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主任工作反思之二:让一个人开始反思

 江山携手 2016-02-21

很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班主任成长了。

昨天,一位校长和我联系,打算在假期中对他们学校的班主任进行一次培训。并问我能不能讲一点东西,向班主任们传授一下班级管理的经验和技巧。

我说,不可以。一是我并没有什么值得大家学习的经验,至少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有效的技巧可传授;二是我觉得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懂得反思比学习一些花里胡哨的经验更有价值。

在很多地方,对教师的培训,大多还是存留在技能的传授与模仿上。请一些名师大家,讲一讲如何做老师,如何做班主任。这些绝招对大多数老师来说是新鲜的,好奇而激动是听报告的最直接感受,而过后往往会让老师陷于绝望的境地。招是绝招,法是好法,在名师那里用的活灵活现,到了自己手里就行不通了。不仅走了样,还变了味,丝毫找不到感觉,更别说是教育的效果了。这时候才感觉出来,名师就是名师,自己与名师的差距确实很大,即使再怎么努力,也不会达到名师的境界。失望,继而放弃,培训的效果荡然无存,兴许还会留下后遗症,从此以后开始怀疑名师,不再相信任何培训。抑或是开始自卑,从此不再眼望前方。

也有的时候,教师的培训内容走的很高。高深的理论,引经据典的侃侃而谈,让老师在云里雾里转一圈。好不容易转悠出来,太阳一晒,愈发晕了。那些东西是理论家们多年的珍藏货,就像是酒,属于浓烈而又容易醉人的那一种。一下子灌进去那么多,不晕才怪,晕轻了都不符合常理。这种远瞻式的培训,会让老师们觉得太远,太虚。就像是有人给我们描绘了火星上很美的蓝图,心虽向往,但凝视辽阔的太空,也就是想想而已,既不可能激发我们去火星的愿望,也不可能帮助我们走的更远。

这或许都是组织培训的人所意想不到的,甚至与他们的愿望背道而驰。人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不是你希望就能得到的,找不到恰当的方式,就很容易走到希望的背面。

那么,教师培训应该培训什么?我们又能教给老师们什么?

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些学校的班主任培训活动,颇有感触。他们并没有培训班主任们具体的班级管理方法,也没有弄惊天地泣鬼神的道德故事,他们一直在想法设法培养班主任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在他们看来,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最能够学习的是自己,向自己学习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每一个人面对的不同,自然就不应该胡乱地去借鉴;每一个人位置不一样,自然就不能生硬地去模仿。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把自己的世界经营好了,就是最大的成功。与昨天比,有没有多一点收获;和自己比,失误是不是少了一点点。这种短距离的小比较,最容易让人得到满足,也最容易让人坚持下去。毕竟,比较的是自己的过去,熟悉而又直接。

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之所以容易厌倦,之所以会丧气激情,大都与反思意识的缺失有关。没有了反思,就不会真正看清楚自己,既不知道自己走的有多远,也不知道自己走的有没有价值。严重了,还会找不到自己。一个人精神的缺位,往往就是颓废的开始,继而就是沦为平庸,心甘情愿地按部就班。

我想,一个人有了反思的意识,就有了走下去的希望;有了反思的能力,就有了走下去的勇气;有了反思的习惯,就有了走下去的保障。读书,反思,是在与别人的对比中审视自己;回望,反思,是在与自己的对视中盘点自己;冥想,反思,是在与未来的对话中激活自己。

无论如何,让老师们多读一点书,多写一些自己的文字,总会比那些空洞的说教来的实惠一些。我说的写自己的文字,自然那不是生挪硬套的论文,也不是空无一物的总结和计划。而是实实在在的,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教育,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失误,自己的小收获,小喜爱,小麻烦,小迷茫,小困惑……自然,也少不了自己的小反思。

成长是自己的事,只有自己愿意了,才有成长的可能。与其拽着老师的脖子生硬地灌输,还不如让他们在不断的反思中,心甘情愿地前行。因为,让一个人开始反思,是最好的培训,这一点很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