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地域文化之十|浙(浙江)

 秦岭之尖 2016-02-20

前言

文字是文化的符号,文明的密码。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魂,它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特质,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和精神。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演进信息,很多都储存在汉字里,所以解码汉字,就是解密中国文化。



汉字与中国地域文化

人生最大的偶然性,在于呱呱落地那一瞬间,因为那一瞬间确定了你的家庭、故乡和国籍,确定了你人生的许多起点、资源或位置。生于强大还是弱小的国度,决定了你的国籍的成色;生于富贵还是贫寒的家庭,决定了你人生的挑战或底蕴;生于哪一个行政区域,都市还是乡村,内陆还是沿海,平原、山地还是草原,又决定了性格中的某种类型或格局——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即使是城市化方兴未艾的今天,我们中国人身上谁没有自己“乡土”的特色呢?我们日常所见的地域自豪感、地域歧视和地域亲切感,皆由此而来。     


长三角江浙沪,看过“沪”,我们今天学习浙江省的简称“”,看看这一地处长三角南端的省份其发展历史有何“曲折”。


[字形演变]

 


[文化解读]

 

就像“沪”字专门为上海而生,“浙”字也是专门为浙江而造。


“浙”,从水折声,形声字。《说文解字》:“浙,江。水东至会稽山阴为浙江。”这条古名“浙江”的河流,起源于安徽,安徽境内叫新安江,进入浙江富阳一带叫富春江,到杭州一带叫钱塘江,在杭州湾注入东海,现在笼统称为钱塘江。


今人考察发现,“浙江”实际上有两个源头,北源是新安江,南源是兰江上源马金溪,南北两支流在建德梅城汇合后称富春江,一路奔向杭州湾,构成一个“一枝两杈”的形状。但是古人眼中的浙江,只有北源新安江,这样整体上左折右拐,就成为一个“之”字形,于是浙江又名“折江”、“之江”。浙江之“浙”,应该是在“折”字基础上加水旁所造的新字,我觉得理解成形声兼会意更准确些。

 


“浙江”是浙江省的母亲河。


上游新安江源出徽州,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浓淡皆宜的“徽墨”,赋予浙江浓郁的墨香;它和浙江湖州的“湖笔”珠联璧合,写出了浙江文化的绚丽华章。


中游富春江,堪称山水画廊,又赋予浙江奇秀之气。南朝吴均写过一封《与朱元思书》,寥寥数语,将富春风光写得勾魂摄魄,堪称文字版的《富春山居图》:“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下游钱塘江,更是沉淀了浓得化不开的吴越文化。莫干山上有铸剑的能工巧匠干将莫邪;苎萝村里有罢手浣纱而捐躯赴国难的绝代美女西施;会稽城里卧薪尝胆终究灭吴复国一雪前耻的越王勾践;还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从而创造东南和平繁荣局面的吴越王钱鏐;还有“淡妆浓抹总相宜”并造就杭州“人间天堂”美誉的西子湖,还有排山倒海“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潮……


从富春江到钱塘江,“浙江”总体上是东北-西南走向,它成为行政划分的一条自然分界线。唐肃宗时,原江南东道分为浙江东路和浙江西路,从此以后就有了浙东、浙西的说法。浙江省古时又称为“两浙”,现在简称为“浙”,应该就来源于此。

 


位于长江三角洲南边、东海之滨的浙江省,并不属于长江流域,而主要是钱塘江流域。在东部沿海诸省,它离中原汉族文化核心区最远,却人文荟萃,积淀深厚,为什么能如此呢?追根溯源,不得不说到会稽山。


会稽山在“浙江”的东边,现在的绍兴地区。据说原名苗山,大禹东巡狩于此,会诸侯于此记功,遂改名会稽山。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定都于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就在此处。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两次“上会稽,祭大禹”。司马迁游历天下,也曾“上会稽,探禹穴”。隋朝时,隋文帝下诏封会稽山为“南镇”。明朝王阳明筑室讲学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这些历史人物及其活动,使浙江与中原文化建立了不绝如缕的历史联系。

 


浙江在上古属于百越之地,在古九州里属扬州。先秦以前,除了越国灭吴时曾昙花一现,这里总体上还是洪荒之地。大规模的开发,是在魏晋南北朝之后,北方大乱,导致第一次北人大规模南迁。隋唐时期,这里的发展水平已经可以与北方比肩。京杭大运河本质上是一条征税纳粮的抽血之路,其南端选择杭州,已经说明浙江的富裕程度。五代十国时期,北方五胡乱华,导致第二次大规模南迁,吴越王钱鏐保境安民,为这一带赢得了一段难得的和平发展机会。北宋灭亡,南宋建都临安,导致第三次南迁,也为浙江带来第三次发展机遇。


北人大规模南迁,我们一般简单将其视为一次移民潮。其实移民的背后,有好多内容和意义。战乱时期的移民,往往是对一个家族或个人的巨大考验,人丁和财富越充足,越能跑到遥远而安全的地方。伴随着移民,还有先进生产技术、文化知识和文化人的引入。江南尤其是浙江后来的人文荟萃,得益于这种技术、文化、人种的一次次融合。没有这些基础,不可能吸引天下的文人骚客、高人隐士汇聚而来,盘桓于会稽山、天台山、四明山及永嘉山水,也不可能有所谓浙东“唐诗之路”。




浙江山不甚高,但名山不少;地不甚平,“七山一水二分田”,却有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乡”;河不甚大,却水网密布,风景怡人;湖不甚多,但很有名,如西湖、南湖、镜湖以及千岛湖;面积很小,却有全国各省中最长的海岸线,最多的海岛,以及最大的渔场和油气田……


山水、河湖、江海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浙江人带来了富足,也带来了欲望;带来了坚韧性格,也带来了冒险精神;带来了灵慧,也带来了算计;带来了弄潮儿敢为天下先,也带来了铤而走险不择手段……


同样属于江南文化,浙江人和江苏人有很大差别。有两个例子,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山海居民和平原居民的性格差别:明代“海禁”,江苏沿海的渔民大多循规蹈矩,而浙江沿海的渔民很多做了海盗或加入了倭寇;当代改革,苏南模式多以乡镇企业等集体经济为主,至今仍多从事实体经济,比较安分守己;温州模式则多以个体或家族企业等私营经济为主,现在则多放弃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以炒楼房、炒金融、炒文化等为主,经营上不断挑战和突破原有框架和秩序。浙江商人和江苏商人相比,少了些许平和与含蓄,多了许多机智和锋芒,是中国经济当之无愧的弄潮儿。



责编:冬日阳光   美编:阿雯   视频:显辉  

校对:小辉   外联:阿美   审核:智仁

| 征 | 集 | 原 | 创 | 稿 |

欢迎原创投稿及推荐优秀文稿

主编微信及QQ邮箱号:7191271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