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话“对联”,看看邮票上的春联!

 红豆居士 2016-02-18

集邮之家stamphome

极具人气的集藏社交新媒体,邮币卡收藏爱好者的交流家园!

春节话“对联”,看看邮票上的春联!

春节话“对联”,看看邮票上的春联!

对联

又称楹联,俗称对子门联、春联。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外国人称为“chinesecouplet”。对联是中国汉语文字的特殊产物,是其它任何语言文字所不能比拟的,是汉语言组合的艺术精华,被国人雅誉为“诗中之诗”。

《拜年邮票》上的春联

春节话“对联”,看看邮票上的春联!

2015 《拜年》邮票

2015年1月,我国发行了第一套《拜年》邮票,这套邮票两边配有一副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副春联几百年来,可谓是家喻户晓。其作者乃是明代广东状元林大钦。

而2016年的《拜年》邮票上的春联“桃符户户贺新春;爆竹声声辞旧岁”。则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所题写的。

春节话“对联”,看看邮票上的春联!

2016《拜年》邮票

翻翻春联的那些老梗

古代人们对桃木的神力很崇拜。传说以前在东海的度朔山,有一颗枝叶覆盖了3000里的大桃树。东北一侧的枝桠稍短,像个门户似的,成了万鬼进出的鬼门。在桃枝门的两边,一边立着一位能降百鬼的神仙分别是“神荼”与“郁垒”。若有恶鬼经过,便捉住用苇绳绑起来喂老虎。基于这样的传说,人们就在过年的时候照着“神荼”与“郁垒”的模样,用桃叶扎成手拿苇绳的桃人,置在门侧驱鬼佑安。

可冬天里找桃叶太不容易了,只好退而求其次,用桃木板刻上“神荼”与“郁垒”的画像,代替桃人挂在门上。到了汉代,人们又把桃木板简化成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符,上面象征地写上两位神仙的名字和吉词。

春节话“对联”,看看邮票上的春联!1997澳门邮票《传说与神话(四)门神》

以横双连形式分别描绘了神荼与郁垒。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副桃符联语,是后蜀主在964年除夕自命笔题写的,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到了宋代,桃符联语与门神渐行渐远了,成了日后的春联。但人们有时还会用桃符来指代春联、文学大家王安石脍炙人口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便是春节贴春联习俗的真实写照。

春节话“对联”,看看邮票上的春联!

春联进万家

传说春联的大范围普及,还是明太祖定都金陵以后的事。草莽出身的朱元璋特别喜爱春联,有一年除夕,他灵机一动,命令上至公卿下至黎民所有的人家,都要贴上一副春联。第二天他微服私访跑到街上一看,只见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对仗工整歌颂皇帝的红纸对联,那叫一个高兴。

春节话“对联”,看看邮票上的春联!

旧时的北京一进腊月,西单、东四、鼓楼前便云集了写对子的小摊,摊主多是私塾先生或书香子弟,借过年联语润笔,弄点楹联游乐。联语不外是“一元复始”什么的。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对此情景是这样写的:“春联这,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春节话“对联”,看看邮票上的春联!

贴春联很有讲究,只能在腊月二十三以后,大年三十以前粘贴,以示辞旧迎新。而且不能贴在屋里,只能贴在大门口的门框上。上联在左,下联在右,绝对不能贴反。等过了二月二龙抬头,还要把春联揭下来。要是不揭下来的话,按老礼来说就是你家还没过完年,大家可以随时来家里吃饭的哦!(中国集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