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食共舞”等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钟离绝遐之方可 2016-02-22

              

  “饮”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食族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人形,左上边是人伸着舌头,左下边是酒坛(酉)。象人伸舌头向酒坛饮酒。小篆演变为“饮”,隶书作“饮”。本义:喝。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低声言语。,甲骨文(手捧酒罐(舌头,品味),表示手捧酒器,品味美酒。 

 有的甲骨文将“舌”写成,省去“手”形。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舌”写成“口”。篆文将金文的“口”写成“今”(吟,低语),表示慢悠悠地品味美酒,且喝且吟,陶醉、赞叹。篆文异体字省去“欠”。籀文以“食”代替“酉”,表示喝酒与进餐的关系。造字本义:品酒吟叹隶书综合篆文与籀文的两款字形。会意。 

 甲骨文字形。右边是人形,左上边是人伸着舌头,左下边是酒坛(酉)。象人伸舌头向酒坛饮酒。小篆演变为“饮”,隶书作“饮”。本义:喝。


 
 

附   文言版《説文系傳》:酓,酒味苦也。从酉,今聲。     

附   白话版《説文系傳》饮,酒味发苦。字形采用“酉”作边旁,采用“今”作声旁。 

 

①本义,动词:品酒吟叹 yǐn。     饮酒        饮泣        饮料       饮食        饮水思源         饮鸩止渴       /       豪饮 痛饮   

              也。从欠,酓聲。,古文,从今、食。——《说文 · 部》 
              ,古文。——《玉篇 · 欠部》 
              ,古文。亦作。——《玉篇 · 食部》 
              君子以食宴乐。——《易 · 需》
              酒浆,俟于东房。——《仪礼 · 公食礼》
              冬日则汤,夏日则饮水。——《孟子 · 告子上》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史记》
              子反受而之。——《韩非子 · 十过》
              是以龙宫象阙,兴自信心,坐树河,还其所息。——清 · 王闓运《衡州西禅寺碑》 
 

 

②动词:享受,承受 yǐn。    饮弹        饮恨  饮誉        
              自古皆有死,莫不恨而吞声。——南朝梁 · 江淹《恨赋》
 

③名词:供食用的液体 yǐn。     /        冷饮 热饮   
              辨四之物。——《周礼 · 酒正》
              司马子反渴而求。——《吕氏春秋 · 权勋》
 
 


 

④动词:给予吃喝 yìn。     饮马 饮羊           饮水         饮牲口         饮马长江   
              之食之,教之诲之。——《诗 · 大雅 · 公刘》
              中军置酒归客。——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食】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金文 )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 )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密码

1,、食有可能是指一种礼器~簋,上面的一部分表示器物的盖,下面表示器物本身,中间的一横表示盛放的东西。

2、食字上述中:神氏受用祭奉的贡品为“享”。是神祇qí 吧
3、旧石器时代,刚掌农耕技术的人类只会煮粟类作物,做成类似现在粥的食物,用陶盛着低着头喝,样子就像甲骨文的“食”字。后随烹煮技术的提高,出现了手抓的干饭。
   4、白是指甲的形象,指甲下半部分就是白色。引申为大拇指,老大、最好的意思,如伯、帛、泊 、铂、皇、分别是人、丝织品、水、金属、王中的老大或最好的“。 我觉得,食可分解为 口+指甲(食指)+匕(匙)= 口在上,食指把持匙进食在下,就是进食的形象了。
      5、“白”是“指甲”;“食”是“食指持匙”。

【甲骨密码】
食:吞食。

【其他解读】
食,甲骨文=(朝下的"口")+(有脚的盛器),中间一横表示装在盛器里可以吃的东西,两点表示唾星,造字本义:津津有味地进餐。有的甲骨文省去两点唾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盛器的脚部写成"匕",表示持"匙"进食。
 
 

,甲骨文(朝下的“口”,表示低头吃东西)(有脚的盛器),中间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装在盛器里可以吃的东西,两点指事符号表示唾星,造字本义 

 津津有味地进餐有的甲骨文省去两点唾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盛器的脚部写成“匕”,表示持“匙”进食。隶书又将篆文的“匕”写成,变形较大。 

 在古代,用手直接抓吃粗食为*  ;有吃有喝的正餐为;山珍海味的高级享用为*;神祇受用祭奉的贡品为    

-“食”字的 甲骨密码

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五十一:食 甲骨文 食(注意图中的上下两种本字有区别)

在殷商卜辭中的一期到五期的甲骨文的食字造字結構均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上從A下從豆(見上圖上行)。另一種是上從A下從豆,A的上下有散點非固定意符(見上圖下行)。我一向認為甲骨文是一字一形一義的,所以這兩種造字結構不同的食應該是兩個用途,至少是兩種詞性的食。

按照食的造字結構,我們將其分成三個部份討論:

一,              關於上部的A。我在探討命,舍,倉,今,合,會等甲骨文字時已經考證過,這個A的殷商生活原型是平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民居的草頂。從考古學實證看這種草頂有圓錐形和四棱錐形兩種。其中的四棱錐形的草頂演化為殷商五脊四面坡的宮室屋頂。在本字食的結構中,這個A同樣代表一個“頂”——食器豆的蓋子。這個豆蓋的主要作用是保溫和防雨。豆蓋的形狀根據造字的對比我們知道它是“A”狀的,也就是說它和民居的圓錐形草頂是同樣的形狀,這是食下部從A的造字原理。在山東河南一帶,鍋蓋是用稻草或杞柳編織的,和民居草房的屋頂具有同質性。

二,              關於下部的豆。豆在殷商時期的主要作用有三種:禮器,食器和燈臺。《論語·衛靈公》“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豆用作祭祀的禮器時是用來盛放稷、黍等五穀顆粒的,五穀顆粒一般是生的。因為禮器所盛是用來奉獻給天地祖宗的,所以這類豆在祭祀過程中是不用加蓋的。用於食器的豆就必須要有蓋子。因為食物是預先做好的,必須加上蓋子以保溫,在露天的飯菜還要防止下雨。甲骨文中有兩個字可以作為旁證,這兩個字就是甲骨文“即”和“既”。甲骨文即是一位老人坐在豆的旁邊臉對著這隻豆,本義是即將吃飯;“既”是一位老人坐在豆的旁邊臉轉向身後,本義是吃完了(一說並未吃飽——小食也)。作為燈臺的豆現在無從可考,因為和前兩種豆難以區分開。這個義項後來經過漢字“登”分化成為漢字“燈”。

三,              散點狀非固定意符。這個散點意符我們在前面的文章里已經考證多次,在本字中的散點可以視為豆中食物冒出的熱氣和蒸汽水滴。爲什麽有的食字有散點意符,有的卻沒有呢?我試圖從卜辭里食字的應用上找尋它的規律性:

卜辭[例一]:“自旦至食日不雨”(合12              無散點意符

卜辭[例二]:“食日至中日不雨”(合12              無散點意符

卜辭[例三]:“癸酉貞:日月有食。隹若”(合33694   無散點意符

卜辭[例四]:“癸酉貞:日月有食。非若”(合33694   無散點意符

卜辭[例五]:“大食其一用就牛”(合29783           有散點意符

卜辭[例六]:“食不雨”(合29776                   有散點意符

卜辭[例七]:“方既食,戍廼伐”(合28000           有散點意符

卜辭[例八]:“月一正曰食麥”(合24440             無散點意符

上述八例卜辭中,凡有散點意符的甲骨文食字均用於吃飯的本義。無散點意符的甲骨文食字用於時間和日食、月食的記載(其中例八的“食麥”是殷商人對一月的一種稱呼)。我們可以根據以上八例卜辭對甲骨文食的造字作一個推論:吃飯是直接和熱的飯菜打交道,所以用具象的散點意符表示飯粒、水汽和熱氣。而作為表示時間的大食、小食、食麥,以及表示日食、月食的這樣一些不直接和飯菜接觸的卜辭記載用的就是不加散點意符的甲骨文“食”呢?從目前我查閱的這八例卜辭看確實有這樣的規律。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食(加散點意符)的本義:吃飯。

食(無散點意符)的本義:表示時間(大食,小食,食麥)、天象(日食,月食)等。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食,一米也。从皀,亼聲。或說亼皀也。凡食之屬皆从食。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食,一粒米。字形采用"皀"作边旁,采用"亼"作声旁。也有的人说,字形是由"亼、皀"会义。所有与食相关的字,都采用"食"作边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津津有味地进餐 shí。   食补 食疗      食草 食肉     食道 食管 食指      食客      食量 食相      食性 食欲       食品 食物      食谱      食堂     食糖 食盐 食油          食用         食不甘味        食古不化      /         日食 月食          吞食        自食其言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诗 . 小雅 . 十月之交》
              自我组尔,三岁食贫。------《诗 . 卫风 . 氓》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易 . 丰》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左传 . 隐公三年经》
              食舍肉。------《左传 . 隐公元年》
              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管子 . 四时》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 . 齐策四》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 . 齐策》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 . 梁惠王上》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史记 . 魏公子列传》
②动词:喂养,宴请 sì。    义项后由"饲"代替。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 . 小雅 . 绵蛮》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诗 . 王风 . 丘中有麻》
              饷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周礼 . 地官》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 . 齐策》
              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史记 . 商君列传》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 柳宗元《捕蛇者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唐 . 韩愈《杂记》
③名词:可吃的东西 shí。   /       粗食 美食          副食 主食        狗食 鸡食        粮食 面食        肉食      觅食 剔食 挑食        丰衣足食 
              食,饣米也。------《说文》
              君子谋道而不谋食。------《论语 . 卫灵公》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掌王之食饮。------《周礼 . 膳夫》
              治其粮与其食。------《周礼 . 廪人》
              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 . 馔人》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 . 隐公元年》
              籍兵乞食于西周。------《战国策 . 西周策》
              食太阴在卯穰。------《史记 . 货殖列传》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汉书 . 食货志》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 . 诸葛亮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唐 . 白居易《卖炭翁》
 
 

共字的演变与含义 

 


共: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說文解字 篆體字)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金文 )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巽:

(說文解字 篆體字)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饌:
(說文解字 篆體字)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共:兩人依次祈禱。

【其他解读】
共,甲骨文甲骨文,象形文字,金文,篆文,汉字的演变像两手捧着贵重物品。造字本义:兩人一前一後在祭臺前祈禱。金文字形多样。有的金文甲骨文,象形文字,金文,篆文,汉字的演变将甲骨文的"口"写成"廿"。"共"的"奉礼供拜"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供"代替。

”是“”和“”的本字。,甲骨文(左手)(右手),表示双手捧着什么。金文加“口”(代物品),像两手捧着贵重物品。有的金文代替“口”造字本义:以珍品供奉祭神篆文将金文的“口”或“午”写成“廿”。隶书将篆文的“廿”写成“卄”,将篆文的双手写成,手形消失。当“”的“奉礼供拜”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另造“”、加“”另造“”代替。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共,同也。从廿廾。凡共之屬皆从共。古文共。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共,一同使劲。字形采用"廿、廾"会义。所有与共相关的字,都采用"共"作边旁。
(說文解字): 巽, 具也從丌,臣鉉等曰庶物皆具丌以薦之。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供奉祭品祭神祈禱。   后由"供"代替。    
              不共神祗。------《国语》   
              事之共给。------《国语 . 周语》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  
              共其羊牲。------《周礼 . 羊人》 
②动词:合起来,总计。   共计     /      总共  
③形容词:相同的,彼此都具有的。 共同 共通        共识 共性  
              共,同也。------《说文》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 . 公冶长》
              惟喜康共。------《书 . 盘庚》
              共帅时。------《礼记 . 内则》
              共其德也。------《庄子 . 庚桑楚》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 滕文公上》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南朝梁 . 吴均《与朱元思书》
              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韩非子 . 外储说右上》
④副词:一起,一齐。  共产 共事         共处 共存 共度 共和 共生       共犯 共谋         共居 共聚 共栖         共勉           共鸣 共振    
              不能共亿。------《左传 . 隐公十一年》  


 

“舞” 字的演变与含义

“舞”字的篆体字:
  • 金文大篆体舞字

  • 汉仪小篆体舞字

  • 方正小篆体舞字

  • 经典繁角篆舞字

  • 叶根友新篆舞字

  • 迷你娃娃篆舞字

“舞”字的金文:
  • B08511
  • B08512
“舞”字的甲骨文: 

  
 

舞的字形解说

甲骨文和金文 : 字像一个人伸开两手,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 

 


甲骨文的“舞”字表示的是一个人双手各拿一根儿牛尾巴。远古时,吃饱饭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好不容易捕猎到大型动物后就立即户外烧烤,吃饱的人们特别兴奋,于是抓起吃剩的牛角牛尾巴一通连蹦带跳连喊带叫,舞蹈就是这么诞生的。所以,某些二货在酒醉饭饱后连唱带跳地耍酒疯其实是一种返祖现象。
 

 
            舞雩三字

舞雩,我在《破譯36》中已經考證它是夏商周時期的一種用舞蹈來祈雨的祭祀活動。最近我發現甲骨文中涉及舞雩的甲骨文字還不止一個“舞”字而是三個字:

 遠古人執牛尾舞蹈習俗遠在夏代甚至夏代以前就有了。《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總禽獸之極;五曰奮五谷;六曰敬天常;七曰建帝功;八曰依天德。”看來這種“牛尾舞”最初並不單純用來祈雨的,而是有著廣泛的祈禱內容的。

破譯甲骨文字453:舞雩三字 圖一 甲骨文   圖一是最常見的甲骨文舞字,其造字是一個男人執牛尾正在舞蹈。這種“執牛尾”大概是暗含著一種對上天的提醒:上天啊!祖先啊!我們每年祭祀獻給你的牛羊你忘記了嗎?到西周時期出現了女人舞雩的作法。

《周禮·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

《周禮·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旱暵則舞雩。”

估計這兩種不同性別的舞雩可能是有區別的,從卜辭看,有些舞雩甚至讓老人參加,這應該是遇上最嚴重的旱災了吧:

卜辭:“貞:勿呼多老舞”“貞:乎多老[]。王占曰:其有雨”(前7·35·2

卜辭:“貞:乎取舞臣”(乙2373)舞臣當是殷商時的司巫一類的官員。

破譯這個甲骨文舞在音訓上遇到了一點麻煩,按照該字的寫法應該是從尾從大,本義是男人執牛尾跳舞祈雨。但是,按照會意字的注音規律應該作尾大切wa,和《說文》舞的讀音不合。《說文》:“舞。樂也。用足相背。從舛無聲。後來我找到了圖二的甲骨文字,于是這個字的發音迎刃而解。圖二才是舞雩之舞的規範造字,圖一的造字中省略了雨字頭,是一個甲骨文的簡化字。

破譯甲骨文字453:舞雩三字 圖二 甲骨文  通過對圖二音訓的破解,我發現這個字比圖一多了一個“雨字頭”。造字中出現這個雨字頭並不是祈雨很靈驗,而是說祈雨很虔誠。是舞蹈的男人對著“雨”在祈禱。該字依然是一個會意字,從尾從雨,尾雨切。讀若:wǔ。和後來的《說文》保持了音訓的一致。同時,這兩個字的造字還說明,圖一省略了上部的雨字頭。其實省略了雨字頭的圖一更加符合造字的本義。因為祈雨時現場並不會出現雨,而且祈雨有兩種可能性。加了雨字頭便限定在下雨的範疇,但是實際上很多的舞雩並沒有帶來雨水。圖二甲骨文舞字在卜辭中有這樣兩條:

卜辭:“翌日庚其囗乃舞。囗至。來庚有大雨”(粹845

卜辭:“于翌日丙舞。有大雨”

在研究過程中我又發現了圖三的甲骨文:破譯甲骨文字453:舞雩三字 圖三 本字待譯 該字上從舞下從兩個干。這兩個干在舞者之下,說明這是地面上的東西。它們是什麽東西呢?作用是什麽呢?

《說文》:“[干干]。平也。象二干對冓。上平也。”段注:“二干古音仍讀如干……干即竿之省。”這個定義說明在祭祀現場應該樹立有兩個柱狀物,這兩個柱狀的物體我們在破譯甲骨文麉(下從龍亦可,讀若jiān。與干古音通)。雙干的造字是商周人在龍(即龍捲風)出現時祭祀所用的雙祭祀柱。《易經》“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先秦文獻中龍總是成雙成對出現的,所以採用了雙壇祭祀表示人類的不偏不倚的敬神的態度和立場。不知道用在旱年祈雨時雙祭祀壇的用意何在?這個造字有其深遠的文化和神學內涵。但是本字記載了殷商時有這樣一種祭祀,具有彌足珍貴的遠古的史料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干干]作為一個聲符在後來漢字發展史中創造了許多的形聲字,例如:汧妍研詽麉鳽岍雃井刑形邢鈃等一系列字,它們的發音分別在先韻、清韻、齊韻各部。這一現象說明西周以後創造的大多數的形聲字因為造字的方言產生出不同的韻部;另一個原因是西周之前的殷商夏及遠古的方言造字產生的不同韻部。但是就目前尚存的聲韻史料文獻看,很多的漢字都是形聲字,而形聲字的造字都是在殷商以後的造字。古文字學者和音韻學家依據《詩經》《易經》《楚辭》劃分的各種聲韻系統對于研究殷商甲骨文的發音並不適用。

圖三甲骨文音訓按照上述段注和甲骨文麉的注音看,其音訓當讀若jiān或者gān。其本義應該還是指舞雩,不過祭祀的場景別具一格。圖三這個甲骨文字就其造字特點看應該屬于是右文造字。


 
 

《文字源流浅析》上说金文的无(舞)字里面的口+花枝=马。也就是一人牵两马。人与动物和谐自然

舞,从大持尾。说从大持尾,不仅与舞之古文从羽从亡相吻合,舞的发音也源于尾。

 
 

”与“”同源,至篆文分化。”与“”,甲骨文像一个人两手挥动花枝。有的甲骨文在手挥花枝的人的头上加“口”(歌 唱),像祭祀者双手挥着花枝吟唱祝祷。金文将花枝与手分离,并在两束花枝上各加一个“口”。有的金文字形淡化“口”形、“手”形,同时加“辵”(行进),表示在行进中舞蹈祭祀。 

 在金文字形基础上,篆文“加双足“舛”写成,强调双足配合双手,和着乐曲,有节奏地踢踏跳跃;篆文“”加“亡”写成,加“亡”(阵亡),强调歌舞仪式的目的是祭奠战士“阵亡”。造字本义:在祭祀仪式上手挥花枝又唱又跳隶书变形较大,人形、手形消失。舞蹈是肢体运动造型艺术,挥手作姿叫,辟腿跺踢叫*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舞,樂也。用足相背,从舛,無聲。,古文舞从羽亡。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舞,快乐地活动手足。“舛”用两足相背的形象,表示众人一起踢踏跳跃。字形采用“舛”作边旁,采用“無”作声旁。,这是

古文写法的“舞”字,字形采用“羽、亡”会义,表示头戴羽饰,祭祀舞蹈,悼念亡灵。



 
 

①本义,动词:手挥花枝又唱又跳。   舞伴 舞娘      舞步 舞姿     舞场 舞池 舞台 舞厅         舞蹈     舞棍 舞客 舞迷      舞会     舞剧 舞曲      舞艺
               /       独舞         跳舞       双人舞        手舞足蹈    眉飞色舞          载歌载舞     
              请以剑舞。——《史记 · 项羽本纪》
              留连戏蝶时时舞。——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柳宗元《敌戒》 
 
②名词:按音乐节拍手挥足蹈的艺术活动。      /        编舞 学舞   独舞          芭蕾舞  民族舞  双人舞  西洋舞       
              舞,动其容也。——《礼记 · 乐记》
              乐容曰舞——蔡邕《月令章句》
③动词:有节奏地挥动。  舞棒 舞刀 舞棍 舞剑          舞动           舞龙灯     /       挥舞  
④动词:玩弄,耍弄。     舞弊   舞弄         舞文弄墨        
              舞智以御人。——《史记 · 张汤列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