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书单君分享了一份“开工书单” (点击阅读) “书米”们还记得吗?春节前夕,书单君发起了一个活动,#一起来,记录“我眼中的故乡”#,我们收到了很多来稿,多到我们整理到今天,才敢和大家分享出来。 书单君随机统计了下,“书米”们离开家乡的时间,短则半年一年,长则数十年。 如果不是因为春节,可能很多人都难得回家一趟。在一年一度的城乡穿越中,我们得以重新审视我们眼中的故乡。 家里的灶火还不及温热,新一年的忙碌,又开始了。故乡在身后,又只剩下一个背影。 这,正是下面这些“书米”们回乡记录的珍贵之处。 或许,某一年,某一月,某一天,你会像书单君一样记得,猴年春节,我们曾经留下了这些文字和影像。 ▼ 书单“书米” “我眼中的故乡”系列之? 归来与离去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离家9年 错落有致的马头墙,
湖南怀化 ▏ 离家16年 2016年,春节。带小朋友走了一遍我幼时常走的路,路过废弃的凉亭时,小朋友问我:妈妈,是不是每个东西都是有生命,有岁数的? 如果用快进的方式回顾这近二十年,的确会感受到很多事物的落寂:以前每天凉亭总有人来来往往,凉亭的坐板光可鉴人,还会有一个老人,每天负责给凉亭挑水,供往来的路人解渴。 在夏天最最炎热的那些日子,老人家还会将凉水换成凉茶。 那时的凉亭可真是一派生机,多少赶路人的歇脚地。 但如今,它老了,已经不属于这个年代了。 王敏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 ▏ 离家6年 这里是我家,虽然已经搬去了新楼房,但是只有这个破败的老房子仍然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我在这里生活了19年,直到大二才搬离。人去屋空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我的“家”便塌了。 村里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子,到处都是这样的断壁残垣。以前的白墙黑瓦,整整齐齐,非常好看。 现在的楼房,七零八落,像村里的人一样,孤孤单单的。 我意外地在大门框上发现了什么! 这大概是我初中或者小学写的吧,我和弟弟爱在家里墙壁上,桌椅上乱涂乱画,爸妈打工回来时检查家里墙壁上哪里多了什么痕迹,就会责骂我们。 看到以前写的这两行字,我有一点羞愧,因为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做出这个回答。 “城市里的孩子”
福建厦门 ▏ 离家3年 对于城市里出生的孩子来说,好像故事中会少了些自然的味道,一出生以来,我们接触到的土地可能是瓷砖,是水泥地。 其实一直挺向往的,那些故乡在遥远的山里,脚下踏着的是结实的土壤,依靠天地而生,淳朴而又单纯。
家家户户的声音随时都可以听见,放学时嬉闹声扰攘着,谁家“哗”地一下的炒菜声,在外面“刷刷”的洗衣服声,还有整点报时的钟声。 小时候经常跟妈妈去逛菜市场,虽然满地散发着腥味的水,有时候还会不时被盆里的鱼泼出来的水打到,但还是会很兴奋地左看看,右看看。 在这个邻里的小巷子里,各种各样的声音构筑了我们的日常,我们的幸福生活。 物是人非
湖南省张家界市 ▏ 离家2年 我从10岁开始寄宿,在城市中念书,经常会挑星星布满天空的时候上学校楼顶,望着皎洁的月亮,远处的楼房影影绰绰。 没有熟悉的的树木,水泥的墙壁透着凉意。 我从上大学时,每年归家,最喜欢去村后面的山顶, 眺望小村。 四伯家简易版吊脚楼,奶奶住着。 奶奶是村里年纪最大的。忙年,自己做发粑粑。 大学毕业后三年,我很少回家,然而从小自有的韧劲,也让自己在城市立足了。 如今的家乡,老幼留守,中青年进城务工,女青年大多数外嫁。 村中的农田大多数荒芜,屋边的小树林已是郁郁葱葱一片,找不着儿时的小路。 小时候的村小学,也已经改为茶厂多年。但是交通比以前更加便利,公路到户,曾经的格局被新路重新割据。村民的木质房屋已经换成青瓦白墙的楼房。 只有行走在喧嚣的城市,才能深刻体会到家乡的宁静; 只有被谎言蒙骗,才知道本分木讷的可贵; 也只有在城市生活一遭,才明白我的酸甜苦辣与亲人心连心。
湖南怀化 ▏ 离家16年 如果,你在2000年前来过我出生的地方,你感受到的乡村应该是这样的: 清晨,村庄在袅袅炊烟中,在婴儿的哭闹声中,在鸡、鸭、鹅、猪、牛的叫声中醒来。接着是各家各户的母亲,呼唤出门玩闹的孩子吃饭的声音。 而后,在池塘边的洗衣石上,女人们围在一起洗衣,在啪啪—啪-啪~的槌衣声中打趣嬉闹……远处,一群孩童背着书包,追闹着跑在去学校的路上。男人们或赶着牛,或扛着农具,开始一天的劳作。 你走进村子,只见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房屋间的空地上,在一棵老梨树下,几丛月季花边,几个老人,围在一起,晒太阳纳鞋底话家常…… 而今,都不再见。 乡村变得空荡荡,空得鲜有人气。溪流干枯,田地荒芜,杂草丛生。 多数人除了在春节回来短暂一聚之外,都在谈,怎样去得更远,赚得更多。 我也不例外。 一些少数人呢?——逐渐成为田间一座座新坟……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 离家12年 过年回老家,农村有习俗就是过年前需要去老家的各个社公请年(印象中大概是这样的)。 爷爷有四个儿子,4个孙子1个孙女,每次请年都需要用扁担挑着两箩筐的东西,总的来说也是个力气活。 很庆幸的是每次请年,除了已搬迁在外的大儿子和孙子几乎不来请年,但其他在老家的儿子每年都会有一位代表去请年,另外3个孙子和我几乎年年无缺席! 然而,到了别家,请年大多数都是老人一人的事情,要不老人的儿子没回家过年,要不就是儿子回家但却不想跟着自己的父亲出去请年,任年迈的父亲去接手这“苦力活”。
南京市溧水区 ▏ 离家10年 听爸妈说村上计划要补贴每家一万块, “难忘的是,那人,那路,那土地”
湖南省张家界市 ▏ 离家2年 前年我回家,给奶奶写生一张。奶奶喜欢吃荸荠,没想到棒棒糖也吃得好开心。 每一年回家总能够在奶奶脸上看出岁月的痕迹,然而奶奶身体健朗,心态乐观,她说的最多的就是明天或者明后天要做的事情。 清风鸣蝉 湖北省赤壁市 ▏ 离家20年 这条路,就是我娘家峡山村人出门、上学、进城的必经之路。以前是一条土路,它从几公里外的栗木桥山里出来,一路曲折向前,一路走一路拾捡,串联起附近的好几个村庄。 它曾经承载了那个年代里人流的穿梭来往,见证了父辈们一辈子的颠沛流离,也见证了我辈或少年或青春时期的求学与成长。 嫁为人妇初为人母以后,仍要常走这条路回娘家。 记得有一个冬天,老公将女儿架在脖子上走着,在思蒲塘(好像是这个发音)岸上,一不留神脚下一滑,女儿直接从他的肩膀上栽进泥水中,摔了个狗啃泥,头发上脸上嘴里,满是泥水,我们把她抱起来后哄她:“泥娃娃,泥娃娃,一个泥娃娃……” 几年前,这条被修成了水泥路。有时我们在路上走走玩玩,一两个小时都碰不上一个行人。 路,修好了。却极少人走了。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 ▏ 离家4年 二老常说,
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 ▏ 离家10年 乡下的生活就是, 外婆家的板栗树,
天津市蓟县 ▏ 离家6年 照片中两位是我的高中同学, 其实还有一位没有出镜(包子同学,下次集体活动得参加哈)。 到2016,整整十一年,我们跨过了七年之痒。 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参加了对方的婚礼, 虽然我们四个在不同城市,但却保持联系。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那些被遗失的年味, 都在母亲的手里找回”
福建厦门 ▏ 离家3年 过年的时候我们都会拿一种叫红龟粿的东西来拜拜,很黏很Q像是年糕一样的东西,染成红色。 图案也是有专门的模具。 现在做模具的手艺人还生活在一个小巷子里,特别特别珍贵,怕时间走得太快,手艺人一个接着一个不见,这样的特色也会不会消失不见。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 ▏ 离家21年 2016年的新年,不能回老家过年,照片是2015年的夏天,我从北京回福建。 福建,莆田,我的老家,有名的特产水果,就是龙眼,如果把它晒干,我们叫它桂圆。 每一年,如果家里龙眼成熟的季节,我不在家,爸爸和妈妈就会把最大的留下,细心的帮我晒干烘干成桂圆,然后千里迢迢寄到北京来。可是,老家的乡下就都要拆迁了,妈妈不止一次在电话里说:以后再也吃不到亲手栽的龙眼了,再也吃不到那么大的桂圆了…… 所以,在这最后一年结满果实的季节里,我回到老家,剪一把新鲜龙眼,只为留住这一口心底的眷恋……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 ▏ 离家9年 时间都去哪了, 那些被遗失的年味都在母亲的手里找回。 她依然是我的最爱 最打动书单君的,是下面这位“书米”的话 ▼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 ▏ 离家8年 家乡于我, 依旧是一个美得无可取代的地方。 她清秀、宁静、大气的气质, 是城市中任何一个田园景点都无法比拟的, 虽然如今流淌的河流不如儿时清澈, 但它依旧川流不息,从未间断。 雨果说,“人生至福,就是确信有人爱你。有人为你的现状而爱你,说得更准确些,有人不问你如何就爱你。” 故乡,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你随时都可以回去,但也随时可以离开。那里可以躲避灾难,可以抚慰心灵。唯独不会将你抛弃。 我们对故乡,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对于离乡的人,故里是每个人自己的故里,纵然“故乡变他乡,他乡成故乡”。但我们对故乡的爱,却永远不会停息。 接下来两期,书单君还会和大家分享其他“书米”的作品,敬请关注。 另:凡作品被刊发的“书米”,将获得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提供的赠书《从篱笆到围墙——一个村庄“被现代化”的背影》一本。 这是书单君愿意给“书米”们推荐的一本书。 出生于江西新余农村的作者胡永良,用十多年的观察,真实记叙了一个叫林溪的村庄的变迁,折射出整个中国城镇化悲喜交集的过程。也许他还称不上经典,但在这部“林溪故事”中,许多“书米”都可以找到似曾相似的人、事、物,书单君相信,这部作品能引起更多从乡村走出的读书人的共鸣。 请各位获得赠书的“书米”尽快联系书单君(微信号:shudanjun02)提供地址。 ![]() 也许你还愿意听听这两个故事 (点击下图,查看详情) 给孩子买什么书,就是给他们指引什么方向,关注“书单”,在公号首页回复“家庭”,查看《26位名人推荐的家庭书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