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完三体,我读懂了毕加索的画

 大东村人 2016-02-20

最近,科学家直接探测到引力波,貌似是桩不得了的事情。作为一个文科生,看到这条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有助于人类避免《三体》中预言的黑暗森林打击吗? 看完三体,我读懂了毕加索的画

刘慈欣的小说《三体》(或者应该叫《地球往事三部曲》)中,有一个令人震撼的情节。由于宇宙中其他文明的黑暗森林打击,整个太阳系被二维化了。

电影《星际穿越》让我们看到了脑补不出的四维世界,很多人都说《三体》不适合拍电影,没有真才实学的科技思维,那些复杂高能的宇宙画面无法用镜头展现出来。

比如,如果让你画地球的二维化,你怎么画?很多人会想起来地理课本上的椭圆形世界地图。看完三体,我读懂了毕加索的画

然而,根据大刘的描述,三维物体的二维化,远没有把一个柿子拍扁了看那么简单。

小说里面对于最初的“二维化”是这么写的:“在二维化的过程中,三维物体上的每个点都按照精确的几何规则投射到二维平面上,以至于这个二维体成为原三维太空艇和三维人体的两张最完整最精确的图纸,其所有的内部结构都在平面上排列出来……这很像几何学中的分形图案,把图中的任何部分放大,仍然具有同样的复杂度……这是宇宙中最复杂的图形,盯着看久了会让人发疯的。”

所以,这是在说,二维化的柿子其实不是一个圆,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几何图形。

刘慈欣绝对是一个好的科幻小说家,但不算是一个好的小说家,他的每一步重要的理论阐述都让我晕头转向。

金庸描写木婉清摘下面罩那一霎,如新月清晕,如花树堆雪,一张脸秀丽绝俗,只是过於苍白,没半点血色,想是她长时面幕蒙脸之故,两片薄薄的嘴唇,也是血色极淡……这样的描述让人很有画面感,又忍不住浮想联翩。但看了刘慈欣教科书式的描述,依旧想象不出来三维的东西二维化是个什么鬼样子。当然,本身这个东西就很难用语言描述出来,因为它已经超越了目前人类思维的普遍境界。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本介绍现代艺术的书,突然顿悟了一件事情。

如果要给《三体》找一个最合适的导演,一定是毕加索或者布拉克。

毕加索有一幅画于1911—1912年的作品,叫做《我的美人》(Ma Jolie),画中的主角是他的情人之一玛赛儿·汉伯特(Marcelle Humbert),又被他称作艾娃·维谷。

看完三体,我读懂了毕加索的画从照片看,这个艾娃的确是个大美人儿,但《我的美人》这幅画恐怕要让大部分读者感慨:这跟美人或者跟人有半毛钱关系吗?同样的作品还有《我的艾娃》,我几乎可以想象艾娃做了一下午模特后看到画作时一脸懵圈的表情。WTF ?
看完三体,我读懂了毕加索的画

可是,当你看完了《三体》后,再来看《我的美人》,有没有瞬间醍醐灌顶的感觉?

没错,“三维物体上的每个点都按照精确的几何规则投射到二维平面上” “很像几何学中的分形图案”“盯着看久了会让人发疯的”……毕加索画的,分明就是二维化的艾娃,只是我等凡夫俗子,没有看出其内在玄虚,将其称作不知所云的抽象画,其实,人家这叫做“综合立体主义”。

说起来,所谓立体主义的作品,毕加索、布拉克的画,不就是把三维空间二维化吗?

在《三体》中,从四维空间看三维时,由于三维事物在各个层次上都暴露在四维视野中,事物呈现出“无限细节”(由于有遮挡,在三维世界里人类视觉面对的是有限细节),那么在立体主义作品里,事物所呈现出的是“无限视角”。

在过去,西方画家从单一的透视点来画三维事物,比如我们如果要画一组桌面上的静物,为了遵循透视规则,物体的角度都是定死了的,这样画起来很逼真,但是也非常单调。

跟中国画强调继承传统,遵守法度不同,西方的艺术一直讲究创新,突破前人——当然我们现在的艺术家也是这么干的。为了想办法画的跟别人不一样,印象主义画家突破宗教题材,开始户外写生画风景,表现主义从表现外在真实转为表现人性的真实,象征主义在真实之外又加上自我想象……然后,有一个叫塞尚的人出现了。

塞尚的画,看起来普普通通,却暗藏玄机。他的《静物》作品里面,桌面是斜的,按照传统的透视法则来看,上面的苹果不滚下来才怪。看完三体,我读懂了毕加索的画

可是,塞尚并不是不懂透视,而是使用了同时从俯视和平视的角度来呈现物体,他这么画的目的,是想让三维物体在二维空间中呈现尽可能多的细节。这种双视角的同时呈现,直接启发了毕加索和接下来的一系列艺术家。

打破单一视角,追求更多细节呈现,看起来似乎没有很难想,然而那还是在19世纪,一个尚无“四维”概念的时代。结合《三体》中四维看三维的那一段描写,尤其讲到因为细节完全开放,可以从四维空间中穿透三维物体,比如碰到人要小心别把手伸到别人肚子里,但需要从另一个方向,“那是一个在三维空间中不存在的方向”。

想想这个不存在的方向,再想想塞尚画苹果的角度,怎么样,有没有觉得很屌?

当然,能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来画桌上的东西,为什么不能从更多,布拉克和毕加索是从所有可能的角度观察物体,好像把一个纸箱打开,将所有的面一并展现。比如布拉克《小提琴与调色盘》将小提琴解构成许多碎片,再重新组合成大约正确的形状,所有碎片元素都由不同的视角描绘而成。

看完三体,我读懂了毕加索的画这幅画乍一看上去,很像是《星际穿越》中男主在四维空间中看自己家书架的万花筒场景。

将三维物体二维化,或者从三维看二维真正呈现的图像(而不是我们眼睛选择的图像)说不定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常说艺术是常常超越时代的,所以不容易被当时所理解,其超越时代之处,令人细思恐极。

刘慈欣看起来很欣赏梵高的《星空》,他在小说里特别提到梵高对空间的表现。“按照弦论,空间与实体一样,也是由无数振动着的微弦构成的,而梵高画出了这些弦。在他的画中,空间与山、麦田、房屋和树一样,也充满了细微的躁动……”看完三体,我读懂了毕加索的画

尽管许多人在争论《三体》有没有资格获雨果奖,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三体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看世界的角度(至少会觉得发现外星人未必是好事)。不管是真实的设想还是猜想,它的许多理念启发了人们更多。就像塞尚,就像毕加索,你可以从专业的角度挑剔他们的画功和用色,也可以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拒绝他们的表达方式,但不得不承认,他们是超越时代的大师。

最后请大家欣赏一幅我用手绘板乱涂的作品《喝酸奶的boy》,也许100年后会有人从中解读出来啥超越时代的意义……

看完三体,我读懂了毕加索的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