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在窗外看风景,我在窗内看你

 汉青的马甲 2016-02-21

窗乃园林之眼,园中的苍山流水、琼花古木,一入窗中,便自成画幅。佳景借窗框飘然而至,雅趣于墙内外流动不止,空间中产生了一种隔而不阻的美妙气息,是窗户的通透,也是心性的通快。




明人计成在中国古代造园专著《园冶》中,提出『取景在借』的妙论,其借法多样:远、邻、仰、俯,各得真趣。而对于凭窗借景,他提到:『峭壁山者,靠壁理也。籍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业。理者向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园窗,宛然镜游也。』真可得『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之畅然适意。



李渔亦推崇此说,认为『开窗莫妙于借景』,『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窗的功用,原本只是采光与通风,但在古人的闲情凭寄之下,它成为文人造园鸿篇上的点睛之笔,让园景更加通透灵秀,并成为一幅幅天然画卷。而这画卷绝非静止,它在天工神笔之下,应时而变:日照月莹、风摇霜染、雨润雪掩、蜂舞蝶翩……每一幅,都是对闲适性情的赞颂。




先贤在每一个营建生活意境的细微处,都不忘将隐逸自然的闲情逸致,融入其中。人置身于诗意生活的字里行间,赋比兴,平常如虚日里的油盐醋。



漏窗借景,为何而美?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曾论:『美的对象之第一步需要间隔。图画的框、雕像的石座、堂宇的栏干台阶、剧台的帘幕、从窗眼窥青山一角、登高俯瞰黑夜幕罩的灯火街市,这些美的境界都是由各种间隔作用造成』。正是这种『间隔』,戏剧化地生成了一种美感形式,将平常事物变得可观。



小小漏窗,开设的不只是一个景观,更开启了我们欣赏世界的方式,通过它,万物可交流互通,气息并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