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宾中医学习群:224360345 痛 临床三种情况常见:
1.
2.
3.
病例:26岁,医院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七天经期痛四天,从来月经到现在一直是这样,每次月经都要吃止痛片,体胖。小时候曾经肺不好,住过院,上大学之前经常服用或是点滴抗生素。从中医的角度讲,认为抗生素是秉承西方的杀气的,是寒凉的。我认为这个女孩的痛经跟小时候大量的用抗生素有关。第一次诊脉时,双手关尺脉沉紧,双寸脉弱。而且这个女孩儿的唇周颜色是黑的,舌苔白略厚,她自己描述胃部就像是敷了一块冰一样。第一次诊病是在8、9月份,天正好热这时候借助天时温阳很好。就用了当归四逆汤合附子理中汤。这个方子大概吃了两周。第二次诊脉的时候,紧象就明显减少了,脉已经开始浮起来了,不再那么沉了。脉浮起来之后显得有一点点硬,尤其是左手脉,我知道其实她的阴分还是不足的。这时候她舌苔出现了水滑苔,第一次是没有的,说明她体内的寒湿之气已经开始散开了。我就在原方的基础上去掉了细辛和通草,减少了破寒的力量。吃药之后第一次来月经,疼痛就明显的缓解了。第三次调整思路开药的时候,大概是她服药两个月之后,紧象已经没有了。左尺脉硬的又有一点明显了,右手脉有一点虚大,这时候开始给她养血温阳。用党参、半夏、白术、黄芪给她收敛右路的阳气,用当归,很少量的桂枝、制首乌温升左路补血。她中土运化开了之后,没有腹部冰块的感觉了,就给她加大了白术的用量,因为她虽然身材挺魁梧的,但是她的舌头又薄又小,和她的体型一点都不匹配,说明她脾精还是亏虚的,白术可以滋养脾精。给她配了药丸,因为丸药可以起到缓缓补养的作用,这一点是比汤药效果好的。从冬天吃到春天,月经就很正常了,而且脉里硬象也没有了。
同学们提问:
1. 病能不能好,关键在于病人自身。如果冬天养精,最好晚上9点睡觉,最迟不超10点;食养,可以吃黑芝麻,最好蒸熟。或者做固元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料是阿胶。血亏,脾气急的女生吃了比较好,若吃了阿胶舌苔厚,不想吃饭,阿胶就要减量。我自己会在阿胶里面加利湿的药。有些人吃了阿胶,第二年春天崩漏,说明本身生发的力量就不强,吃了阿胶之后抑制了生发之机,第二年春天的时候生机出现欲博之势,但又升不起来,所以在下面盗泻了,表现为崩漏,这同时还说明肾气收敛的能力不强。如果这股生气不能长上来,它总要找个疏泄的出口,比如说张青春痘。
2. 运动时肝气比较旺。这说明肝气相对过旺,肾气不足不能固。
3. 川芎的气比桂枝更燥烈。而且川芎走的位置比桂枝更往上,可以达巅顶。
4.
5. 如果寒湿重,就不合适了。
6. 煤气火炒的黑芝麻不容易沉降下去,会出现口干舌燥,煮着或者蒸,会更好。
7. 运动后很难出汗一般一年四季也都不出汗,多数很怕冷。阳加之阴为之汗,火不足,水就不会变成水蒸气,就不会出汗,还是阳虚。
8. 可以,做成丸子或者膏更好。
9. 可以,瑜伽很舒缓,做完应该很平静。如果做完舒服,就可以继续做。做完了兴奋,就不要做了。
10. 不一样,当归油脂比较多,滋润。它可以代表肝气本身的状态,代表生发之气;川穹从性格上来比当归要凶猛,比较燥,跑得快。
11. 一个人的淤滞和虚证是并存的,有虚的人也常淤滞,两者很常在一起,所以两者不可以单独的看待。
12. 有可能是脾精不足,脾精不足中土就不能输转,就有虚火在上,产生燥象。也可能是中土寒湿,肝气又急,肝气急是在上虚火的来源,虚火产生本身可能会自身输转掉,但是如果中土湿,虚火就没有了下行的通路。第一种情况平时熬汤加大枣、山药。第二种情况可以多吃些白米,大米有清降的作用,同时要舒达肝气,去掉中土的寒湿。
13. 咽喉的部位是阴阳升降的地方,内经上讲,地气通于咽。也就是说,咽和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六腑以通降为顺,如果六腑传化物通降的功能很好,咽部就会很清亮。如果六腑的浊阴上犯,咽部就会不适,会觉得憋闷,同时伴有吞咽食物的不适,有堵塞的感觉。如果吞咽食物很正常,只是觉得喘气不舒服,这说明肺气不降。这就要看,肺气为什么不降。有痰说明中土还是有湿气。如果伴随乏力,很可能因为肺气不足而不降。有“紧”的情况,还说明有虚火在上,肺胃之气不能输转下来。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西医的一个观察的现象,有关系,但是不大。
15. 理论是行的,但是实际操作不是很清楚。除了《伤寒论》里张仲景用小承气汤来测试疾病,其他的不多见。
16. 这是内湿外燥。脾胃湿,但是有火,不能吃生冷,水果要煮熟吃。。
17. 是的。有失眠患者之前治疗后好了,但是最近失眠又犯了,因为一天吃了两顿蘑菇,量还比较大,之后就腹泻,失眠了,由此看出蘑菇是阴寒的。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