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湖观察使说金庸7:郭襄,那不再来的年华

 ww18 2016-02-22

江湖观察使说金庸7:郭襄,那不再来的年华文/江湖观察使

一想起郭襄,浮现在脑海中的总是她十六岁出现在风陵渡时的模样:清雅秀丽,穿淡绿缎子皮袄,颈中挂着一串明珠。

只是天地无情,造化弄人,她左肩挑杨过无缘之爱,无从化解,右肩扛父母家国之仇,未能报复。

爱恨情仇,集于一身,似乎只有佛门才是她身之所寄,心之所依。

冰心玉容侠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回顾她的一生,怎能不让人感同身受,扼腕叹息?

江湖观察使说金庸7:郭襄,那不再来的年华

一、童稚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郭襄出生时,正值兵荒马乱,家国危亡之际。

父母郭靖、黄蓉当时率领江湖好汉助守襄阳,多次击败来犯的蒙古军队。

为了纪念,二人就已经把尚在腹中的女儿命名为郭襄,把龙凤胎儿子命名为郭破虏。

两个孩子的名字充满了时代气息。

郭襄一出生,还没有裹入襁褓之中,就开始了自己一生的艰难辗转。

黄蓉生郭襄、郭破虏那日,金轮国师率众蒙古武士大举攻入襄阳城。

父伤母孕,无力御敌,幸而被小龙女从火窟中救出。好不容易逃脱国师劫夺,又被李莫愁抢去。

此后,宿荒山,食豹奶,未被母亲救出,又落入杨过之手,随杨过小龙女在活死人墓中生活了多日,才回到母亲身边。

郭襄还未明白人事,就已经卷入郭、杨两家的爱恨纠缠。

杨过入襄阳城,本是为杀郭靖、黄蓉报杀父之仇,可是被郭靖为国之赤诚,对己之真诚所折服,放弃了报复念头。

但是,小龙女为了救杨过,始终没有放弃拿郭襄去换绝情丹解药的念头。总算是杨过天生侠义,郭襄才躲过一劫。

郭襄受到了父母的悉心教育。

郭黄二人因为养育长女郭芙时过于娇惯宠溺,导致她生性刁蛮,不可理喻,惹下了许多祸端,还把杨过一臂斩掉。

郭芙的名字,显然是从其母黄蓉的名字引申而来,足见父母对她的宠爱。

郭黄吸取了教训,对龙凤胎儿女加强了管束。每当遇事,弟弟郭破虏总是对郭襄说父母给我们说过要如何如何。

只是,郭破虏比郭襄更听父母的话。

一母同胞的三姐弟,却是天性截然不同。

郭芙只继承了黄蓉性格中的娇蛮成分,并且大大的发扬光大,却无母亲的冰雪聪明,正如母亲所说草包一个。

郭破虏继承了郭靖的沉静庄重,却无父亲的武学天资。

郭襄天生豪爽侠气,冰雪聪明,继承了父母双方的优点。

她还隔代继承了外祖父黄药师无视礼法的气质,被称为小东邪。

她并不像长姐郭芙那样时时处处以父母的大侠身份自恃,也不像孪生弟弟郭破虏那样把父母的话作为教条。

她待人平易豪爽,不拘细节,喜欢结交江湖人物,不管对方身份地位。

她不但有女孩子的小脾气,还有些精灵古怪,给侍女取名小棒头,自摆英雄小宴……

郭襄得父母之爱,众人之心,但是在所有人眼里,她只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儿。

给人的这一印象,对她的一生影响极大。

她对杨过深情,却被杨过视为孩子气儿,从未往心里去。

襄阳城破之时,郭襄姐夫、丐帮帮主耶律齐为丐帮留下遗言,当丐帮有难时去终南山活死人墓求助于杨过之后,却没有说去寻郭襄……

江湖观察使说金庸7:郭襄,那不再来的年华

二、情萌

“我的意中人,是一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云彩来娶我。”

每个女孩子都曾有这样一个梦。郭襄也不例外。

风陵渡口情初萌,一见杨过万事空。

十六岁那年,郭襄姐弟三人夜宿风陵渡口时,听到了神雕侠的传奇为世人流传。

那是郭襄第一次行走江湖,而神雕侠是他第一个仰慕神往的英雄。

郭襄的父母、外公等人,自然也是当世英雄,但是英雄见惯也寻常,人们通常神往的是传奇中的英雄。

如果说黑龙潭中二人携手如御风飞行般时,郭襄对杨过的感情只是朦朦胧胧,那么当杨过送了她三件生日贺礼时已是情根深种。

第一件贺礼,灭蒙古前锋,砍下两千只耳朵;

第二件贺礼,烧蒙古粮草,送上绚烂烟花;

第三件贺礼,除去丐帮奸细,承上打狗棒。

这三件贺礼让天下皆知,神雕侠杨过对大侠郭靖的小女儿情深义重。

有人说杨过误了郭襄一生,你不能和她在一起何必如此情深义重?

性格决定命运。不仅决定自己的,也决定别人的。

杨过受不了别人的好。他人对他一分的好,他必报以万分的好。

小龙女对他好,他许以终生;

欧阳锋对他好,他拜为义父;

郭靖对他好,他宁可自己死也不肯害他;

……

郭襄对他好,他无法许以终生,他只能用其他方式万倍回报。

可是,他没有想到郭襄能有什么来回报你这万倍的好?

他是名扬天下无所不能的大英雄,她能回报的只有一片深情。看她的内心独白:

可惜我迟生了二十年。倘若妈妈先生我,再生姊姊,我学会了师父的龙象般若功和无上瑜伽密乘,在全真教外道观住了下来,自称大龙女,小杨过在全真教中受师傅欺侮,逃到我家里,我收留了他教他武功,他慢慢的自会跟我好了。他再遇到小龙女,最多不过拉住她手,给他三枚金针,说道:‘小妹子,你很可爱,我心里也挺喜欢你。不过我的心已属大龙女了。请你莫怪!你有什么事,拿一枚金针来,我一定给你办到。’

只是这世上没有倘若。

决定了郭襄命运的何止是杨过的性格,还有郭襄的性格。

杨过给了她三枚金针,满足她的三个愿望。

在他看来这是多么郑重的承诺,“不论你叫我做什么,我都答允!就是要我为你死了也可以”,而她瞬间用两个孩子气的愿望就用去了两枚金针。

也许那时她还小,不知道用心去珍重。

在杨过心里却早已认定,她的所作所为只是出于孩子气,哪怕她用金针求他不要跳下绝情崖,哪怕她随着他一起跳下。

退一步说,如果杨过忘记了小龙女接受了郭襄,那他还是杨过吗?

世事总是如此无奈。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分别。

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正是:“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江湖观察使说金庸7:郭襄,那不再来的年华

三、寻觅

终南山古墓长闭,万花坳花落无声,绝情谷空山寂寂,风陵渡冷月冥冥。

自从华山一别三年,郭襄每日思念杨过,遂外出寻访。

但是,访遍旧游之地,不见杨过踪迹,心中苦闷。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可是她小小年纪,怎么能参得透?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寻觅杨过的旅途中,她也是有所得、有所见。那一日更见到了昆仑三圣何足道,也是世间的一个奇男子。

何足道独坐山中,独奏瑶琴,空山鸟语,百禽来朝,剑刻棋盘,孤独自奕。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世间苦无知音,纵活千载,亦复何益?”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知音郭襄。郭襄弹奏了一首《考槃》,赞的是大丈夫隐居山林,寂寞无侣,但是志向高洁,永不改变。

世上最是知音难觅,可遇而不可求。

当年我第一次读到这里时,曾想造化没有让杨过与郭襄在一起,给郭襄送来了何足道。

只是,这一切在郭襄那里如过眼云烟,风萍聚散,在心里了无痕迹。

待到何足道与郭襄再度相逢时,我这想法就更坚定了。

何足道自言:“姑娘,我到处找你,却不道又在此间邂逅。”

郭襄却答:“你找我做什么?”

何足道说:我做了一套曲子,想请你品评品评。”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纸。本是寻常之事,所需的也许只是时间与诚意。

何足道斗西域少林三杰时,显出了生平绝技,他右手弹琴,左手使剑,无法再行按弦,于是对着第五根琴弦聚气一吹,琴弦便低陷下去,竟与用手按捺一般无异,右手弹奏,琴声高下低昂,无不宛转如意。潘天耕急攻数招,何足道顺手应架,双眼只是凝视琴弦,惟恐一口气吹的部位不合,乱了琴韵。潘天耕愈怒,剑招越攻越急,但不论长剑刺向何方,总是给他轻描淡写的挡开……最终击败了西域少林三杰。

何足道弹奏的是什么?

郭襄只听了几节,不由得又惊又喜。原来这琴曲的一部分是自己奏过的《考槃》,另一部分却是秦风中的《蒹葭》之诗,两曲截然不同的调子,给他别出心裁的混和在一起,一应一答,说不出的奇妙动听,但听琴韵中奏着: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天一方……硕人之宽,硕人之宽……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独寐寤言,永矢勿谖,永矢勿谖……”郭襄心中蓦地一动:“他琴中说的‘伊人’,难道是我么?这琴韵何以如此缠绵,充满了思慕之情?”想到此处,不由得脸上微微一红。只是这琴曲实在编得巧妙,《考槃》和《蒹葭》两首曲子的原韵丝毫不失,相互参差应答,却大大的丰瞻华美起来。她一生之中,从未听到过这样的乐曲。

何足道如此武功,如此琴艺,又对郭襄一见钟情,郭襄此时应该心有所动吧?

只是,世事从来不如人意。何足道在郭襄面前败于尚是少年的张三丰,竟致意外终结了他与郭襄的奇缘。

他在西域人称琴圣,棋圣,剑圣,虽然出于谦逊改名何足道,但是掩不住他的孤傲狷狂之气。

何足道谈笑间击败了西域少林三杰,尚且遗憾弹断了一根琴弦,他无法接受败于少林寺中一个无名小和尚的事实。比武之后,飘然离去,他不会再与郭襄联系了,他自觉无颜再在她的面前出现。

何足道的气质与号称西狂的杨过何其相似,应属于郭襄喜欢的类型,至少郭襄不会讨厌他。他们是有可能的。何足道只比郭襄大了几岁,而杨过却年长二十岁。

如果郭襄告诉他张三丰天纵英才,其内力世上无几人能及,就像告诉他一心二用的奇功世上只有三人能会,他会释怀吗?

不会,这就是他的性格,就像郭襄拿出来一根金针也劝阻不了杨过跳崖。

缘来缘去缘如水,冥冥中似乎自有天意。

杨过之于郭襄,是刻骨铭心;何足道之于郭襄,是过眼烟云。

与所爱的人失之交臂,是人生一大悲剧。杨过让郭襄经历了这悲剧,而郭襄却让何足道经历着这悲剧。

“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你在我身边,却不知我爱你”。

但是,世上更大的悲剧,却是来世上一遭,却没有人值得自己去爱。如此来说,杨过值得郭襄倾心去爱,她这一生便是圆满的。

我爱你是我自己的事,与你无关。

江湖观察使说金庸7:郭襄,那不再来的年华

四、彻悟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女的鬓边终于也见到了白发。

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击败何足道时年方十六七岁,而到他九十岁这段时间在书中是一段空白。那这七十三四年的时间里,江湖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过把独孤求败的玄铁重剑送给了郭襄。襄阳城破之前,郭靖请工匠把它熔铸成屠龙刀,倚天剑,并把九阴真经和武穆遗书置于屠龙刀中。

襄阳城破,郭靖黄蓉与郭破虏等人战死,郭襄带着倚天剑浪迹天涯,而屠龙刀却流落江湖,成为一个江湖传奇。郭襄在四十岁那年大彻大悟,出家为尼,创下峨嵋一派。

南帝一灯大师门下渔樵耕读四位弟子中,武三通和朱子柳的后人在昆仑山结成朱武连环庄。武烈、武青婴是武三通的后人,也就是武敦儒或者武修文的后人,朱长龄、朱九真是朱子柳的后人。

解救丐帮危机,教训周芷若做人的黄衫女子姓杨,应是杨过与小龙女之后。根据她留下那句“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可以推测,杨过与小龙女应是常住活死人墓中。

峨嵋门下弟子并不了解本门祖师与丐帮及终南山活死人墓中人物的渊源,这说明郭襄与丐帮、杨过之后并无来往。但是,郭襄并没有忘了杨过,她的大弟子,也是峨嵋派下一代掌门人法号为风陵师太,显然是为了纪念她在风陵渡口与杨过初相逢。

倚天屠龙记中虽然并未提及,可以设想何足道创立了昆仑派,昆仑派掌门人何足道应是何足道之后。何太冲为人龌龊,与何足道的孤傲狷狂,志向高洁相比,判若云泥。

在那场决定国命家运的襄阳陷落之战中,有谁参战、有谁战死、有谁侥幸未死,还是值得探究。

郭靖、黄蓉夫妇与儿子郭破虏战死,倚天屠龙记中已有明确说法,这里不提。

武氏兄弟做为郭黄的爱徒,应当也参与最后一战,但是至少有一人与朱子柳之后侥幸逃生,不然就不会有后来的朱武连环庄了。这也比较明确。

身为郭黄女婿,且是丐帮帮主的耶律齐与妻子郭芙,也当战死襄阳。而丐帮人数众多,必然也会有人侥幸逃生,并在丐帮传下遗言:如果日后丐帮有难,可持打狗棒去终南山活死人墓求助。

杨过、小龙女夫妇可能没有参与这最后一战。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武侠中,当得起大侠一称的只有郭靖一人。杨过曾经参与驻守襄阳,是受了郭靖感染激励,本人却无郭靖那样深厚的家国之念。杨过本人也是深知这一点的,所以他只承神雕侠之号,却拒绝称为神雕大侠。他与小龙女应是鸳盟得谐,避世隐居,绝迹江湖,不问世事了。

张三丰必然没有参与襄阳最后一战,虽然武当山与襄阳只是咫尺之遥。他自幼没在宋朝治下生活一天,又没受过杨过所受的熏陶教育,家国之念更是淡泊,再加上自觉武功未成,不去参战赴死也是必然的了。

郭襄必然是参与了襄阳最后一战。之所以未死,必然是郭黄二人爱怜孪生子女年纪尚幼,把屠龙刀与倚天剑分别授予郭破虏与郭襄,并以复国遗志托付二人,令其突围逃生。只是,郭破虏死于乱军之中,而郭襄侥幸得活。

人的背景与经历决定了人生的选择,其实由不得人来选择。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岂止说的是江湖?

在嵩山同时聆听觉远诵读九阳真经的张三丰与郭襄,各自创立了武学宗派,本出同源,但是一个入了道家,一个入了佛门。

张三丰因为师傅觉远因少林逼迫而死,自然是免不了与佛门心怀芥蒂,与佛无缘。后来,又参悟了九阳真经中的道家成分,自然入了道家。道家追求的是清静无为,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郭襄却是与佛有缘。当年在襄阳城外,金轮国师就已认定了这一点,死乞白赖要收郭襄为徒,而当时郭襄心中也已认为自己是金轮国师的弟子了。金轮国师最终为救郭襄而死。父母托付的复国遗志与出家为尼并不冲突。佛家追求的是济世度人,出家并非离世。

倚天屠龙记中,众弟子问张三丰为何没能娶了郭襄。其实这是必然的,郭襄爱的是杨过般潇洒传奇的英雄,绝不会爱上张三丰这样醉心武学的邋遢少年。

张三丰只说郭襄在四十岁那年大彻大悟,出家为尼,并创下峨眉一派。那郭襄出家时到底是什么情形呢?

郭襄联络江湖豪杰,再次举兵反元,又遭失败。前往大都刺杀元帝,不成,反遭元廷鹰犬追杀。一路激战,这一天来到峨眉山下,方才杀尽尾随追来的鹰犬。

郭襄收了倚天剑,举目四顾,但见众鸟高飞,孤云独去,回顾来径,群山苍茫。刹那间,往事涌上心头。念自己国仇家恨,未能一报,年已四十,孑然一身。顿觉天地之大,无处容身。

远处山坳之中忽传来悠悠钟声,但见绿树丛中一角黄墙碧瓦,当是佛家殿堂。郭襄循声走了过去......

后世流传一篇韵文,据说是郭襄出家时所写偈语,叙述了她出家时的心境:

我不愿长生不老永寿延年,

这世上有太多的苦与难。

我但愿有来世,

与爹爹妈妈大哥哥他们再相见。

爹爹啊,妈妈啊,

愿你们来世做百姓不做英雄,

我还做你们的小儿女承欢膝前。

大哥哥啊,

来世我做大英雄你做小女孩儿,

爱你一世不让你受我这苦思恋。

出家圆满总结我对杨过的爱,

创派是我对父母的继承。

人说杨过误我一世,

我说杨过圆满我今生。

世上不只有男女爱,

无愧我父母一世英雄。

并非情我不能放下,

那有我不再来的年华。

正是:

出世并非离世,

有为可寄此生。

造化从来无意,

人间自是多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