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指出: 当下中国教育改革要求课程要变、教学组织形式要变、教学方法要变,教师育人模式要变、管理与评价要变.....我们教育人要通过“构建学校文化、开发课程体系、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素质、转变评价方式”等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让教师“乐教”“会教”“教好”;让管理“乐管”“会管”“管好”。 新课改实施路径与方法包括: (1)一是文化: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改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解读) (2)两个培养:一是培养教师课前对课标、教材整体把握和学生课后对教材及知识的建构;二是培养师生良好习惯。 (3)三个带动:校长、专题、典型带动。
(5)五个抓手:小组建立与建设、导学案编写与使用、三级建模、课后八说、课堂评价。 (6)六种关系: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教师与方法、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方法、学生与教师。 最后,房涛院长做出总结:培训就是思悟的过程。 听什么很重要,但听时的心态更重要!听时记录很重要,但所思、所感、所悟、生成更重要! 学习就是选择、包容、接纳、发展的过程!学习就是自我享受的过程!学习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学习就是彰显个性差异的过程!学习就是与灵魂对话的过程,所以我们提学习无限,发展无限!
让我们的学习状态不求感动天地,但求感动团队,感动自己,让我们成为卓越十一团队,做学习力教师!
链接: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教师培训感悟片段: 生物教师 孙方芝 听房主任讲座感悟 教学重难点,与每位教师息息相关。看上去觉得我太熟悉啦!可在今天,我却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房主任在讲座间提问:“老师们,你们依据什么制定教学重点?又是依据什么制定的教学难点?”“课标啊,学情啊……”房主任听完笑着说“老师们,重点是国家制定的!难点,你凭什么认为这是学生的难点?教学经验?那学生一样么?”几句话,又引发了老师们的思考。是啊,我们总是依据所谓的经验就制定似乎有“永久使用权”的难点,却总是忽视我们如今的孩子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更加潮流、更加有时代感,更加与时俱进!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我们真的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情况和思维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考虑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特点和达标差距,以确定这个问题是不是今天孩子可能存在的难点,以此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条件。让教学难点的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化学教师 郄莉欣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聆听专家讲座感悟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最热门的名词莫过于“核心素养”了,专家的报告让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产生了很多的思考。正如专家所说,当国外的孩子在做科学研究、游览博物馆、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却在应试教育的逼迫下做题、做题、再做题……长期大规模、高密度的刷题,不但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而且导致学生对学习过早失去兴趣,只爱分数不爱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学生素质必然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所以单一的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方式已经走到尽头,教育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房院长的讲座使我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思考了化学教学。好像忽然间自己的头脑里有了很多的规划和安排,需要一一去落实,精彩的讲座让自己的思想领域变得丰富多彩,让自己的眼界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精神越来越自由!
英语教师 杨晓霞 听《学校课改实施路径》反思与感受 关于整合教材,整合各学段知识,我很同意。纵观现在初一的英语课本,其实很多知识学生小学都学过,对于某些学生来说,知识不难。我能不能整合课本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省出课时来加大提高学生的口语和阅读,或者提前学学高中的知识?其实谈整合容易,但是细想起来真正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个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校目前没有在本年级实施分层教学,如何使一个班的学生全都在一节课上学有所获?全组老师是否能齐心协力通力合作配合?我们学期末要参加区统考,那么学的内容和考的内容是不是会不一致?等等。虽然有一些顾虑,但是这是教育的大趋势,我愿意在本学期一试。 要提高教学时效,一节课的内容不要看老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要让学生在一节课有所收获,有疑惑,老师在恰如其分的时间出现解决了学生的疑惑,而不能包办,代替。很多时候,我们放不开手,没有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做了很多无用功。我希望自己能找到一条捷径,解放自己。 房主任的课改“六步走”抓住了课改的精髓,为刚刚起步的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年轻英语老师,我明白了下一步要努力改变,跟上课改的步伐,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位名师。也希望教育报的有关领导能在新的学期多多帮助和指导我的课堂教学。
物理教师 刘克艳 “学校课改实施路径”专家讲座有感 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对自身有触动的点产生思考,如以往我总认为,思维能力就是物理解题能力,探究能力就是一种对新题的解决分析能力。随着课改不断深入 “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为重点”在教育心理学中“建构主义学习观”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的理念都在不断冲击物理教学,我也跟着进行新的思考。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引领学生的深入思考并并尽量使之将其付诸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模式,反之,也必将带动教师更深入的思考。 房涛主任说“培训就是思悟的过程。听什么很重要,但听时的心态更重要!听时记录很重要,但所思、所感、所悟、生成更重要!” 此次培训引发了我的思考,并有了对教学实施理念的再梳理,相信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师生习惯的养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