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启功先生的书法和书论

 张洪清 2022-11-08 发布于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启功先生的书法学研讨会,是非常必要的。我自以为写篇关于先生书法方面的文章,当不会有多大问题,但提起笔来,先生书法艺术的精美喜人、先生对书法史诸多难题的真知灼见、先生对后辈的关爱情谊、先生的道德文章……一股脑涌出来,又使我一时不知从哪方面说起。我自1979年春拜识先生,二十多年来,看到无数次求先生墨宝者接踵而至,既看见过先生笔走龙蛇挥洒的豪兴,也看到过先生招架不住的疲劳,就不由得想起宋末元初诗人方回写赵孟頫诗中的几句:“不合自以艺能累,天下善书今第一。”“小者士庶携卷轴,大者王侯掷缣帛。”“门前踏破铁门限,苦向王孙觅真迹。”这样比附或不恰当,但我觉得很相像,可谓历史地巧合:都是旧王孙,都是大书家,都有书家之外的众多专长,都是明白而又明白的人。明代的董其昌一生与赵孟頫较劲,但晚年也承认,赵孟頫的书法是“超宋迈唐,直接古笔”。这是因为,赵孟頫所在的宋末元初,当时的书坛(用时下的说法叫书法界)被宋人“尚意”书风搅得晋唐以来崇尚的二王书风笔法不存,到处都流行浅薄浮躁。赵孟頫以“师古”为旗帜,师法魏晋,并以自己的卓越成就来带动、扭转了一代风气。而启功先生所处的书法时代氛围远较赵孟頫所处的时代氛围要复杂得多。首先七百年后,前代大家的法帖名迹越来越少,特别是清代乾隆以后,历代法帖珍品绝大多数进入皇家内府,广大学书者无从得见古代大家笔法。另外,明清易代之时,出了一位付山先生,他为了舒亡国的愤慲,提出了一个“四毋”理论,其中最有名的是“宁丑毋媚”,从此为专写丑怪书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又因清代乾嘉以后考据之风兴盛,而法书墨迹不得人眼,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倡学北碑,提出了所谓碑学帖学。加之近代动乱造成人们社会心理的躁动不平,世界外来各种思想的纷纷侵入,小到毛笔已不是写字的重要工具等,造成了很多人书法带有“乱世气”倾象。功力不到或没有,却要创新——赶紧带住。并补充说明,我没有批评任何一种书法风格和倾象的意思,我只是想说,晋唐以来,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既健又美不求矫揉而自然的书法,或称雄强和姿媚似矛盾而能韵律协调的书法风格,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而这,应当是中国书法的主流、正统,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主旋律。而先生的书法,结构谨严而笔画生动,体势稳健中见争让之势,笔法矫健中有婀娜之美,既可见极为深厚的传统功力,又展现得完全是自己的面貌。如果不抱成见或私心,这方面的代表,舍启功先生之书,又能有谁呢!

图片

先生书法能取得如此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点,应是元代虞集评赵孟頫书法的两点:“书兼天姿、学历。”第二点就是苏东坡所说的:“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先生之博学,所见法书名帖之多,临池之积学功深,并世能有几人?人们心中自有答案。所以,我觉得,师大有艺术系,如果研究书法艺术的话,先生的书法、书论本身就是一个最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如招学生的话,我愿意报名。因为复杂的学问是开一两次研讨会所难以解决的,最好的方法,是研究先生的书论,这包括他的《论书绝句百首》、论书随笔、论书札记、专讲书法鉴定书法的论文,特别是众多的碑、帖题跋,对书法史、书法论、书法鉴赏、书法创作,都做了精辟讨论;对字体和书法的关系、学碑学帖问题、刻拓本和墨迹问题、结体和用笔问题、风格和时代问题等等,都有清楚明白的剖析。很多论断都有拨乱纠谬、正本清源的历史性作用,也从而构筑成先生自己的书法理论体系。

图片

先生论书,不泥古,不迷信,重实证对比研究,选择资料善于运用新发现的墨迹碑刻,从辨识笔法更清晰准确的角度着眼,重视墨迹笔法,而对刻拓本要辨证其刀法与笔法的区别。刀锋和笔锋的问题,是先生谈的最多的。因为从古到今,很多书论故弄玄虚,包、康倡学北碑,众人多师拓本,造成一些人认为墨迹清楚不够高古,刻拓模糊的美之曰浑穆,认识完全颠倒,师从选择自然错误。先生强调师笔不师刀,对这些人无疑于使之拨云见日。

图片

先生曾撰《山水画南北宗辨》、《旧题张旭草书古诗帖辨》、《从戏鸿堂贴看董其昌对书法的鉴定》等文章,对美术史、书法鉴藏史上以谣言立论的董其昌给以彻底揭露。同样对提倡碑学帖学之说的包世臣、康有为的大言欺人,先生以对书法史的精熟博识信笔拈来处处点破,而谈笑恢谐中,机锋四出,使其浅陋顿见。先生对师刀不悟者的书法,有一段警譬恢谐痛快淋漓而又有怜有悲的妙文曰:“某某某书(这里用某某某,因为有朋友就极赏爱此公书法),吾初病其斧鑿痕太甚,如观吞刀吐火,使人心悸不怡,继见其未尝无沉着痛快处,如听口吃人诉冤,虽期期艾艾,亦自有其情理在,近有觉其盲行跛履,纵或自如,以视长驱阔步者,终自有别,盖当时罕见古人墨迹,书家误为刀痕所感,欲以毛锥奏利刃之功,宜其以僵直为庄重,以喑哑为沉默也。”每读此至,忍俊不禁之余,亦常为此叹慨。

图片

先生论书绝句中,论柳公权书曰:“劲媚虚从笔正论,更将心正哄愚人。书碑试问心何在,谀阉谀僧颂禁军。”先生自注曰:“且神策军操之宦官,腥闻彰于史册,玄秘塔主僧端甫,辟佞比于权奸,柳氏一一为之书石,当其下笔时,心在肺腑之间耶?抑在肘腋之后耶?而其书因劲媚丰腴,长垂艺苑,是笔下之美恶,与心中之邪正,初本无涉,昭昭然明也。”这是书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古人将书法当作兴教化重人伦的工具。将书品和人品扯在一起,最著名的是朱熹,《朱文公集》卷八十一“论曹操帖”,说书学钟繇(误作曹操)虽好,是学汉之篡贼,学颜真卿写的不好也是学唐之忠臣。将学书和学人混为一谈,让一些人有了欺世盗名的口实。揭露这种荒谬,不仅要有见地,还须要有胆略和勇气的。从先生论他人论自己书可知,先生对柳书是非常推重的,从此可见先生的爱憎取舍的分明。

图片

先生论汉隶诗注云:汉隶之传世者多矣,荒山野冢、断碣残碑,未尝不发怀古者之幽情,想前贤之笔妙。乃至陶冶者之划墼,葬刑徒者之刻字,朴质自然,亦有古趣,然如小儿图画,虽具天真,终不能与陆探微、吴道子并论也。”书法之所以称为书法,古人称法帖,即有法度的艺术品,不能等同一般人的书写。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点,可惜不幸有相当多的人不明白,但没有这个界限,就没有艺术、没有艺术的高下精粗!

图片

先生书论中,解决了很多书法史上的困惑难题,如《兰亭序》问题,《张旭四帖》问题,很多很多的碑刻问题不一一详叙,即以故宫博物院新近购买的两件法书珍品为例,一件是元代少数民族诗人迺贤的《南城咏古》诗卷。当时负责故宫业务的杨新副院长见到此卷后,立即告诉我,请问问启先生,这件东西重要不重要。因很早以前,先生曾以此件照片示我,我在元代书法史按先生论书绝句第七十五论迺贤的评论讲到过此卷,所以知之。第二件就是故宫近日买到的隋人《出师颂》,当时很多人讨论,沸沸扬很热闹,但很多人是以无知当理由的,皆因不知先生早有定论即论书绝句中第三十七首。因为时下论此帖者还有不少人迷途难返,特全文录下:

隋贤墨迹史岑文,冒作索靖萧子云。

漫说虚名胜实诣,叶公从古不求真。

佚名人章草书史岑出师颂。米友仁定为隋人书。宋代以来丛帖所刻,或题索靖,或题萧子云,皆自此翻出者。此卷墨迹,章草绝妙。米友仁题曰隋人者,盖谓其古于唐法,可称真鉴。昔人于古画牛必属戴嵩,马必属韩幹。世俗评法书,隶必属蔡、钟,章必属索、萧,亦此例也。

墨迹本有残损之字,有笔误之字,丛帖本中,处处相同,故知其必出一源。余所见各帖本笔划无不钝滞,又知其或出于转摹,或有意求拙,以充古趣,第与墨迹比观,诚伪不难立判焉。

世又传一墨迹本,题作索靖。染纸浮墨,字迹拘挛。宋印累累,无一真者。后有文彭跋数段,曾藏于浭阳端氏,见其所著《壬寅消夏录》,涵芬楼有影印本。后归余一戚友家,曾获见之,盖又在丛帖刻本之下也。

余常遇观古画者,于无款之作,每相问:“这到底是谁画的?”因悟失名书画之一一妄添名款者,皆为应此辈之需耳。

图片

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鉴定家诸公,早读此文,何必那样盲人摸象般的劳心费力呢?

论及先生的书法,我想起先生评郑板桥的话:“人无论男女,年无论老幼,地无论南北,今更推而广之,国无论东西,而不知郑板桥先生之名者,未之有也,先生之书,结体精严,笔力凝重,而运用出之自然,点画不取矫饰,平视之并时名家,盖未见骨重神寒如先生者也。”如果将最后一句改作“盖未见结构之稳妥精妙,笔势之矫健婀娜如先生者”来论启功先生自己的书法,不更合适么!其实,就书法的结构研究及可取得的艺术成就来说,不要说并时名家,就是置之明清两代的名家之中,先生在这方面的贡献,又能有几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