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营高手修炼:让用户为你疯狂的6大秘诀

 段路伟 2016-02-20



导读:想成为一名运营高手,你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如何让你的用户为你疯狂?这其中又有哪些独门秘诀呢…


运营是用来连接产品和用户的一切手段!拉动用户的手段,服务、情感连接、参与感。6个秘诀,物质激励,稀缺性,竞争和攀比,炫耀和猎奇,激发情绪,低成本和单线程。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查看PPT版。


PS:做个广告,91运营用户交流群持续招募中,有兴趣的拉到底部加小编联系方式,至于加群有什么好处呢?


  • 每周九一风暴,实际案例实际分析

  • 行业专场风暴,互联网金融,电商,新媒体运营等专场

  • 线下聚会交流

  • 大咖分享交流

  • 资源及人脉共享

  • 其他的。。。。


91运营社群是基于互联网运营的学习型组织,欢迎各行业互联网运营达人加入我们大家庭,这里小伙伴都很nice,勤奋好学,每天风暴不断,未来我们将会有更多行业专场,如互联网金融专场,电商专场,新媒体运营专场等。


正文


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大家来到馒头商学院听我的分享。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运营高手修炼:让用户为你疯狂的六大秘诀》


首先,我想先说一下产品与运营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



1
产品与运营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个人理解,应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1)宏观方面


所有的业务,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都必备三个要素:产品、用户、运营


用户:存在着某些具体需求的某一类人;


产品:针对用户所提供的一系列的机制化解决方案或服务;


运营:用来连接产品和用户的一切手段;


包括推广产品过程中拉动用户的具体手段、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人为的引导和服务、产品和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连接、任何一个产品,只要你能让用户产生情感,那么用户就会对你的产品非常忠实。


还包括通过运营手段让用户对产品产生更多参与感。某种意义上,这些是需要依托运营来实现的。需要运营搭建一系列流程和机制,向用户征集信息,处理数据,反馈给产品、推动实现产品、最后反馈给用户。串联起来一个流程,并且让这个流程逐渐运转起来,形成一个正循环。


以上所说的这些东西从宏观方面说,都是运营。


但是运营不仅局限于此,运营可以细碎到客服、CV工程师;大也可以达到一个产品的运营策略的制定、反向去推动一些产品方案的改变和实现、各个部门的工作衔接。

 

(2)微观方面


产品是面向某个具体需求,围绕着这个需求如何更好地被满足、解决。需要提供给用户一个长期、稳定、持久的解决方案。因此产品是提供给用户某种长期价值。


当这个价值很容易被用户理解和认可的时候不需要运营,但往往现实中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非常非常小。


和产品比起来,运营就是面向用户提供、创造一些短期价值,去带动、刺激用户愿意去发生某种行为,去激发用户某种动机。


长期价值和短期价值不可分割,需要密切配合才能把产品做好。而能力强的运营与能力不是很强的运营差距就在于给用户创造短期价值的能力。


2
让用户为你疯狂的6大秘诀

那一个优秀的运营总监应当掌握哪6种必备的运营手段呢?



秘诀1、物质刺激


比如送用户红包、送用户一些实物的奖品。每个运营都用过,只是效果是否如意就因人而异了。宗旨就是尽可能让你的用户产生有便宜可占、太划算了的感觉。


案例:百度钱包一分钱返5元话费,效果不错;


秘诀2、营造稀缺感


通过赋予一个产品(或以某种形式)的稀缺感,通过这个稀缺感可以极大增加用户对这个产品参与动机和参与意愿。


案例:2012年的时候创业做了一个叫“第九课堂”的项目,一个O2O的技能经验学习平台。


大概就是一堆牛人在线上开课,作为C端的用户感兴趣就去付费报名。然后在线下和牛人见面、上课。因为是这样一个形态,所以网站上线之初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各种老师来开课。有一次遇到一个惠普销售部的牛人,来开了一节课——《500强销售总监的独木内销售秘籍》。原以为会有很多人来报名参加,结果整个推广下来,发现整个转化率不到1%。


我们相信这个人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但是这个产出不是很好,说明是我们没有把这个资源用好。那么如何在所有核心资源都没有改变的前提下,让它的产出翻100倍以上?


所以我们把推广标题调整成了《世界500强中国区销售总监限量招收20位门徒海选开始》,这个就是秘诀2——稀缺!


本来是一个牛人的课,开放的、不限额、不限量的去卖,这时候发现卖得不好。当卖得不好的时候,我可以通过一些人为的手段和机制规则的设定,赋予这个课程本身的一种稀缺干。用户往往就是这样,当一个东西越稀缺的时候用户对他的感知、渴求就会越强烈;但如果这个东西就是完全开放的、谁想要付点钱就能拿到,那么对用户的感觉就一点都不强烈。

 

秘诀3、竞争与攀比


案例:我们之前做的6.13互联网合伙人招募节,决定做这个活动是5月21号。之间只有不到三个礼拜的时间,并且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有谁能参加、有谁愿意参加、手里也没有太多的钱、也没有太多的资源,而且只面对两类人群。一类要求是互联网创业公司CEO、创始人亲自报名参加,另一类需要是三到五年以上的互联网从业经历,并在某一个领域比较牛、有意愿加入一个创业公司。


最后这件事情的产出是:在三个礼拜线上传播接近三十万次,创始人这边大约有900位互联网创始人亲自报名、合伙人这边大约有800多人。后来又从这1800人中选出了100多位,邀请他们参加了线下活动。这里面有暴风魔镜的冯鑫、果壳网的姬十三、前逻辑思维的创始人申音等这样一批高质量的创始人,同时也集合了很多高素质的合伙人。


那么这个活动从决定做到最后完成不过短短三周时间,在很小的投入下最后实现了线上传播30万次+1800多位CEO+合伙人亲自报名参加,我们如何做到的呢?


原因是我们设定了一个排行榜,依据“支持数”来对企业创始人进行排名。通过企业创始人亲自报名参加活动,分享自己的活动参与宣言到朋友圈、微信群等寻求支持。只有支持数排名前20的CEO才有机会去到线下,去和数十位高端的合伙人人群面对面交流。


所以关键在于设置排行榜和相应的规则、名额限制!激发出了这些CEO们的竞争和攀比的心理与意识,一旦他们进入到竞争和攀比的心态之后,他们会持续参与这个活动的意愿会非常强。像是很多CEO会去争第一名;也有一些初创团队的CEO看到一些大佬的支持数比自己低的时候会截屏、发朋友圈;这就是竞争和攀比。

 

秘诀4、炫耀&猎奇



案例1:一个H5“某某公司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万”,对于很多人来讲,上市是一个憧憬。在愚人节当天上线既可以猎奇,对于发布的人而言也有一点点小小的炫耀的成分。上线三天,传播量接近1000万。


案例2:高考时期推出一个H5“一键生成您的高考新闻”,逻辑非常简单。这是一个好玩的H5,满足了大家的猎奇心理,对于用户而言生成这样的东西就会很用意愿发到朋友圈。上线三周,传播量接近2000万。


围绕着用户猎奇和炫耀的心理,做了一个非常取巧的产品。最后自然传播,就非常客观。

 

秘诀5、激发情绪



案例1:“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一个漫画配了一些文案,激起用户感动的情绪,进行了一轮传播。在这个APP上线初期的时候,很多用户都去注册,这一轮传播带来了35万的用户。


案例2:神州专车——激发起用户愤怒的情绪,让大家的目标都集中在我身上,然后再出来解释、道歉。据不完全可靠消息,最终带来的产出仅线上带来了近1亿的曝光,用户新增100万。


只要你能激发起用户某个特定的情绪,用户就会很有意愿和你完成进一步互动。

 

秘诀6、低成本&单线程


低成本:尽可能的让用户参与这件事情的成本变低


单线程:在同一个场景下,如果你只需要给用户传递一个核心信息就足够的话,千万别和用户讲第二件事


案例1:某品牌在微信公众号发起了活动,然后文案中内容太多、信息太杂。然而在当前的场景下,用户一件也干不了。用户更容易茫然、完全不知道需要干嘛,而造成的结果最有可能的是用户直接关掉界面。


案例2:还是“某某公司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万”的H5。因为操作简单、容易,因此才可以得到巨大产出。


同样一件事,我们有没有可能把用户的参与成本变得极低。这是我们需要持续问自己的问题。


3
总结

对于今天讲的六种方法,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保证你一定可以成功,它们往往都是复用的。


所有的运营方法,最终也仍然需要回归到对于用户和具体参与场景的深度理解+洞察。


据说,只有打赏的才是真粉丝哦,请小编喝杯咖啡吧,长按图片,在弹出的对话界面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打赏完加小编微信(yunyingba)入91运营官方群,名额有限噢!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仅作分享学习之用,91运营负责整理推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观点与立场。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91运营小编(微信号:yunyingba)协商解决,谢谢!

--------------------------------------------------------


91产品:(微信号:chanpin91

致力于为产品新人、产品经理等广大产品爱好者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学习交流平台,分享产品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运营干货。    

91运营网:(微信号:yunying-91

专注于互联网产品运营干货,聚焦互联网产品策划,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移动互联网,融资创业等领域经验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