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洛阳新闻广播 渐去渐远的老宅~古村季 传统村落是承载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和“魂”,蕴涵着丰富而深邃的历史文化。它们是中华民族不可丢失、失不再来的珍贵遗产,是传承民族基因、凝聚民族力量的“最后的家园”。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在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强烈冲击下,我们的传统村落正在急速消失。 春节前夕,FM88.1洛阳新闻广播记者协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深入伊川、孟津和洛宁县,触摸散落在古村落中的书院、宗祠、民居、戏台,唤醒失落在寂寥古村中的文化基因。 中央电台10套频率全媒体联合推出的特别策划《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 这朗朗书声每天从温沟村的学堂里传出,不知不觉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也催老了村里的百年老宅“温家大院”。 温沟村 温沟村,位于洛阳正南方40多公里,地处嵩山余脉的丘陵沟壑之中。“温家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就坐落在温沟村的西南。 温家大院 刘百灵介绍,“我在90年代搞近现代文物普查的时候,就是我们先发现的。我记忆中它是三座院子,它那个石雕非常漂亮,我们一看这个建筑就非常漂亮。” 洛阳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百灵讲起17年前发现“温家大院”的情景,至今仍然惊喜不已。正是和刘百灵的这一面之缘,“温家大院”后来成为了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温沟村村口的古寨门 如今已经退休的刘百灵又一次回到温沟村,想看看这深山中的大院,是否还保存着当年的模样。 一眼认出刘百灵的是温氏家族第十八代后裔温强国,这些年,他一直在为保护自家古宅而奔波。 推开温家大院厚重的木门,一切都是17年前的模样,雕栏玉砌、石刻壁画依然存在,这让刘百灵心里的牵挂踏实了许多。 温强国说,这青石的壁画都有说处,四季分明,春牡丹、夏荷花、秋冬梅;上边的是福禄寿。这都是古代人的一种向往。 温家大院 相传乾隆年间,温家十世先祖温六爻(yao)做油品生意,一度人丁兴旺、富可敌国。“温家大院”建筑的中心、后院上房大厅两侧,至今还嵌有一幅石刻对联,字迹虽已斑驳,却也依稀可见:“半耕半读恒佩先人懿德,克勤克俭恪遵古圣良规”。 “半耕半读,就是说最早你是从事农业的,但是你的子弟一定要读书,要学习,有文化才行。”刘百灵说。 祖先的教诲并没有给温家带来富贵绵延,到了清朝末年,温氏一族家境逐渐落败,温家大院昔日的繁华也一去不返了。 温沟村 温强国介绍,如果在这斜看,还能看见台阶的痕迹。还有看这儿,栏杆都拆了。当年就在这个地方有个二层小楼。 如今,温强国已经在县城买了房子,而故乡的祖屋一直是他难以割舍的牵挂。 温强国说,“因为啥,年轻人,特别我媳妇结了婚以后,说啥不想住这老房子。你这房子住着不中,太不实用,冷,老阴森!” 由于没人居住照管,祖宅的墙壁有的坍塌,雕刻也在慢慢变得模糊。这让刘百灵深感惋惜。 温沟村里破败的古民居
温强国也曾想修复古宅,但靠在外打零工的收入,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洛阳曾经是九朝古都,在它的周边,散落着无数像“温家大院”这样的明清古民居。它们的命运会如何呢? 上戈村 上世纪90年代初,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让山西的乔家大院名声鹊起。在距温沟村几十公里外的洛宁县上戈村,也有一座“乔家大院”,相传是乔氏家族迁到洛阳经商留下的古宅。 居住在上戈村的村民 32岁的乔丽是乔氏后人,如今在上戈村小学做代课教师。她周末会回城里的新家,平时就居住在自己的祖屋里。 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相似,洛宁“乔家大院”也有一条长长的甬道,联通各处宅院。六座四合院内,门窗、房檐、阶石,无不造型精巧,匠心独具。可这些在乔丽眼里都是回忆和故事的木雕石刻,却成了一些人牟利的目标。 “经常不注意,这个门都被偷走了。就是那个门被盗了,我就哭了好几次。你不知道,我好心疼,从小我就在这里长大的……”乔丽说。 上戈村乔家大院 虽然还是寒冬腊月,距离上戈村150公里的孟津县卫坡村,却是一派繁忙。几百栋仿古民宿的仿建工程正在抓紧施工。 ![]() 卫坡村 穿过工地,主街南侧一处院落是卫红恩老人的祖宅。 记者:那个宅子是您家,是吗? 卫红恩:我家。 记者:您是第几代? 卫红恩:第十三代。 ![]() 魏家坡民居 老屋所在的“魏家坡民居”已经作为旅游景点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卫红恩老人既是祖屋的传承人,也是景点的讲解员。虽然建起了新房子,老人还是有些怀旧。 ![]() 魏家坡民居已经成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我这里还有些古东西,宝贝!这都是我收集的。有些,现在他们不懂,不要了。我懂,我把它收回来。”卫红恩说。 “温家大院”、“乔家大院”、“魏家坡民居”,这些散布在全国各地古村落中的古民居不计其数。这些石刻木雕,记录了多少家族的陈年往事,留下了多少人的童年记忆! 这些人的童年回忆 卫红恩说,那时候,小字辈经常打架,他奶有时候会拿着扫帚打他们。 乔丽说,刚住的时候院子里可多人,都是在这个院子里玩,真是可开心、可高兴。到后来,人慢慢少了,都搬出去了。 温强国说,那时候站到东边的岭上,看着下边全部是瓦房,连绵不断,看着真漂亮,现在都消失得差不多了,大部分都消失了。 春节刚过,卫红恩老人在自家的老宅里给游人讲述着家族的历史和童年的故事。 卫红恩说,我们老祖先在清朝是三品的文官,回到家用自己的钱建了这片故居。 此时,乔丽正在自己出生的老宅里生火做饭,守候着心里的眷恋。 温强国还在县城寻找新的工作,他希望能赚到更多钱,去修复老宅里那些温暖的记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