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宝麟:从“农家小院”到“艺术大院”

 汉青的马甲 2016-02-22



冯宝麟:从“农家小院”到“艺术大院”


【羽扇纶巾】



冯宝麟 字逸天,别署鉴斋、慧观书屋主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中国篆刻艺术院导师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画院副院长。


编者按:经国家文化部、人社部等单位多轮的专家提名、民主推荐、学术考察、审核、公示,于近日下发调令:著名书法篆刻家冯宝麟先生正式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有“当代翰林院”之美誉,集中了一大批文化艺术各领域各学科的顶级专家和优秀学者,可谓人才济济、精英云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衷心祝愿冯先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再创新的辉煌。在他去北京赴任之机,我们以笔谈的形式采访了他。


篆刻 终归大海作波涛


记者:冯老师您好,首先祝贺您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这是您艺术人生的重要一步。古人有句话:“伏久者,飞必高”,请问,此时此刻,您有何感想?

冯宝麟您过奖了。事实上,我总是觉得自己缺少出去“闯天下”的资本,渐渐成了一种惰性。这次我有机会到北京工作,深感荣幸。但是,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工作性质、新的交往人群,都需要我去了解、去适应,这对于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多年来,朋友们都劝我要到大城市去,最好到北京去。然而,凡事要凭机缘。如今,这一时刻真的来到了,我也就坦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打理行囊,到北京去!到这个最具挑战意义的文化之都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古人云:“长安居大不易,天下事尚可为”,但愿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我,能够顺利完成这次生命的洗礼,在新的岗位上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心迹双清横幅 篆书 46cm×138cm 创作时间:2015年


记者:您用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事业上的“三级跳”,从一个农家“小院”里出发,居然走进中国艺术研究院这样的一个国字头的“大院”,相信很多人都想了解您这三次重要而华丽的“跳跃”,所以请您简要回顾一下。

冯宝麟:我是从农家小院里长大的,一提起这个院子,浓浓的树荫、悠扬的蝉鸣、迷人的枣花香就会在记忆的深处泛起,我在这里完成了人生的最初铺垫,至今还记得从族叔处借来线装石印插图本《千家诗》时的喜悦,也记得夏日的夜风中,绕着院子里的枣树背诵《唐宋词选》的执着,也记得用伯父保存的古老夹宣画画的经历,也记得用从村前的宋代窑址捡来的青砖古瓦试刀刻篆的情景,要知道,那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子,我的艺术种子就是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借助这点滴雨露的滋养生根了,萌芽了。

一九八七年,我因为参加黄骅市“北五乡书画展”的书法作品获奖,被以“特殊人才”调到乡里担任文化站站长,二00九年又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到沧州画院,而今,我又将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说真话,这三步的跨度确实蛮大的。




般若 心经 联 篆书 创作时间:2015年


记者:您的祖上和长辈中有爱好艺术的吗?您的艺术爱好是如何从一种单纯的爱好发展到今天,在各种权威性的展赛中获奖,而且创作与理论研究双丰收,并最终得到中国艺术研究院这种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机构认可的呢?

冯宝麟:祖上很穷,所以养不起读书人。但是,他们又是非常受乡邻佩服看重的,每每想起他们,想起他们艰辛的生活,想起他们没有在贫穷中沉沦反而更显光辉的人格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就会有泪泉涌下。爷爷在族中、在村里、在老家一带是很有威望的,可想而知,这威望与权势、财富无关,只能来自高尚的人格。爷爷没能上一天学,但据说老人记忆力超常,每到夏天乘凉时,他就把从外地听来的评书整部整部讲给邻居们听。大伯和爷爷一样不识字,但喜欢走南闯北,喜欢古董收藏,很多蹊跷东西,我都是在大伯家里见到的。父亲识字,也喜欢写字,最初影响我拿起毛笔的就是父亲了。

人的爱好,就象一粒种子,没有外界适宜的环境土壤雨露滋润是难以生根发芽的,仅靠种子本身携带的营养是无法让它长成大树的,所以,种子生根发芽后要努力地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营养,才能长大乃至成为栋梁之材。


香远益清 中堂 篆书 136cm×68cm 创作时间:2015年


记者:大家都知道您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诗书画印论均有不凡的建树,请问您是从何时对这些门类产生兴趣的,又是如何来成就这些兴趣的?

冯宝麟:直到现在,我也很难说有什么不凡的建树,不过是让“兴趣”这位导师引领着,艰难地往前跋涉而已,而且越往前走,越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的孱弱、单薄,亟需丰富、补课、自省、纠错。

爱好广泛是我的优点,但因此也就不够纯粹,不够系统,最终影响了深入,现在是要让自己所有的爱好都能深入系统地发展的时候了。

我是个有创作激情的人,不论干什么,都想理出个究竟来,这是一种傻乎乎的“顽韧”,或许这就是取得成绩的秘笈了。


篆刻 能沼渔猎


记者:五十岁,对于搞艺术的人来说,是一个黄金的年龄。如今,年届五十的您,又获得了这样一个发展完善自我的重要机遇,很想听一听您自己对未来的展望。

冯宝麟:五十岁的傅抱石已经名扬天下;五十岁的金农、五十岁的吴昌硕才刚刚拿起画笔;五十岁的齐白石还呆在湖南乡下画工细草虫,尚未能结识陈师曾,也尚未衰年变法。由此看,年龄对人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

不过,五十岁的我,到了应该蜕变的时候了。我认为,一个追求事业的人,只有善于蜕变,勇于告别故我,才能迎来新生。齐白石能够衰年变法,所以历史才记住了齐白石。我希望自己在自我改造中实现人的境界和艺术作品境界的双重提高。



梅花 柳色 联 篆书 创作时间:2013年


记者:前面您谈到,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您走了很多弯路,那么,您是如何理解和认识这种“走弯路”的呢?

冯宝麟:其实,没有谁能够行走在一条笔直笔直的“路”上,在艺术上,走弯路虽是令人痛心疾首的,但有时又是必需的。多走了几处弯路,便多看了几处风景,多摔了几个跟头,便多积累了人生的经验。

走了弯路,甚至多走了几条弯路,都应该被看做是人生必须的历练!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纪德在谈论成功与困难之间关系时说过这样一句话:“那些让他的成功姗姗来迟的神秘原因,也将使他的成功变得持久。”我坚信这样的逻辑,所以,也就总是在山穷水尽之际坚信:有更美好的景致等着我!


篆刻 弘毅


记者:追求艺术的路是弯的,人生的路肯定也会是崎岖不平的,发展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恶意的排挤、肆意的诋毁之类,前贤大儒中多有类似的遭遇。您怎样看待这些呢?

冯宝麟:多经几番风雨,就多几番见识。多经几次摔打,身子骨会变得硬朗,经历是人生的财富。

人生的大剧中,不能没有“丑角儿”的出现,没有了它们,剧情便会平淡无奇,它们表演的越卖力,给“主人公”造成的伤害越大,剧情就会越精彩。当尘埃落定,“小丑”就是小丑,跳得再欢也是“小丑儿”。从这个角度上讲,成功的人生是离不开这些“丑角儿”的,是它们帮助塑造了“主人公”饱满而高大的形象。

当然,这里所说的“丑角儿”,未必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指所有人生中的磨难、孽缘。西方哲人尼采曾经说过:“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香严闲禅师与李忱合作诗瀑布 创作时间:2015年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情况,包括它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

冯宝麟: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

它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美术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

经过不断发展,目前中国艺术研究院已有14个专业研究所、8个研究中心、1个研究室、12个艺术创作机构、12个核心学术刊物以及1个出版社、1个图书馆、2个博物馆。现有在职人员近800人,有研究人员60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近300人,博士生导师70多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者近200人,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业人员150余人。这些专家学者都是各艺术学科的带头人或国家重点课题承担者。

60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汇集了一大批在各学科领域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如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侯宝林、黄宾虹、张庚、王朝闻、蔡若虹、杨荫浏、缪天瑞、葛一虹、郭汉城、周汝昌、冯其庸、资华筠、范曾、刘梦溪、莫言、余秋雨、汪国真、郎绍君、吴为山、杨飞云、何家英、田黎明、郭怡孮、韩天衡、罗中立、王镛、骆芃芃、管峻等,他们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沧州的一位乡贤,著名文学家、文化学者王蒙先生在他担任文化部部长期间就曾兼任过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院长。另外,还有袁水拍、贺敬之、李希凡、冯牧、胡风等著名人士都曾担任院领导。现任院长为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文章先生。



杜耒诗《寒夜》扇 面 篆书 35cm×72cm 创作时间:2013年


记者:请您再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篆刻院的情况。

冯宝麟:中国篆刻艺术院于2006年6月16日成立,隶属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是目前中国第一家以篆刻艺术研究和创作为核心的院体机构,是篆刻艺术独立学科建设的唯一的国家级单位。

我在2007年被中国篆刻院聘为副研究员,2013年聘为研究员,参加了历年来由中国篆刻院主办的一系列重要艺术活动。



篆刻 玺印铸凿各领千秋风骚


记者:通过您的介绍,我们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有了一个较为宏观的了解,知道它是当代艺术家心中的一块圣地,是一个艺术家发挥自己才能、创作艺术精品的平台,那么,请您谈一下您对“艺术”与“平台”之间关系的看法。

冯宝麟:“平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居高声自远”。当然,艺术家最终是要靠作品说话的。但是,从发展艺术的角度讲,环境、生态又是非常重要的:一棵苗子,在沃壤里和在贫瘠的土地上能有同样的结果吗?

中国艺术研究院无疑是培养和造就优秀艺术家的沃壤,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在别处看不到的风景,领略在别处难以梦见的奇观。古人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仅指你有多高的站住,而是讲你在那里便能赜养出一种眼光、一种胸襟、一种抱负。

想想看,这里汇集了那么多文化界艺术界的精英,抬头低首间碰到的老者,就有可能是哪位著作等自的专家学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会成为年轻一代的楷范。再者,那么多的艺坛名宿在侧,既是对自己的一激励,也是可消灭心中时时泛起的傲气,把那种地方小诸候的习气根除,培养自己更宽阔的胸襟,更开放的视野。



曹豳诗《春暮》条幅 篆书 64cm×32cm 创作时间:2015年


记者:新的单位,新的环境,新的生态圈,这些都将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包括人生的事业的)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很想知道您面临新的选择时是如何看待这一切的。

冯宝麟: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所以,我认为,当一个在他曾经熟悉的舞台上稍微有了疲倦感,那就应该尝试换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舞台,以唤起自己生命深处的激情。舞出一个更加光鲜靓丽的人生。

有人说:推开另一扇窗子,你就能看到另一片风景。也有人说:良禽择木而栖。还有人说:你是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跟谁在一起。所有这些说法,都在说明“选择”的重要性,真正优秀的人应该是最重视、最善于“选择”的人,作人生的船长,作命运的舵手。有时,选择是痛苦的,有时,选择是令人彷徨的,但放弃选择则是最无能的选择。

我是一个对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人,是一个对未知、未来充满了探求欲望的人,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探险者,所以,“新”的一切对我充满了诱惑。


篆刻 阑珊灯火处谈周易






冯宝麟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