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真清

 秋的雨露 2016-02-20
  ↑↑↑书法,免费关注喔

  湖州帖

  宋代最著名的文艺大腕苏轼点评文艺界前辈时,曾经在《东坡题跋》里说过一句名言:诗歌到了杜甫,散文到了韩愈,书画到了吴道子,书法到了颜真卿,那么可以说,古往今来艺术上的变通都已经穷尽了(“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这相当于在诗、文、书、画界各树了一位典型。吴道子我们此前聊过了,跟着草圣张旭学书法没成功,改学画画成了“画圣”,同样是师从于张旭的颜真卿,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成就了书法界的一个传奇。

  颜真卿出生于琅琊临沂颜氏世家。五代祖颜之推是南北朝后期的儒学大师,代表作《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被后世奉为“治家之圭臬,处世之轨范”,有“卷卷药石,言言龟鉴”之称。颜真卿曾祖父辈的颜勤礼、颜师古、颜育德都精通经史治训,在书法上卓有成就。从南朝至唐代的四百年间,颜氏家族素以书法闻名于世。

  祭侄文稿

  良好的家学渊源,加上从小养成的刻苦勤奋精神,对颜真卿后来成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着深刻影响。他三岁丧父,家道中落,一家十几口人全靠亲友接济度日,在长辈的悉心呵护与严格教育下,少年颜真卿学业精勤,尤工书法;清贫的生活使他过早地成熟,读书入仕是他唯一的抉择。“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是他的劝学诗,也是他苦读的写照。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勉的颜真卿于26岁进士及第,28岁踏上仕途。在此后近五十年的仕宦浮沉生涯里,他恪守儒家忠孝之道,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官勤谨,忠贞刚烈,兢兢业业,于军国之事知无不言,不畏权贵,不徇私情,自然招致一些人的忌恨多次被诽谤而遭贬谪。唐德宗继位后,颜真卿得罪了阴险狡诈、忌能妒贤、独揽朝政的权臣卢杞。公元784年,节度使李希烈起兵造反,昏聩的德宗听信卢杞的“推荐”,派颜真卿以淮西宣慰使的身分前往许州劝谕李希烈。

  祭侄文稿

  这注定是一条不归路,有人好心地劝告:“此去定当无回,你不如稍安毋躁,看看朝廷接下来有没有新的平叛措施。”他慨然回答:“国君之命,怎能不从?”义无反顾地出发了,到了之后,李希烈软硬兼施,使出各种手段展开反招降活动,颜真卿始终不为所动,宁死不屈,在被囚禁了一年零8个月后惨遭缢杀而死,终年76岁。他为维护李唐王朝的统一献出了生命,成为忠臣义士的一代典范。颜真卿死节后,三军为他痛哭,德宗亲颁诏文,追念他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纵观颜真卿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艰苦卓绝的沙场征战中度过的,他把忠心献给朝廷,同时也锻造出忠诚正直、襟怀博大的形象和高尚的品格;他的其余时间则是在书斋中度过的,这是他精神世界中一片澄澈宁静的天空、是他的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在繁忙的公务之作,他潜心钻研书法艺术,不断进取、自强不息,最终登上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

  刘中使帖

  在中国书法史上,艺术生命力最旺盛、影响最深远广泛、使后世书家受教益最大者,莫过于王羲之与颜真卿两位大家。颜真卿学书最初是秉承家教,后又拜当时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张旭为师,曾在张旭住处居留一个多月,耳濡目染聆听老师的指导教诲,写出了《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最终悟出了“屋漏痕”的笔法。

  颜真卿一生忠烈,在完善其刚介守正、威武不屈的个人品格的同时,也完善了其刚健雄浑、超逸绝尘的艺术品格,实现了人品与艺品的高度统一,他那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千余年来深为后世所共仰,其墨迹成为人们学书的典范样本。

  乞米帖

  作者:赵春秋,男,号南山子,中国民盟盟员。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教学部主任,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冰雪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工作室导师,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冰雪画研究会理事,中华艺术研究院秘书长,世界华人华侨联合总会画院副秘书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华书画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时晴堂艺术馆艺术总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