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一天,我总会想念克劳迪奥

 yawachu 2016-02-20
小编的话:
  又是一年的1月20日。小编依稀记得两年前(2014年)的这一天,冬日的下午,一切平淡。下午五点钟左右,手机突然响起,同时各种网络通讯软件都先后震动提醒。电话的一段,传来一位在音乐会中时常碰面的爱乐者哽咽的声音——“阿巴多,去世了”。我们没有说什么,在短暂的沉默中挂掉了电话,内心的悲伤无法用言语形容……
  国家大剧院在一周后举办了一场特别的追思会,人们手捧白色蜡烛,面颊流淌着泪水,面对着一张巨幅照片,图中的老者露出腼腆而灿烂的微笑。
  今天,我们以乐评人柯辉先生的这篇文章,向克劳迪奥·阿巴多,这位留给世间无数美好乐音的指挥大师,表达我们无尽的思念。

克劳迪奥·阿巴多(1933~2014

  2013年的1月20日噩耗传来,伟大的克劳迪奥·阿巴多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最不舍得离开的指挥台。在那一天我最希望的就是有人来辟谣这个最令人心痛的消息,可是这没能发生,我不得不接受这一令人窒息的噩耗。
  一提到阿巴多,我脑海里的时间就回到了2010年的8月21日的夜晚,当阿巴多大师指挥琉森节日管弦乐团演奏的《马勒第九号交响曲》最后一个音符消失在琉森的KKL音乐厅中时,时间仿佛突然间凝固,一切都瞬间定格在那个消失的余音中,阿巴多大师非常缓慢地握紧指挥棒,双手久久地停留在胸前,仿佛还在回味那个消失的尾声,大厅内充满感人的寂静。虽然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淌,大厅里的任何人都不想、也不会去想打破这一瞬间的寂静。阿巴多清瘦的背影这时是大厅内的焦点,所有目光的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所有人都与大师一同享受着这充满回响的静默。在这一瞬间,我相信了音乐可以让时间凝固的传说。

在现场的柯辉先生拍着胸口,从音乐的震撼中走出
  现在回忆的这些其实对于当时现场发生的一切,对于没有亲历现场的人们,任何描述都是苍白的,因为这样的音乐会本来就难以置信。任何细节的记录也好像都没有了必要。在以往的音乐会里,音乐能让我屏住呼吸,会让我感到心理的冲击,甚至会产生压抑的情绪。但听阿巴多大师的音乐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心灵升华,他演绎的音乐是那么的真诚与亲切,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流畅安宁,大师仿佛想让音乐回归到最质朴、最简单的状态。在这样的乐音中,每个心灵都会随着旋律的起伏而起伏,自己的感触也随着蕴藏于音符中的喜怒哀乐而变化。

国家大剧院举办阿巴多追思会
  阿巴多大师曾经说过:“做音乐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如同室内乐般的相互倾听,相互用心灵、思想去交流,对音乐永远要充满爱。”他不仅说了这些话,而且他每每用演奏出的乐音来证明这些话并非天方夜谭。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琉森节日管弦乐团无疑就是他的心灵寄托与归宿。我们都知道节日乐团的特点在于其“非常规”,每次演出时大家从各处汇集,音乐会结束后大家又都各奔东西。而阿巴多坚持在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中起用音乐素养最高以及与自己最为亲密的乐手,年龄不限。其中部分演奏家来自他曾担任音乐总监的柏林爱乐乐团与长期保持最密切关系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中的“老兵”,最年长的是在柏林爱乐乐团中工作了50多年,亲历富尔特文格勒、卡拉扬、阿巴多、拉特的“四朝元老”维斯特法。此外像单簧管演奏家萨宾·梅耶、小提琴家卡皮桑以及伊利亚·戈林格尔茨,大提琴家古特曼和哈根四重奏团中的大提琴家克莱门斯·哈根等顶尖独奏家都曾加盟演出。还有他一手培育出的马勒室内乐团,莫扎特乐团的青年才俊。这些音乐界的天之骄子,在琉森之外都是个顶个的一流高手,但是只要他们来到琉森,他们仿佛就进入了另一个境界,他们可以夜以继日地勤奋练习,不计时间、加班加点地排练,每一个人都如同疯魔般地认真努力,低音提琴家,也是供职于维也纳爱乐乐团长达25年的低音提琴首席阿洛阿·波什的话道出了这些人的内心感受:“这支乐团中,阿巴多是真正的灵魂。”

  正是有了这位乐队的灵魂人物,这支看似松散的百人团队,却拥有这个星球上所有乐队都不具备的向心力,大家在乐队中不仅仅自己演奏,而且相互倾听,相互用心灵进行交流,音乐仿佛是从各处汇集的溪流,最终都汇集到一条湍急的大河中,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马勒《D大调第九号交响曲》第四乐章
  阿巴多大师的眼睛曾被另一位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称赞为“指挥家的眼睛”。在音乐进行时,他的眼神投向任何一处,乐手都会心领神会的明白他的意愿。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里,虽然疾病让他的身体日渐消瘦衰老,但他这双“指挥家的眼睛”却从未失去光泽,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这双“指挥家的眼睛”就会放射出兴奋喜悦的光芒,这光芒也会瞬间传达到每位乐手的心坎,再从他们手中的乐器发出的乐音中传到每一位听众的心田。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Bruckner: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 3. Adagio (Langsam, feierlich) Lucerne Festival Orchestra;Claudio Abbado - Bruckner: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阿巴多最后的音乐会录音——布鲁克纳《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

  记忆中阿巴多大师是非常不愿意别人称呼他“大师”的,他更愿意乐手、乐迷称呼他“克劳迪奥”,这位性格上儒雅的指挥大师,平时十分腼腆害羞,仿佛只有在音乐的世界里他才会感觉舒服。不少他指挥的音乐会结束时,都会出现令人惊叹的美丽纯粹的寂静瞬间,代替平常的那种热烈掌声,大师在这种时刻会十分小心地呵护这些寂静,他知道这瞬间产生的震撼与美好是可遇不可求的、对音乐的最高礼遇,是音乐能给人类带来的最高级的享受,这种宁谧是美好的,也是令我们无限怀念的。


本期内容:柯辉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页面排版:高建




国 家 大 剧 院 · 古 典 音 乐 频 道

「听音乐精品·看经典视频」

订阅号:gdyypd

手机、平板客户端:大剧院古典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好音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