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今吟](二八)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宋行 2016-02-21

 

                             宋一叶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作者名片】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属河北石家庄市)人。20岁进士登第,累迁至凤阁鸾台三品,后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上元节”,又称“元夕”、“元宵”。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每年元宵节夜晚,长安城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闹,市民们的欢歌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这首《正月十五夜》,是唐代诗人苏味道的传世之作,诗题一作《上元》,描绘的就是初唐时期长安城里欢度元宵的盛况。

        节日夜晚,护城河上灯光璀璨,园林深处映射出闪烁的光芒。城门桥上的铁锁已经打开,任游人四处通行。骑马观灯的人,马蹄飞扬,溅起一路尘烟。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今晚,那些月光灯影下的歌妓,花枝招展,更显妩媚妖娆。她们边走边唱着《梅花落》,歌声轻快欢畅。京城守军取消了夜间不准通行的禁令,计时的玉漏似乎也不催促,好让我们通宵达旦地尽情游乐!

 

        前两句统摄全篇,总写节日气氛。首句写灯,把灯比作“火树”和“银花”,表现了灯的富丽和多彩。一“合”字,是四望如一的意思,表现出洛阳城元宵节观灯景象,盛况空前。二句写观灯环境,既有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象,又有政治环境,即元宵佳节特许放宽禁区后市民可以信步漫游所带来的喜悦氛围。三、四句概写元宵之夜万家空巷观灯的欢乐气氛,抒发骑马逐月的欢乐情怀。五、六句细写游人盛景,歌舞妓们艳丽华美,杂于各色人之间,边走边舞、边舞边唱着“梅花落”的曲子,喜悦欢快的歌声,把观灯之乐推向高潮。最后两句结尾两句,则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收束全篇。用“金吾不禁”和“玉漏莫催”来表达人们让欢乐继续下去的心愿,有力地烘托出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让人感到兴犹未尽,言尽而意不尽,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纵观全诗,对仗工稳,前后照应,结构紧密,音调和谐,词采华艳,可称得上初唐五律的典范之作。犹如一帧古代绚丽多姿的节日风情画,在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之感。其中“火树银花”一词,已经成为描写节日之夜的特用成语。

 

【名句品读】“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节日夜晚,护城河上灯光璀璨,园林深处映射出闪烁的光芒。城门桥上的铁锁已经打开,任游人四处通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