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艺人铁笔生花 蜡纸套色油印第一人要传手艺

 小哥_ 2016-02-19
北国网讯 一幅幅令人叫绝的商标,一张张小巧玲珑的藏书票,这3000余幅蜡纸油印作品凝结着大连蜡纸套色油印第一人——陈正海的心血。
  陈正海居住在旅顺口区得胜街道,今年64岁了,仍是神采奕奕。他说,搞蜡纸油印40多年了,正是这艺术给了他无限的活力。
  上世纪60年代,年轻的陈正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画板报工作,后来又被调到旅顺文化馆,正是这几年的书写绘画工作,给陈正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为以后从事蜡纸油印艺术奠定了基础。
  当时,在文化馆的工作之一就是自己发行刊物,可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文化馆要最大限度地节省资金,于是,一条自己创作,自己印刷的路子就这样被走了出来。
  陈正海的任务就是将刊物上的内容刻到钢板上,再自己印刷出来,这样下来就大大节省了资金,只是耗费了人力。刚开始,仅有15厘米宽,40厘米长的钢板可是难坏了陈正海,因为这毕竟不是普通的书写和绘画,要想将标准的字体和逼真的画面刻在钢板上,岂是一朝一夕的工夫。于是,陈正海不断练习,全靠着对蜡纸油印的悟性和勤奋,终于,写字不管是宋体还是隶书,绘画不管是人物还是动物,他都能将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印刷品只有黑白两色,显得十分单调,陈正海就想着怎样才能改进技术,将缤纷的色彩也能在纸上展现出来呢?于是,他潜心钻研,刚开始,颜色不纯正,画面不美观,他就不断尝试新的方法,终于,蜡纸套色油印技术在他的努力下诞生了。
  一幅有着红、黄、黑、蓝和灰五种颜色的图案,他分别刻画在五张钢板上,调和好颜色,再细致地将图案对上,这样彩色的图案就跃然纸上,而将请柬再涂上金粉所产生的效果,连一般的机器印刷也达不到。陈正海说,一个颜色刻在一块钢板上,或者一块钢板上分别刻上不同的色彩,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是,出来的效果都是很逼真的。
  很快,陈正海的蜡纸油印藏书票《紫砂壶》,在中国藏书票研究会举办的“中国藏书票大奖赛”中获奖,与此同时,《人民日报》《书票艺术集萃》等书刊相继选登了陈正海的作品,再加上文化馆的书刊不断对外发行,陈正海的名气越来越大,全国20多个地区200余人都慕名前来学习。
  这些人都想要学习这门手艺,这也正好打消了陈正海的顾虑,他说,蜡纸油印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万万不能失传。随着现在电脑等先进设备的普及,这种手工艺品逐渐被人们淡忘了,他要将这艺术发扬光大,传播开来,现在,已经桃李满天下的陈正海仍然非常谦虚,他说,他还要继续探索下去,为蜡纸油印闯出新的路子,让民间的工艺世代相传。记者宋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