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怎么过?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新潮的上海人,都有自己过元宵节的想法和惯例。下面小编就总结了大部分上海人在元宵节吃喝玩乐那点事,希望能对元宵节“没花头”的朋友们有所提示和帮助。走起,一道闹元宵! 去老字号吃最地道汤圆 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吃汤团,自然不会忘记两个地方:城隍庙宁波汤团店,七宝老街汤团。南方的汤团与北方的元宵名字有差异,做法也不同。汤团是搓出来的,而元宵是滚出来的。老街汤团久煮不烂的关键在于糯米分的调和,太湿则无法成型,太干则一煮就裂。揪一团雪白粉嫩的糯米,捏成凹型,放入事先搓好的黑洋酥球;再将团子搓拢,放入干的糯米粉中滚一圈,以免汤团表面接触空气而收干。这样,一个胖嘟嘟圆鼓鼓的老街汤团就完成了。煮熟后咬上一口,柔软的糯米包裹着喷涌而出的黑芝麻浆,让人不舍得停嘴。要注意的是:买生汤团回家煮,必须沸腾较长的时间,将汤团的皮完全煮透。另外豆沙、鲜肉馅的保存期限较短,建议当天食用;而黑洋酥的相对就会长,可以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存一段时间。 到城隍庙豫园看元宵节灯会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赏灯的美景良辰元宵节已近到眼前,不妨去申城最具中国年味儿的豫园商城挤挤人气、沾沾喜气,祈福一年安康好运气。 古色古香的飞檐翘角,五颜六色的民俗灯海,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给你最有味道的元宵灯会。 在弄堂里拉兔子灯 元宵节,拉着爸爸妈妈亲手扎的兔子灯,在弄堂里炫耀,比比谁的兔子灯最大?最美?最精致?满足了小朋友们的小小虚荣心~ 兔子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宁都县。宁都的灯彩绚丽多姿、品种繁多,“兔子灯”是宁都灯彩中的一种。点燃“兔子灯”的“过灯”是一年一度每家每户都要参加的大型活动,“过灯”是用彩纸扎成的母子兔子形状的灯点燃后,在村庄、祠堂、各家各户巡游。“过灯”的民俗兴于唐朝,人们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兔子灯所到之处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那儿。人们沿用这一吉祥物来迎神接福,其中寄寓的是人们所祈求神灵保佑,期盼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美好愿望。 舞龙舞狮 元宵节大街上有舞龙灯、戏狮子等表演,龙灯分金龙、青龙、白龙。舞龙灯边行进,边翻滚,舞者如痴,观者如云。豫园元宵灯会精彩纷呈,《瀛壖杂志》记:“上元之夕,罗绮成群,管弦如沸,火树银花,异常璀璨,园中茗寮重敞,游人毕集……远近亭台,灯火多于繁星,爆竹之声累累如贯珠不绝,借以争奇角胜。” 挂红灯 夜里,高竹竿上挂红灯,走村儿童提彩灯,还有人玩 “掼火球,照田财”。金山、松江地区元宵夜,有人在田间挥野火,有人把灯笼檐前挂。有人上街舞龙灯,有人出行 “串马灯”。嘉定农家正月半吃的馄饨叫做贺年羹,又以面粉团捏成缸甏等状蒸煮,称为“蒸缸甏”,看 “缸甏”潭内水汽多少,卜一年之晴雨。青浦有些人家爱吃用荠菜、油豆腐、粳米粉等做的糊涂羹,寓意太平无事糊里糊涂过一年。 走三桥 元宵夜,吴淞等地还有“走三桥”风俗,妇女结伴相行,或拖儿携女,或挟持婴儿衣衫走过三座大桥,认为可实现一年保平安,求生贵子,祈祝幼儿祛病消灾等愿望。沪地乡村亦有“卜流花”旧习,炊前,用糯米或玉米等投入煮沸的锅水中,谷物爆开粉碎为末,是大好征兆!据说元宵之夜少女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此时,天空一轮明月、皎洁如玉,地上一片灯火,良 辰美时,此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貌。 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