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护肤品,姑娘们总是特别滴纠结~ 精挑细选,选这,选那...但无论是买哪国的护肤品,只要是正宗原装(100%海外市场销售)的,品质上都会比较信赖,就像是跟着亲妈长大的孩纸一样~ 更何况,从国外买回来的护肤品和国内专柜买的同款在使用感、甚至于使用效果都有很大的差距;以至于现在大家普遍对国内产的产品不信任。也是,涂在脸上的东西哪儿能开玩笑呢。 以前也有报道过某些国家只把最好的产品放在自己国家卖,出口到中国的都是品质稍逊一等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接下来,就说说关于原产护肤品与国产护肤品的那些事。 包装一样,用料大不一样 首先说我们熟悉的玉兰油,它的产地有很多:中国、美国、泰国等。他们家的明星产品——多效修护霜,在不同国家产出的也都有差距,就好像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 在美版中的多效修护霜中,活性成分被要求单独标注出来,并注明含量和作用,也是够人性化的。 除了中美共有的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和奥克立林之外,美版的多效修护产品还添加了含量为5%的甲基水杨醇和5%的水杨酸盐,它们也均为紫外线吸收剂,然而泰国版里这些成分几乎看不到。
这到底是为啥呢?斋主猜测: 1)成分不同可能是和当地人群肤质有关,同一个品牌的同一款产品会根据不同国家的人种和肤质使用不同的原料。 2)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对防晒剂的管控也是不同的,而且不同地区人种对防晒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不同版本的产品使用防晒剂的也是在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 举个栗子! 今年最新版本的资生堂艳阳夏防晒霜,就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最好的例子。 由于美国及欧盟对防晒成分的限制,美版和欧版的艳阳夏质感厚且白腻,虽然同样具备良好的防晒能力,但使用感却远不及日本生产的。 然而,由于国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化妆品成分的审查非常严格,这款新版本的艳阳夏防晒霜,在大陆还未上市……除了防晒剂,有些产品在各个地区的版本甚至连核心成分都会不同。
原料相同,剂量不同
只要仔细看看成分表就知道,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是按降序排列的,普遍来说,在原料表中排列越靠前的成分含量就越高。 拿欧莱雅来举例,因为人家产地真是多到遍布全球啊......中枪是我们熟悉的欧莱雅小黑瓶。
水、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甘油、乙醇、聚二甲基硅氧烷、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PEG-20甲基葡萄糖倍半硬脂酸脂、透明质酸钠、水杨酰基植物鞘氨醇、棕榈酰低聚肽、四胜肽棕榈酸脂、腺苷、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EDTA二钠、辛乙二醇。 显而易见,与国产小黑瓶相比,美版小黑瓶的成分表虽然在配料上几乎没有变化,但原料的排列顺序有明显的不同。 在美版小黑瓶中,聚二甲基硅氧烷(抗起泡剂、柔润剂和肌肤防护剂)、PEG-20甲基葡萄糖倍半硬脂酸脂(乳化剂)、透明质酸钠(保湿剂)、水杨酰基植物鞘氨醇(对皮肤有润滑和保护的效果,具有光亮肌肤的效果)。
正因为这些成分,美版的小黑瓶在使用感上会觉得肌肤更丝滑一些。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不同产地的同意产品确实存在区别; 但同一个品牌的同一款产品,如果仅因生产地不同,功效就天差地别,那么品牌口碑早就不保了,所以这一点也不必过于纠结。 总而言之
第一,不同工厂制作工艺有差别;
第二,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肤质的差异,成分表因地制宜进行了调整;
第三,在不同的国家里因为法规的不同,有些专利成分可以不被标注出来,而在部分国家会被强制要求标注。
第四,部分成分,或许在这个国家符合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标准,在另一个国家却成为了违禁成分,比如4-MBC这一用来预防紫外线UVB的防晒剂,在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的防晒霜中均允许添加使用,但美国FDA不批准使用。
因此,不少韩国化妆品在进入中国并上柜之前,只有重新修改配方,才能获得卫生许可证。 ![]() 开通评论啦! 入选评论的小公主将会收到圣诞礼物哟~ 努力评论吧 欢迎加入我们! 美聊斋线上粉丝群成立咯! 不是米粉、不是螺蛳粉 而是鲜活的斋粉! 想和我聊情感?没问题! 想了解编辑们的护肤秘籍?小case! 想八卦明星们的变美内幕?妥妥的! 还有专家定期在线讲座~ 每月团购商品提前抢! 搜索加斋主微信:yvonne920817zhu 分分钟加你进群! ![]() 直接点击查看往期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