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照相经历

 天津实诚人 2016-02-18

下面这是1973年在天津“奇峰照相馆”拍的。



黄家花园山西路上有个“新华书店”。书店的南侧有个照相馆----“奇峰照相馆”。五十年代上小学时,最爱去书店看看新上柜的“小人书”。主要是三国系列的,看看有没有新书出版。当时最爱看的有《反西凉》,还有就是《长坂坡》。当时觉得《火烧新野》画的极次,不好看。


中学时比较爱去照相馆了。不是为了照相,而是买显影粉、定影粉一类的,玩摄影。当年还有一种冲剂,两包,用以把照片换颜色。因为照片都是黑白的,用这种药剂,两包,冲成两碗药水。把照片放入一碗中,慢慢地影像就消失了。取出,凉水冲净,放入另一个碗中,影像有渐渐显示出来,不过就变成蓝白或棕白的了...



奇峰照相馆橱窗里有一个阿姨的半身照。手扶立柱,夏装,好像是穿布拉吉...家母路过时,总要停步看上几眼。小时候我一直以为“老太太”,是看连衣裙的样式,直至文革后才知道,这位阿姨叫刘允桐,是天津歌舞剧院的声乐演员。刘阿姨在天津十二中上的初中,是家母的学生。


我家在洛阳道,所以照相一般都去这里。照相馆进门左手处为开票的柜台,正对着的是一个小门,进门上楼梯,在二层拍照。楼梯口处有一面镜子,上有顶灯,镜子边用线绳拴着一把梳子。右手是拍摄工作室,门前挂着厚厚的墨绿色的门帘。工作室很大,有半间屋堆放布景。如坐人的木墩,胶合板制成的立柱等。


1973年夏,我随单位去杨柳青电厂参加抢修失火后的机组。不料偶遇风寒,高烧不退,单位便把我送回家中,慢慢调养。愈后,去“瑞华”理发,一高兴又在“奇峰”拍了张两寸照片...上年度曾把此照传到网上,后见到亦被选登在“黄家花园图片展”中了。


不过,我的结婚照不是在这里拍的,而是在”中国照相馆“。


1977年底回津“旅行结婚”。因为“奇峰照相馆”人多,而且拍照时在一旁等候的顾客也都围着观看,让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拍照特“别扭”,于是去找张筱兴帮忙。




张筱兴是我中学同学,家住西宁道鸿吉里,也就是西开教堂的西侧。筱兴是马增芳的长子,出身曲艺世家,六十年代末去了东北建设兵团。如今回津,就职于和平区工人俱乐部。张筱兴自幼喜爱摄影,中学生时就拥有一架幸福牌双反相机。回津后在区里分工管摄影。


我告诉筱兴,我希望拍结婚照时没有外人围观...张筱兴听后大包大揽,同时约定次日晚间,待营业时间过后,照相馆关门,去和平路上的“中国照相馆”拍结婚照。


次日晚餐后来到和平路,见照相馆已关门,心坦然。进门后却见有数十人在内等候,张筱兴说由于他请照相馆的老师傅亲自拍摄,所以同时来了几十个徒弟,为的是学习观摩,“没嘛似儿,都似介个儿人,没外边儿达,你格不就似介意似嘛。”


张筱兴是我的班长,永远有理。介似儿闹的,我还不如去奇峰照相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