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水之恩,涌泉相报。曼生井栏壶,限量团购!

 空山闻竹 2016-02-20


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井栏者,取之不竭。不竭者,受施相益。


此款曼生井栏壶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一个经典款式。初创还有个典故:时在清嘉庆年间,制壶知音杨彭年到时任溧阳知县的陈曼生家作客来访,曼生为欢迎知音的到来,便设席于庭院之内,三五好友以紫砂为趣事相交甚欢,颇有心得。

席间,彭年问得曼生:“近日可有新思?”曼生摇头道:“近日公务繁忙,未曾拾得!”彭年说:“勿躁!万物皆可成壶!”曼生说:“但务求精!”两人相对点头饮茶。

巧于庭院之南,有一深井,恰有一丫环于井边取水,栏高水深,丫环取水,腰身弯得有如一道彩虹,二人见状相视而笑。此时此景深深映入了曼生眼帘,他紧盯着井栏与汲水丫环,慢慢地把丫环的身体化为一只优美的壶把,井栏化作壶身。遂传下人送笔墨,当即在石桌上描绘开来,数遍而终成一壶。彭年说:“此壶命为汲水壶如何?”曼生摇头曰:“此壶天成,唯曰井栏。”二人相视大笑。

井 栏


井栏壶有两层寓意。一是深井有如文山书海,知识有如井水,取之不竭,学识有如人生必备之水,唯不停汲取,才能修身养性,颐养天年。二是人生应知感恩,若点滴之恩而受,当应涌泉相报之,人祸福有数,不可是一味的索取,应懂得回报。

作为“宜陶之旅”的必到之处,古龙窑散发着近千年来沉淀的魅力,正是这股陶的气味深深吸引着我们。

此次,我们特邀得古龙窑高级工艺美术师吴伟民老师给我们广大爱好者用陈腐近20年老段泥制得260CC井栏。并邀请工艺美术员张杰陶刻装饰。作品古朴大方,身若井栏,嵌盖平缓合体,高柱钮与壶身统一,一弯嘴曲而微妙。把圈大,外扁平,里圆润,底圆而大。

细节展示


品名 丨 井栏

泥料 丨 老段泥

工艺 丨 手工制

容量 丨 260cc

作者 丨 吴伟民

装饰 丨 张杰

证书 丨 附收藏证书

原价 丨 4500元

特价 丨 2299

限量 丨 7

作者介绍

吴伟民把玩井栏壶


古龙窑一景

吴伟明

字鸣远。

古龙窑传人

古龙窑特聘高级工艺美术师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1977年生于江苏陶都宜兴前墅村龙窑世家,一座明朝至今的古龙窑旁,从小就经常观看其爷爷,叔父在古龙窑的工作全过程,耳濡目染,并喜欢上紫砂艺术文化,被其散发出的艺术魅力所深深吸引。

2011年扬州大学毕业后,在叔父吴小羊古龙窑公司工作,秉着对紫砂的喜爱与热情,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很快掌握了制作紫砂的制作技能。

2008年,自觉技艺需要更上一层楼,拜华健,吴奇敏夫妻为师,师傅的悉心教导,加上其自身的刻苦努力,技艺得到更为精进的提高,紫砂圆器,方器都能一展其长,得到两位师傅的一致好评,也为同行和客户所津津乐道。后来自己开始从事紫砂创作设计,全身心投入到紫砂艺术的创作研究过程中,并潜心研究历代先辈的紫砂珍品,深切感悟其艺术气息,积极汲取传统艺术的精髓。其创作的提梁壶大气,高雅,可谓在紫砂界独树一帜!

2010年创立了自己的紫砂工作室“古龙窑艺术中心”,一边从事紫砂茶壶的制作与开发,向更高的境界迈步;一边认真研究古龙窑窑变产品研发,生产,并保留其原有的独特韵味,柴窑的烧制,每个产品上都有火的烙印(味道古朴大方,窑变无一相同,非其他窑所能生产)!

其制壶特点:简朴大方,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品味高雅,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紫砂艺术的精华,又创造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整体美感。其作品多次在展览会上获奖,深得海内外藏家得喜爱,是广大紫砂爱好者收藏得宠儿!



张杰

工艺美术员。师从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厉上清。无锡市太湖陶刻研究院理事。

随缘赠品

紫砂双色沉香杯。此款杯由八尺一寻工作室出品,采用原矿紫泥底料,段泥粉浆。90CC。刻绘“听竹”及墨竹图。将风吹细细香的竹林心境刻画了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