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上册)(七十九)

 百了无恨 2016-02-20
  第三类:方严雄浑一路

  这一路的代表作品有:《鲜于璜碑》、《张迁碑》、《衡方碑》、《郝阁颂》,《景君碑》、《西狭颂正》。

  《鲜于璜碑》

  碑虽出土较晚,但字迹清晰,笔法遒劲方正。圆方笔相间。

  《张迁碑》

  《张迁碑》结体方严古拙,宽舒茂密;用笔以方为主,笔致多变化,朴厚中有雄秀之气。碑阴隶书尤为明晰,意态雄伟而古朴。此碑与1973年出士的《鲜子璜碑》风格相近,同为汉碑中用努笔的典型。《鲜于璜稗》早于《张迁碑》二十一年,并且评论起来多认为《鲜于璜碑》还要更胜一筹。

  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张迁碑》出土早,它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衡方碑》

  《衡方碑》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刻。碑在山东汶上县。清初汶水泛决,碑陷卧,邑人郭承锡等重建。现存泰山岱庙。两面刻。正面隶书:十三行,行三十六字。《衡方碑》是著名汉碑之一。碑字结体宽舒,笔画肥厚古拙,方圆兼备,风致高雅,体势雄强。在章法布白上,行密格满,与《史晨》、《曹全》相异趣。碑额隶书“汉故卫尉卿衡有府君之碑”十字,为阴刻,结体严整。笔圆圆劲。前人评其于平正中见险峻,是很确当的。

  以《衡方碑》为代表的方劲高古的书风,对后世影响很大。北魏和北齐的许多书法家以它为楷模。清代中后期,提倡汉隶和北碑,书风大变,著名书法家伊秉绶学《衡方》,深得其神髓。

  《郙阁颂》

  《郙阁颂》全名《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东汉灵帝建宁五年(172年)刻。为摩崖刻(刻在山岩石壁上的字,称为摩崖)。石在陕西略阴县小西南五里白崖。隶书二十行,行二十七字。现存为南宋田克仁于绍兴三年( 1230)摹刻,明申如埙补刻。以前相传为蔡邕书,但由题名来看,系仇靖撰文(据《西狭颂》),仇绋书(据《集古录目》)。字大近二寸见方。书法方严古朴,雄浑而有气魄。

  只是碑面剥落太甚,字迹已不清晰。此碑与《西狭颂》近似。

  《景君碑》

  《景君碑》全名《汉北海相景君碑(铭)》或《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东汉顺帝汉安二年(143年)刻。记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死后,门生故吏慕其德而为之树碑立传。碑在山东济宁。两面刻,碑阴是题名。碑额题“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十二字。碑字漫漶,多不成文。宋世欧阳修撰《集中录》时己是如此。汉隶多方扁,而此碑结体稍见长方,笔画平直方硬,间有篆意,体势开张。平正中有险峻之势。杨守敬《平碑记》云:“隶法易方为长,己开发一派”。

  《西狭颂》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东汉灵帝建宁四年( 171)刻。摩崖刻,在甘肃成县。汉武都太守李翕开通西狭道有功,当地人民为其刻石颂德,字在西狭道旁岩壁上。隶书二十行,行二十字。结字方劲高古,笔致挥洒自如,峻逸豪放,和《石门颂》有相近之处。每字有一寸多见方,首尾完整无缺,是摩崖中风化乃最少的一种。《西狭颂》也是著名的汉隶范本之一,历来许多书法家都喜欢临写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