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2)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sdlcdcj 2016-02-2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我已歼(    )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    ),封锁长江。

  ②孩子们对未来的chong(    )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xiao(    ),响遍山谷。

2.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1)沙尘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的名句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

(2)请写出古诗词中惜时劝学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3)王绩的《野望》中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隐退愿望的诗句是:                                             

(4)                    ,何时复西归。

3.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做题。

    湖光山色,乌语花香,漠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   

①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②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把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①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你认为文中的老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内容看,你认为故事发生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句子属___________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的描写,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鲁人欲之越

    鲁人身善织屦(jù),妻善织缟(gǎo),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日:“子必穷矣。”鲁人日:“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xiǎn)行;缡(lí)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鲁人身善织屦(        ②而欲徙于越(        ) ③或谓之日           ④子必穷矣(         )

 2.找出文中一个通假字: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

 3.翻译。以子之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和心声:有的想与某位师长亲友说一说久藏的心里话;有的想减轻过重的负担。多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有的想消除与某位同学的误解,以重续友情;有的想向辛劳一生的父母奉一份孝心;有的想把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富饶;有的想施展才华。实施自己的理想……

请以《我多么想——)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①jian sai②幢 

2.(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4)百川东到海   

3.①富一赋  偕一谐②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③青山绿水,在他读来是大自然抒写的美妙绝伦的山水诗。

二、现代文阅读

  1.有高涨的抗日热情,自尊自信,爱憎分明,蔑视敌人

  2.抗日战争时期,文中交代了敌人的“炮楼",“躲避炮火”, ‘紧紧封锁’’水面等。 

  3.肖像描写,刻画了老人的精明强干,机智勇敢构特点。

  4.提示:苇塘里的人给养充足,身强力壮信心十足,有高涨的抗日热情。

三、文言文阅读

 1.①善于②迁移③有人④您   

 2.被一披’ 

 3.用你的长处,去到不用你长处的国家,想使你不穷困,那怎么办得到。

 4.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四、作文(略)

 

《鲁人欲之越》翻译

    鲁国有个人善于编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纺纱,他们想一起迁徙到越国。于是就有人告诫他:“你一定会受穷的。”鲁国人就问:“为什么?”那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但越国人却赤脚走路;纱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却披头散发不戴帽子。你们虽然有专长,但迁徙到没有用途的国度,想不受穷,这可能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