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都在涅槃之中

 wdpy621 2016-02-18
酷妹我先吆喝两声

假期档恒久不变的霸屏电视就是《西游记》,一句“俺老孙来也!”剧情情节历历在目。玄奘终于到达印度取得真经。将佛教思想在大唐得以传送。

so问题来了~说道佛教,没有人会陌生,大都还能脱口而出几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但是你问他深意,他就发现无法用很合适的语言来解说它。酷妹儿的这篇文章的整理,不是为了宣传佛教,仅仅是为了了解,印度的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它的文化渊源~
Now,let's go!
佛教源于释迦摩尼(前565一前486)的行为与理论,
他在悟道之后称自己为佛陀。基本教理有四谛、
五蕴、十二因缘等。对佛教而言,没有任何恒常的存有,一切都在变迁、流逝当中。
佛陀亦拒绝‘我’(灵魂)之概念,因为没有任何不变的实体存在。
生成变化当中的世界的根本要素也不是物质性或精神性的实体,而是无常的性质与状态。这些存在的要素(蕴)可以分成五组:
  色、受、想、行、识。
一切有形的物象(矿石、动物与人)都是由五蕴组合而成的,它们的出现与散灭都依循因果的相依性。佛陀主张轮回与业业相报的理论。由于没有灵魂实体的存在,一个由旧的生命体基于其行为而产生的新生命就身、心而言与它都没有同一性。在一个人死后继续存在、导致新生命的,只是行为的因果链。
十二因缘的轮回,生命之因果
在这个脉络里,我们可以了解十二因缘的理论: 由 (1)“无明”产生(2)‘行”(造作诸业的 冲动),然后造成(3)“识'与(4)“名色(个体),接下来形成(5)“六人’(感官),从而有(6)“触”(与外在世界的接触,感观知觉)(7)“受”(苦乐感受)。然后出现了(8)“爱”(渴望),之后依次有(9)“取”(生命的执著)、(10)“有”(业的果报)、(11)“生” (新的生命)与(12)“老死”。
酷妹儿叨叨:这个图可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图,这是佛教的“生命之轮”:中心是嗔、贪、痴这是苦的根源
只有在无明与随之而起的诸恶灭绝后,这种循环才有可能被打破。为我们带来解脱的真理,其内容为“四谛”:
  苦(一切的存在是痛苦的)。
  集(痛苦的原因在于生命的饥渴)。
  灭(痛苦的解脱之道是生命饥渴的寂灭)。
  道(灭绝生命饥渴的方法是“八正道”)。
八正道的内容是佛陀的道德训诫: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其目标在于进入涅檠(灭度),意思是到达了生命冲动完全寂灭、不再转世的境地。
证道者在有生之年便可完全超克一切,欲念,死后则进人完全的涅檠。
佛陀死后,其思想在不同的方向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小乘佛教主张自渡或自利。
大集佛教的目标是广度大众,其对佛陀的崇拜带有有神论色彩,每个人在通往解脱的道路上都可以得到菩萨的扶持。菩萨为基于对世人的爱而放弃进人涅椠的觉者。
龙树(2世纪或3世纪)的《中论》相当重要。只有不需依靠他者仍可独立存在的存有者,才是有实在性者。由于一切法只能相依存在,因此都是无自性的,也就是说都是空的。因此,世界的整体也是空的,而且空乃是唯一的原理,超越有与无。
一切差别毕竟只是幻觉。因此,生死与涅桨也没有差别。解脱的智慧是:
我们都在涅槃之中,空是唯一的真理。
本文摘自《哲学百科》

你可能喜欢

(点击下面标题即可观看)

智酷君教你 如何隔空移物

引力波—想说爱你不容易

爱因斯坦的神奇预言—引力波

一分钟读懂经济学(机不可失)

你可知—宇宙的中心在你脚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