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奖励一朵玫瑰

 江山携手 2016-02-20

在一所学校与青年教师交流时,我想起了一个很经典的教育故事,便讲给他们听:幼儿园的玫瑰花开了,很美。早晨,四岁的小朋友摘下一朵,从容地往外走,恰好校长走来看见了,他很想知道这位小朋友为什么摘花,便问:“孩子,你为什么要摘花,能告诉我吗?小朋友说:“我告诉邻居的老奶奶,学校里开了很美的玫瑰,奶奶很想看,可她病得很重,走不动,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后再把它送回来。”我的故事只讲到这里,留下了原本的结尾。我想知道,这些年轻真的老师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很显然,这些年轻人并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他们的回答也各不相同。

“我会尽可能委婉地告诉这个小朋友,她这样做是不对的,一个好孩子绝对不能随意破坏花草树木。”一个年轻人,带着十二分的小心,同样“委婉”地说出了他的做法。

我笑笑,赞同了他的做法。他谈到的“委婉”,是在告诉我们他是十分重视教育手段的,也可能包含着爱心、艺术之类比较“高档”的教育元素。而他的“尽可能”,则更进一步说明了他在追求教育的完美。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做法没有错,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甚至算得上是优秀的了。只不过,他的做法与常见的“狠狠批评”、“罚站”、“告诉家长”等行为,其实都是在追求教育的同一种功能——维系现实的秩序,只不过是在实施教育的方式手段上有所不同而已。

“我会告诉这个小朋友,花儿也有生命,那朵花再拿回来也不能再活了。然后会建议她和父母一起养一棵玫瑰花,让孩子体验到生命的可贵,并学习一些花卉知识。”另一个年轻人似乎听说过某个“大家”的做法,回答里多了很多值得赞赏的东西。

我笑笑,也赞同了他的做法。不管他建议孩子养花的事儿能不能实现,至少在理论上,他是在追求教育的另一种功能——培养科学的理性,只不过是更多了些理念上的东西,离实践远了一点。

“应该再奖励这个孩子一朵玫瑰花。”一个声音从某个角落传出来,但是并没有发现回答的人。

“为什么要奖励一朵玫瑰?”我问。

“用手机搜这个故事,结局就是这样的,没说为什么!”还是在那个角落,还是没见到回答的人。

众人哄堂大笑,我也笑。不仅赞同了他的说法,更肯定了他的作法,用现代手段获取答案也不失是一种学习的途径。

不错,故事的结局是那个校长奖励了孩子一朵玫瑰。对于四岁的孩子来说,为了让邻居老奶奶看到美丽的花儿,便“从容”地掐了一朵带给老人看,这份自然的爱心真的应该得到鼓励。虽然在这个“从容”的过程中,孩子一定不知道这个做法违反了校规,也一定不知道花儿是不能复活的,更不会理解一朵花儿开放需要的种种艰辛。但是我相信,等她一天天长大了,这些东西她都会明白。教育,更多的时候应该关注人的心灵成长,教育的价值也应该更多地体现在人文精神的构建上。至少,我们不需要马上用校纪和生物学知识把孩子因爱心而伸出的小手给“吓”回去。

今天的教育,似乎更执着于把学生捆绑在现实秩序和科学理性的柱子上,“很不小心”地忽略了人的精神塑造和维护。而我们的社会,缺少的或者说越来越淡的,恰恰是作为人本性的善良和崇高。这份缺失,与其说是因为社会太过于纷扰,不如说是因为教育太过于短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