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5年48卷02期目录

 心同法综果德 2016-02-20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的研究进展
廖潇潇 钟舒明 刘滔 何婷婷 谌建 贾艳滨
2015,48(02):121-125|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5.02.015

CYP2D6基因多态性与文拉法辛抗抑郁治疗效应的关联研究进展
韦龙静 姚志剑
2015,48(02):118-121|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5.02.014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王丹丹 李凌江
2015,48(02):115-118|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5.02.013

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在中国的工作进展
戴云飞 肖泽萍 赵敏 王振 徐一峰 谢斌 Reed Geoffrey M
2015,48(02):126-127|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5.02.016

内源性大麻素mRNA在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唐棣 李娜 鲍纪雪 许秀峰
2015,48(02):81-85|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5.02.006
目的 分析内源性大麻素mRNA在首次发病未服药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抑郁发作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符合DSM-Ⅳ中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39例首次发病未服药患者(患者组)和3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WCST和Stroop色词测试,采集所有受试者空腹外周血液样本,检测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和脂肪酸酰胺水解酶(fatty acid amide hydrolase,FAAH)的mRNA表达水平。并使用HAMD17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 结果 (1)患者组CB1-mRNA的表达水平(0.13±0.22)低于对照组(0.24±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5,P<0.05)。CB1-mRNA的表达量与HAMD17体重因子分相关(r=0.484,P=0.001)。(2)患者组FAAH-mRNA的表达水平(0.16±0.24)与对照组(0.17±0.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3,P>0.05);FAAH-mRNA的表达与HAMD17中认知障碍因子分相关(r=0.345,P=0.045)。 结论 内源性大麻素mRNA在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表达降低,提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可能与抑郁发作的发病机制存在联系。


哥伦比亚自杀筛选问卷对高中生自杀风险评估的信效度
王舟 谢斌 卞茜 万里
2015,48(02):104-108|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5.02.011
目的 分析哥伦比亚自杀筛选问卷(Columbia Suicide Screen,CSS)对高中生自杀风险评估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 采用CSS和Beck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对1 218名高一至高三年级学生进行测试,计算CSS的Cronbach α内在一致性系数及2周后重测信度,采用专家法和敏感性分析评估内容效度,计算CSS与BDI的平行效度,以MINI为金标准判定效标效度。 结果 CSS筛选出有自杀问题(近1年自杀意念或既往自杀未遂)、抑郁情绪及物质使用的学生分别为225例(18%, 225/1 218)、571例(47%, 571/1 218)及243例(20%, 243/1 218)。CSS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3;自杀意念筛选、物质使用筛选、自杀问题筛选及自杀问题合并抑郁情绪筛选的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00、0.88及0.78;敏感性分析,Cronbach α系数为0.82~0.83;CSS抑郁情绪筛选、CSS自杀意念筛选与BDI有一定相关性,Kappa值为0.43、0.70;CSS自杀问题合并抑郁情绪、CSS自杀问题合并BDI≥5分两种筛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较平衡,分别为72%和62%、85%和60%。 结论 CSS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内容效度,但其敏感度、特异度不高,需要合并抑郁筛选或诊断问卷来提高其对自杀风险的筛选能力。


麻痹性痴呆一例
程亚玲 丛中
2015,48(02):85-85|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5.02.007

精神分裂症患者元认知能力及其与心理推测能力的相关分析
吴伟明 董毅 Lysaker Paul H 汪凯 朱道民 王龙 刘勇 马玉婷 陈学全 李慧
2015,48(02):98-103|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5.02.010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元认知能力损害与心理推测能力缺陷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修订版元认知评估量表(Abbreviated Metacognition Assessment Scale,MAS-A)评估7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裂症组)和50例焦虑障碍患者(焦虑障碍组)的元认知能力,同时采用心理理论故事图片任务(Theory of Mind-Picture Sequencing Task,ToM-PST)对两组患者和55名健康人(对照组)作评估,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焦虑性障碍患者元认知能力,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元认知能力与心理推测能力的相关性。 结果 分裂症组MAS-A总分[(8.91±3.45)分]及其自我反省[(3.46±1.11)分]、理解他人[(2.50±1.09)分]、去中心化[(0.46±0.57)分]和控制[(2.49±1.19)分]分量表分均低于焦虑障碍组[分别为:(12.72±3.27)、(4.79±1.16)、(3.28±0.95)、(1.09±0.70)、(3.56±1.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858~–5.309,均P<0.01)。分裂症组[(47.30±9.19)分]与焦虑障碍组[(55.58±5.02)分]ToM-PST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8.29±1.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344,–2.084,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分裂症组MAS-A总分与ToM-PST总分呈正相关(r=0.460,P<0.01),与PANSS总分(r=–0.547,P<0.01)、阴性症状分(r=–0.518,P<0.01)和阳性症状分(r=–0.348,P<0.01)均呈负相关。控制PANSS总分和病程后,分裂症组MAS-A总分与ToM-PST总分间仍具有相关性(r=0.418,P<0.01)。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元认知能力和心理推测能力均受损,两者间存在关联,提示元认知与心理推测能力可能具有共同的神经生理基础。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调查分析
陈淑玲 金建烽 阎同军 高志斌 孙剑 江景娟 徐乐平
2015,48(02):109-114|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5.02.012
目的 了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 方法 自制量表调查239例轻中度AD患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联合血氧饱和度监测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确诊。 结果 (1)AD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为20.5%(49/239),其中轻度AD和中度AD患者的吞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3.6%(18/132)、29.0%(31/107);误吸发生率为7.5%(18/239)。(2)吞咽障碍患者中,年龄≥75岁、中度痴呆、使用抗精神病药、使用苯二氮类药、有吞咽困难临床表现、有吞咽困难相关体征者的比例显著高于无吞咽障碍者(χ2=4.086~8.527,P=0.003~0.043)。(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OR=2.099)、中度痴呆(OR=2.310)、使用抗精神病药(OR=2.202)、有吞咽困难临床表现(OR=2.306)与吞咽障碍相关(P=0.016~0.039)。 结论 AD患者中吞咽障碍有一定普遍性,以高龄、痴呆程度较严重、使用抗精神病药或有吞咽困难临床表现者尤著。


北京市和吉林省高血压共病抑郁及焦虑障碍患病率和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刘粹 于雅琴 康岚 吴燕华 廖金敏 王诗斌 孙丽君 黄成兵 谷朝霞 王希林
2015,48(02):86-91|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5.02.008
目的 调查高血压患者共病抑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并探讨相关心理社会因素。 方法 于2011年在北京市2个城市社区和1个农村社区以及吉林省4个城市社区和4个乡村社区共抽取高血压患者1 806例,应用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3.0中文版(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 Version 3.0,CIDI–3.0)作为抑郁和焦虑障碍的诊断工具;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简明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量表(Quality of Life Enjoyment and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Q–LES–Q–SF)对高血压共病抑郁、焦虑障碍组和非共病抑郁、焦虑障碍组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共病抑郁、焦虑障碍的相关因素。 结果 (1)两地高血压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为6.5%(117/1 806),焦虑障碍患病率为24.2%(437/1 806)。(2)两地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无配偶者较男性[7.6%(88/1 162)与4.5%(29/644)]、有配偶者[9.0%(29/324)与5.9%(88/1 482)]抑郁障碍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6、3.983,均P<0.05);女性、年龄≤60岁、居住于农村、体力劳动、受教育年限≤9年者较男性[26.6%(309/1 162)与19.9%(128/644)]、年龄>60岁[28.7%(255/890)与19.9%(182/916)]、居住于城市[26.9%(242/900)与21.5%(195/906)]、脑力劳动[25.9%(289/1 114)与20.0%(83/416)]、受教育年限>9年者[25.7%(333/1 296)与20.4%(104/510)]焦虑障碍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90、18.983、7.087、5.907、5.610,均P<0.05)。(3)共患抑郁障碍者与非抑郁者比较,主观支持分[(24.2±4.7)分与(26.1±4.4)分,t=–2.508]、支持利用度分[(6.2±2.1)分与(7.6±2.2)分,t=–3.951]、社会支持总分[(39.5±7.5)分与(43.1±6.7)分,t=–3.110]、积极应对维度分[(1.6±0.7)分与(1.9±0.7)分,Z=–2.356]、Q–LES–Q–SF评分[(47.4±7.8)分与(61.2±4.3)分,t=–15.615]低,负性事件刺激量[(38.8±59.3)分与(7.8±16.8)分,t=5.591]、生活事件总刺激量[(47.8±64.2)分与(20.2±33.0)分,Z=3.77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患焦虑障碍者比非焦虑障碍者主观支持分[(24.0±4.9)分与(25.1±4.6)分,t=–2.678]、社会支持总分[(40.0±7.2)分与(41.2±7.1)分,t=–2.063]、积极应对维度分[(1.5±0.6)分与(1.6±0.7)分,Z=–1.963]、Q–LES–Q–SF评分[(48.0±5.5)分与(53.9±5.5)分,t=–12.340]低,负性事件刺激量[(27.2±50.0)分与(10.6±21.5)分,Z=5.993]、消极应对维度分[(1.2±0.6)分与(1.1±0.6)分,Z=3.775]、生活事件总刺激量[(39.5±56.4)分与(23.9±36.0)分,Z=4.15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多因素Logistic分析:女性、负性事件刺激量与共病抑郁和焦虑障碍呈正相关(OR=1.689、1.017、1.431、1.070,均P<0.05),Q–LES–Q–SF评分与共病抑郁和焦虑障碍呈负相关(OR=0.558、0.797,均P<0.05)。 结论 两地高血压患者共病焦虑障碍的患病率高于抑郁障碍,女性、负性事件刺激可能是高血压共病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高生活满意度可能是保护性因素。


抑郁症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诊断标记研究与临床应用前景
李凌江
2015,48(02):65-67|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5.02.001

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区磷酸化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表达水平及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的研究
胡茂林 宗小芬 梁炜 张红梅 陈佐明
2015,48(02):92-97|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5.02.009
目的 探讨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区磷酸化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phospho 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p–CREB1)的表达变化对相应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及文拉法辛对p–CREB1表达及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抑郁症模型对照组(简称对照组,n=14)、抑郁症模型+生理盐水组(简称生理盐水组,n=14)和抑郁症模型+文拉法辛药物干预组(简称药物干预组,n=14)。通过蔗糖水消耗实验、旷场实验检测动物的行为学表现,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区p–CREB1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CREB1 mRNA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p–CREB1阳性细胞数目与Morris水迷宫、突触形态学参数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1)行为学结果: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蔗糖水消耗分别为(7.4±1.0)、 (7.5±1.0) ml/100 g,低于正常组[(9.6±0.3) ml/100 g]及药物干预组[(9.4±0.8) ml/100 g;F=17.851,P<0.01)];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分别为(61.1±10.5)、(59.0±10.6) s,大于正常组[(29.8±10.1) s]及药物干预组[(35.0±8.5) s;F=30.559,P<0.01]。(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海马p–CREB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1.07±5.99和24.57±6.97,低于正常组(29.70±6.21)及药物干预组(41.50±11.95,F=16.497,P<0.01)。(3)RT–PCR结果: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海马CREB1 mRNA吸光度比值分别为0.58±0.47和0.45±0.24,低于正常组(1.03±0.89)及药物干预组(1.10±0.45;F=6.669,P<0.01)。(4)电镜结果: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存在病理性改变,药物干预可使其改善。(5)p–CREB1阳性细胞数目与Morris水迷宫、突触形态学参数相关。 结论 p–CREB1表达与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有关,文拉法辛可能是通过影响p–CREB1表达和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来发挥治疗作用。


抗抑郁药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样本代表性研究
田腾飞 肖乐 胡昌清 耿莹 冯媛 丰雷 杨蕊 王刚
2015,48(02):76-80|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5.02.005
目的 调查国内抗抑郁药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样本代表性的现状,探讨影响样本代表性的因素。 方法 连续筛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门诊或住院的抑郁症患者,使用MINI定式化访谈工具确定诊断,采用HAMD17评估患者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设计问卷调查患者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的意愿。根据抗抑郁药临床试验的普遍排除标准对抑郁症患者进行筛查,估算符合标准的患者比例,分析影响样本代表性的因素。 结果 连续取样302例,拒绝访谈50例,最终纳入25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5±13.1)岁,其中女性患者173例(68.7%,173/252),门诊患者203例(80.6%,203/252)。57.5%(145/252)的患者表示不愿意参与药物临床试验,73.8%(186/252)的患者至少被1项标准排除,最终有资格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只有35例(13.9%,35/252)。 结论 抗抑郁药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样本代表性较差,临床试验结果的可推广性受到限制,排除标准和患者的意愿是影响样本代表性的主要因素。


关注抑郁症领域的'真实世界'研究
王刚
2015,48(02):68-69|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5.02.002

肠道发酵综合征一例
蒲城城 林凯 李梓萌 田成华
2015,48(02):128-128|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5.02.017

汇集证据提示微小RNA系统异常与精神分裂症关联
岳伟华
2015,48(02):75-75|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5.02.004

首次发病和复发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网络节点度属性对比研究
陈建淮 姚志剑 秦姣龙 赵可 阎锐 花玲玲 卢青
2015,48(02):70-75|DOI: 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5.02.003
目的 探讨首次发病和复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脑白质结构网络中表示节点连接疏密程度的度属性值异同。 方法 对29例首次发病抑郁症患者(首发组)、20例复发抑郁症患者(复发组)、57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利用解剖学自动标记模板将整个大脑划分为90个区域,同时对全脑进行确定性纤维追踪,构建脑白质结构网络。比较首发组、复发组与对照组,以及首发组与复发组间脑网络节点度属性值的差异;并分析差异脑区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1)首发组左侧壳核度属性值(11.83±2.28)较对照组(13.95±2.33;t=–4.02,P=0.000 13,通过校正)下降;(2)复发组节点度属性值(右侧背外侧额上回:7.80 ± 1.43;左侧壳核:11.75 ± 2.07)较对照组(9.70±2.89,13.95±2.33;t=–3.81、–3.73,P=0.000 31、0.000 37,通过校正)下降;(3)复发组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度属性值(7.80±1.44)较首发组(9.62±1.78;t=–3.80,P=0.000 42,通过校正)下降;(4)首发、复发组与对照组脑网络核心节点分布区域类似,其中左侧壳核为共同的核心节点;(5)抑郁症患者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度属性值与抑郁发作次数(r=–0.42,P=0.002 6)、病程(r=–0.41,P=0.003 7)呈负相关。 结论 抑郁症患者额叶皮质及壳核的结构连接紧密性下降。其中,壳核在脑网络中处于重要地位,其所连接纤维受损是首次发病和复发抑郁症患者共同的结构改变;而额叶所连接纤维受损与抑郁症患者病程的复发性相关。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查看详细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