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临帖,到底该向哪位古人痛下杀手?|四位资深书家的“内功心法”

 末学斋798 2016-02-21
点击上方“副作用”可订阅哦!点击右上,可以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五代杨凝式的名作《韭花帖》

清代成亲王临的《韭花帖》。去年现身北京泰和嘉成拍卖。


关于如何写字,一直以来,都有不少朋友咨询:从如何买笔墨纸砚,到该从什么帖入手,等等。

这一次,是我的前同事问的。他兴趣浓厚,当天差点从深圳赶来一起写字。

受他热情的鼓舞,我颇认真的想了下这个问题,即,对初学者而言,什么是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随意,而且能够在今后的练习中持续发展。

必须要找一些对书法、特别是临帖有丰富经验的高手来谈,他们知道练习中的甘苦,也知道其中的难易,读他们的经验,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同时,同好也能从中交流学习,因为对学书法来说,临池是一辈子的功课。在古人的作品中,有不少便是临写作品,比如题图的这张清代成亲王临的《韭花帖》。

出于这个目的,年前我陆续约了四位朋友,他们都是当今有实力、有口碑的书画家,也是相当沉潜、对书法有研究的书学者,读他们的心得,我十分受益,本期就和大家一起分享。

希望对书法有兴趣的你,也能从中得到帮助,谢谢!



高翔先生


1973年出生於新疆石河子,1997年加入中國書協。2005-2012年任美國波士頓美術館亞洲部顧問。中國書法江湖網站創辦人之一。書法篆刻入藏美國各博物館。現爲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營養流行病室主任、副教授、博士導師、博士後導師。曾執教於哈佛大學醫學院。发表英文医学类文章130余篇,研究成果被世界各大媒体数千次报道。任多个英文SCI杂志编委,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等多家专业机构专家委员会委员,在美国获奖近10次。



临《王居士砖塔铭》。

我的专业是利用大数据来了解神经性疾病、睡眠和营养学。我们在貌似无序的千万数据中,利用计算机找出一些规律(通常用数字模型来表达)。

临帖也是如此,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临帖,探寻古人用笔的一些共同规律。

我写字基本围绕几个帖子,比如石鼓文、李阳冰、十七帖、十三行和黄庭经。我会在反复临习这些帖的过程中,推测一些对古人用笔的可能规律(也就是科学研究中的hypothesis),然后泛临古人名帖(比如王居士砖塔铭),不断地验证并修正这些hypotheses。

所以在泛临过程中,我不会太刻意追求完全的形似,而会关注自己是否能从这些经典中饮得一瓢水,从而帮助自己理解古人书法规律的总架构。这就像下围棋时,如果我们在每个局部都斤斤计较,我们是无法获得全局的胜利的。





幻庵先生

张斌,字怀清,号幻庵,北京人,自幼随祖父学习书画鉴赏,并得到马宝山、傅大卣诸先生指教。喜爱收藏古代、近现代学者翰墨。


临文征明。


临白蕉。


临赵孟頫及局部。


临成亲王所临《韭花帖》及局部。


临米芾及局部。

临帖一定要像。心到、眼到、手到。长期锤炼,必有所得!

结体、使转、衄挫、提按、经停都要注意,每一家既有共性,又有特性!

刚开始不必通临,找到有特点的字选临,既能掌握特性时,再通临,一家通临几十过,再换帖。如此反复,才能量变到质变。 

初学书法,我建议先临赵孟頫。《胆巴碑》《妙严寺记》《杭州福神观记》等等,取其笔道均匀,易于取法。小楷则《汲黯传》《老子道德经传》可也。 

赵孟頫小楷《汲黯传》《老子道德经传》。



蒙中先生

1976年生于重庆市,别署弋阳旧民,斋名竹庵。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曾任重庆出版社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有艺术专题介绍、艺术随笔、艺术品评文章近百篇十余万字发表于国内专业报刊。书画作品集《中国当代中青年书画家精品集蒙中卷》、《笔墨旧约——竹庵蒙中的书画艺术》,散文随笔集《银锭桥西的月色》。



临《韭花帖》。

临《韭花帖》局部。


节临《圣教序》。


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写毛笔字,临的第一本帖是颜真卿《多宝塔碑》。三十年写过来,不知换过多少帖,临帖,从描摹字形到理解法理,真不是一件短时间就能办好的事情,愚钝如我,至今依然彷徨困惑,不得门径。新伟兄请我谈临帖,肤浅体会,仅供参考。

1:读帖要精而深,横向读,纵向比,读帖的常用方法是比较,不停比较,不停找规律。越微妙的细节越不能放过,碑刻、墨迹是死的图像,但要从中找规律,体会笔的节奏和旋律。

2:熟记字形、写法,大的书写量最有效。烂熟于胸,时间久了才能慢慢琢磨出用笔结字背后的规律。

3:多找机会看古人真迹。不仅是墨迹,拓本也一样,再好的印刷品和原作气息也隔一层。

4:注重书写工具的研究和比较。笔砚精良,会让你更深地理解古人对书写细节的要求。

5:研究书法史,提高审美与鉴赏眼力,慢慢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只有眼高手低者,不会有手高眼低的人。

6:不同阶段临帖,寻找的东西会不同。到了较高的阶段,临帖变成一个寻找和建立自己的过程。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仅仅从技术和方法上努力,无法达到最高层次。临帖只是一个桥梁,书法学习最难在脱俗二字,要使自己气质转换,脱胎换骨,方能真正侪于古人。



谷卿先生


字恕卿,别署潜堂。古皖宜城人氏。
现居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馀事书画,偶涉金石,诗有《檀屑集》等。



苏东坡致陈季常尺牍,又称《一夜帖》。


 

谷卿临《一夜帖》。


黄庭坚《花气薰人帖》及局部。


谷卿临《花气薰人帖》。


临黄庭坚尺牍。


关于临帖,我以前曾经写过一篇小文,叫做《临帖并不为了写得“像”》,谈了不少自己的想法和心得。因我不是专业书家,或许“善书者”也算不上,故而自己的那些浅见是不足为训的,也正因为非专业、压力小,所以能任性而为,上至契金陶简,下至砖印碑帖,但觉有可观或会心者,无所不学无所不临,“馀事”之乐,是以轻松欢喜为尚。
 
我学写字是从篆书和草书入手,学邓石如和怀素,而最早比较认真的有意识的“临写”,则是中学时候临《龙藏寺碑》和《颜勤礼碑》,对于后者,没有坚持写下去,因为觉得太过笨拙。而通过写《龙藏寺碑》,开始了解唐初一些书家和书法的风貌,又上溯龙门和汉隶,眼界稍开。现在临得比较多的是宋元人的帖子,包括题跋,可能是因为主要做宋元时期的文学研究工作,业馀目及一些材料,有心仪的墨迹,总要试临一番才好。另外就是收到或过目一些金文拓本,也有摩挲临写的兴趣。
 
 当然最喜欢的还是诗帖,苏黄自书的墨迹,有温度极了,静夜或闲中临写一通,能够想象和体察作品背后的作者人生,在这过程里,有狐疑惶惑,有恍然大悟,有会心一笑,有黯然同情,正是“感发”所致,这属于个人或曰私密的美妙欢欣,实难与外人讲述。




我的几位师友,有的身在国外,也以临池为乐趣,电话中总不忘告诉我“我还在写字,临帖”。资深书家如此,学习书法者也当如是观。

分享完四位行家的“内功心法”之后,我想和诸位分享一下我的一位朋友的忠告,他的字写得怎么样我没有见过,但他看字,从来没有一条意见我不是心服口服。关于写字这回事,他是这样告诫我的:


多临帖,别整天创作。




“副作用”是诗人、媒体人戴新伟的公众号,以推介书画艺术及相关文化产品为主,还有他忘不了的文学。

片刻的优游与闲暇,于人生无补,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剂品。副作用也是作用,说不定是正能量呢,对吧?





《写字画画》笔记本,65元/册(包邮)。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购买(节后发货):

1、联系经销商“山泉居”秦先生(18665040678)或加他的微信

2、当然,也可以直接联系我。后台留言、微信留言均可。

3、通过点击下面“原文阅读”到微店“易大经小铺”购买。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