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史学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巅峰的

 杂货店伙计 2016-02-22

 

中国史学虽然由来甚早,但是在早期,学术发展并不成熟,史学也没有独立的学术地位,它的地位可以说是经学的附庸。《尚书》可以算是研究先秦史的史书,它也是夏商周三代的政府官方文献,更是一部儒家经典。《春秋左传》的地位也与《尚书》接近,它是史书,也是《春秋》经的“传”,《左传》作者说了很多话,都是《春秋》经的“解经语”,它们是解释《春秋》那些让人难以理解的经文含义的。

 

司马迁写《史记》

 

到了东汉,《汉书》的作者班固整理西汉一代的学术成就时,将西汉的所有学术书籍进行了整理与分类。班固将所有的书列成易(经)类、(尚)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类、孝经类、小学类、诸子类、术数类、方技类等,每一类都下列许多书目。而西汉一代最著名的史学著作《史记》是列在“春秋类”下的。这说明了《春秋》带有很明显的史学性质,也说明了史学未获独立的尴尬地位。魏晋时期,史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时人称《史记》、《汉书》、《东观汉纪》为“三史”。然而关于东汉历史的《东观汉纪》一书在唐代不幸亡佚,而《后汉书》恰好由于写的非常精彩,于是人们就称《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在《隋书·经籍志》中则专列了“史部”,位于“经部”之后。唐代开始实行科举考试,有专门提拔在史学方面有专长的人才,其科目有一史(专考《史记》)、三史(考《史记》、《汉书》、《后汉书》)的科目,加之唐代重视历史经验教训,开设史馆修史,故唐代史学也经历了较大的发展,有唐一代,一共修撰了八部正史,史家称其为“唐修八史”。

 

宋代为开明之世,是中国古代又一个文化巅峰期,这一时期的史学也快速发展了,宋代史学家取得的成就,是后代史家难以匹敌的。著名史家陈寅恪就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中国史学,莫盛于宋……元明及清,治史者之学识更不逮宋。”宋代的正史,有欧阳修等人修撰的《新唐书》、《新五代史》。加上“前四史”、“唐修八史”、《宋书》、《南齐书》、《魏书》,正好十七部,是为“十七史”。文天祥被元朝俘虏时,元朝宰相以历史兴衰有常,劝降文天祥,而文天祥义正辞严的回答说:“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我今日非应博学宏词科,何暇泛论!”以此拒绝元朝廷的劝降。这就是宋代终成的“十七史”。

 

二十四史

 

直到清代,加上后来修撰的《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与从永乐大典中辑佚的《旧五代史》,二十四史终于全部修定。乾隆帝修《四库全书》,史部专列“正史”类,这些史书加起来来一共3213卷,约4000万字,这就是我们今天都知道的“二十四史”,它给中国史学带来了深远影响,是直到今天都难以承继和超越的高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