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化石,也叫木化石,顾名思义即地质时期的树木变成了化石,成为石头保存了下来。硅化石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但尤以新疆分布最广最集中,且品种繁多。在中生代从晚三叠纪到晚白垩纪都有,距今约6500万年至2.45亿年,主要以距今1.5亿年的侏罗纪时期为主,是松柏、苏铁、银杏、真蕨、种子蕨等15种以上植物的遗骸。 树化玉是玉化的硅化木。硅化木也称木化石、树化玉。它属于硅化木,又因其晶莹剔透的外表而区别于普通硅化木。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博大的自然力量埋葬于地下。在高压、低温并且无氧环境下浸泡于二氧化硅的环境中,树木中的碳元素逐渐被二氧化硅替代,并部分保留了树木的某些原始特征,并纳入周围岩层的某些矿物元素,形成缤纷的色彩物质,这就是硅化木,也叫做木化石。而后漫长的地质时期,在温压的不断变化中,硅化木木发生了差异的变质作用,重新结晶,主要成分转换为蛋白石玉髓,这就是树化玉,也叫木化玉。数亿年前的树木因种种原因被埋入地下,在地层中,树干周围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进入到树木内部,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经过石化作用演变成了硅质的“石头树”。因为所含的二氧化硅成分多,所以,常常称为硅化木。这种替换作用非常精确,以致于不仅如实体现出外部形状而且还体现出内部构造,有时甚至可以确定细胞构造。这种替换的专业词叫“交代作用”,是指同时发生溶解作用和沉积作用从而使一种矿物取代另一种矿物的过程。硅化木的形成是硅取代木纤维的过程。硅化木也是化石的一种,它保留了古代树木的某些特征,为我们研究古植物及古生物史和地质、气候变化提供了线索。 木化石呈淡黄、褐黄、青灰或黑色,摩氏硬度较高达7。由于长期的风蚀作用,造就了木化石的极佳观赏艺术效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魅力,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所谓木石玉,就是指那些颜色鲜艳、光泽强、木质结构清晰、质地致密坚韧的硅化木。硅化木是埋藏在地下的树木经过硅化作用,其次生木质部组织被二氧化硅(SiO2)所交代,并保留有木质残余结构的一种岩石化玉石,也称木化石、树化石、树化玉等。 ![]() ![]() ![]() ![]() ![]() ![]() ![]() ![]() ![]() 大自然奇山怪石,其名称各具不同的含义,也饶有趣味,主要体现了形似或神似的特征,石名或与宗教仅相依联,带有浓重的仙家色彩;或以禽兽形象或以物件状态、人物行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对各种形态毕肖的奇山怪石作形神兼具的命名,给静态的石景赋予了活力。有些石名,还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如“关公挡曹”讲的是“义”,“周王拉车”体现的是“礼”,“孔明借东风”是“智”,“武松打虎”是“勇”,“介子背母”是“孝”,“苏武牧羊”宣扬的是“节”,这些寓教于游的石名,能给人们的认识以深刻的启迪。 大自然的奇山怪石,星罗棋布,点缀在波澜壮观的奇山峰海中。它们形态别致,或大或小,争相竞秀,意趣无穷。大自然的奇山怪石,有的酷似珍禽异兽,如黄山的“猴子望太平”、“松鼠跳天都”、“鳌鱼驮金龟”、“孔雀戏莲花”"天狗望月";有的宛如各式人物,如:“仙人下棋”、“天女绣花”、“夫妻谈心”、“童子拜观音”;有的形同各种物品,如“梦笔生花”、“笔架峰”、“仙人晒靴”、“飞来石”“仙人指路”;有的又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而命名,如“苏武牧羊”、“太白醉酒”、“武松打虎”、“达摩面壁”等。 大自然的奇山怪石,大的就是一座山峰, 又如黄山的仙桃峰、天子山的御笔峰,海南岛的五指山,这些亦峰亦石的景观,它们之所以能成为称奇于世的奇峰,盖由于这些峰上形象生动的怪石而得名;小的如同盆景古玩如“猴子观海”上的“猴石”,如雕如塑,妙趣横生。有的怪石因观赏角度改变,景致随之变化,具有移布换景的奇趣。它们个个巧夺天工,或形似,或神似,惟妙惟肖,妙趣横生。它们因以酷似的形态和优美的神话传说结合在一起,使得个个有画的蕴含,诗的韵味,可谓形神兼备,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令人神往。 大自然的奇山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 ![]() ![]() ![]() ![]() ![]() ![]() ![]() ![]() ![]() (图片编辑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