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馆店联合”能否消灭“僵尸书”?

 阅览共享 2016-02-22

 “馆店联合”能否消灭“僵尸书”?

http://app./epaper/qnb/html/2016-02/17/content_283372.htm?div=-1

2016年2月17日《青年报》

郦亮

著名的杭州图书馆最近推出新政,只要想借的书在图书馆里没有,读者凭身份证就可以到指定的书店去挑选借阅,然后图书馆会将这些书买下,作为馆藏图书。此举一出,读者沸腾。现在公立图书馆里几年也无法借出一次的所谓“僵尸书”大量存在,此举把图书馆购书的选择权交给了读者,被认为是消灭“僵尸书”的良方。但是情况也未必那么简单。

现象:“僵尸书”已成图书馆负担

杭州图书馆此举,已经成为过去一段时间里最热门的话题。据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截止到2月14日,读者已经从杭州图书馆指定的新华书店借走了2.5万多册图书,春节期间最多的一天借走了1500多册。这些直接从书店里借走的书,借阅期结束之后会被读者直接还到图书馆,图书馆再和书店结算,买下这些书。

如此“馆店联合”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杭图方面就表示,与新华书店的合作,能让图书馆更准确、更快速地把握读者的需求。让购书这个环节从原来图书馆员单向决定,转变成读者也可以参与,图书的采购方向能和读者的需求更为吻合。

据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情况,到现在为止,中国绝大多数公立图书馆每年的图书采购流程依然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其中不乏“暗箱操作”的可能。一般是每年当地财政会拨给公立图书馆一笔图书采购费,开明规范的图书馆,比如上海图书馆会事先做阅读调查和读者调查,参照调查结果来指定自己的购书目录。当然有些公立图书馆“自说自话”的可能性就更大,结果花大价钱买来的书,根本不是读者想看的,两者存在了巨大错位,很多书难逃被尘封的命运,几年也没人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人们称这种书为“僵尸书”。事实上,这些花费了大量书款,占据了大量书架和库房的“僵尸书”,已经成为不少图书馆不能承受之重。

建议:“馆店联合”还需要更为精细

“僵尸书”到底有多严重呢?公立图书馆界有一个“二八定律”:20%的图书是借阅比较多的活跃书,80%的书借阅不多,其中就有不少是“僵尸书”。当然,这是一般的情况,据青年报记者所知,有的公立图书馆“僵尸书”的比例还要高得多。

几天前,上海图书馆首次发布了“借阅冷书榜”。所谓“冷书”,就是2010年后入库,近5年来外借统计为零的图书。上图从这些5年也没有借出过一次的“冷书”中选出了100部他们认为的好书向读者推荐。据称“冷书榜”发布之后,其中的《爱欲与城邦:希腊政治理论中的欲望和共同体》、《250种植物果实与红叶的手绘自然笔记》、《231种植物的手绘自然笔记》、《植物的欲望:植物眼中的世界》等“冷书”,已经终于有了借阅记录。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图书馆,上图尚且有5年借不出的“冷书”,更不要说其他一般公立图书馆了。

上图通过发布“借阅冷书榜”来“促消化”。而杭州图书馆的“馆店联合”被认为是消灭“僵尸书”的一个比较彻底的办法。但是据青年报记者的观察,这个“馆店联合”的尝试还需要不断细化。首先,是不是读者到新华书店借了任何一本图书馆所没有的书,图书馆都必须购买?如果这本书价格昂贵呢?其次,是不是哪怕只有一个读者借了某一本书,图书馆就必须买回去?这会造成新的“僵尸书”吗?

“‘馆店联合’,把选择权交给读者,这是一个进步。但这并不代表图书馆可以一放了之,甚至弃权,他们在选书中必须同样扮演重要角色。毕竟公立图书馆是一个公共文化机构,他们具有文化引领的职责。”资深出版人洪辉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