至高无上的道。儒家赞同道家的这一看法,荀子说了那句著名的话——“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凭你圣明君主,任你残暴帝王,道不会放下自己的身段,为任何人而委曲求全!

道能一视同仁,圣人向他学习,就要努力做到老庄谆谆所说的消除区别,泯灭对待。消除区别就是消除富贵贫贱心,泯灭对待就是泯灭世态炎凉,势利对人。老子顾盼世间,能做到不区以别焉,对而待焉的唯有婴儿了。至少至少,婴儿不会戴有色眼镜儿看人了。诸君刚度过春节,试想身边的势利眼睛少么?《红楼梦》里也就贾府门前的那对石狮子还干净,余下的谁人不贪嗔爱欲痴?

《道德经》一零章:“专气致柔,能婴儿乎?”释家也同意这个观点,《五灯会元》说:“十六行中,婴儿为最。……喻学道之人离分别取舍心故。”《大般涅槃经》论婴儿品行也说“如来亦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