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历代宫廷秘传壮阳方

 负鹏载舟 2016-02-22

揭秘历代宫廷秘传壮阳方——古今种子第一方

  五子衍宗丸是中医补肾固精助肾阳的经典名方,又名五子丸、五子补肾丸,广泛用于治疗肾虚腰痛、阳痿、不育等疾病。早在唐代,五子衍宗丸方剂就成为宫廷贵族养生保健的秘方,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衍”,为广布常流之意。本方五药皆有“子”字,取“以子补子”之义,有添精补肾,滋身壮体和助于生育繁衍后代的作用,故称“五子衍宗丸”。它对男性不育症有独特的疗效,被誉为“古今种子第一方”和“补阳方药之祖”,素有“五子壮阳、六味滋阴”之说,六味即指六味地黄汤。

一、神奇的传说

   话说大唐玄宗年间出了一个仙,此仙名叫张果,因为他老啊,所以后来就管他叫张果老了(即后世传说“八仙过海”中“张果老”的原型)。据《唐书》记载,确有其人,本是民间的江湖道士。他自称生于上古尧帝时候(这老仙至少活了3000年),有长生不老之法。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的丈夫)不时征召他,都被他婉拒了。武则天也召他出山,张果老就在庙前装死,时值盛夏,不一会,他的身体腐烂发臭。武则天听后,只好作罢。但不久就有人在恒山中再次见到他。大周又变回了大唐,唐朝皇帝是姓李的,所以他们个个信道教,那么咱们的大仙张果当然高兴啦。正巧这个时候,唐玄宗派人来召见他,他就高高兴兴去见皇帝。为什么几代皇帝都要找这位张大仙呢?原来皇帝们是想向他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张果老拿出一张秘方,就是“五子守仙方”。要知道当年唐玄宗初识杨玉环时,要比她整整大上三十三岁。唐玄宗已是年逾花甲,而杨贵妃正是二十七岁的少妇。为了满足杨贵妃的生理要求,唐玄宗动用了全国之力,一定要保证皇帝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自从吃了这个五子守仙方之后,唐玄宗才能够一展男人的活力,给后史留下了无限想象的华清池畔的天真烂漫。有人要问现代的诺贝尔奖金得主是否也在服用,那就不得而知。

这个秘方在李唐灭亡之后就流传到了民间了。当然,这并不影响历代宫廷帝王们服用它。最有名的就是宋朝的真宗皇帝,这位因为狸猫换太子和潭渊之盟而名闻天下的皇帝从小身体就弱得很。可是他万千后宫佳丽们身体可不弱,真宗皇上就只好吃药了。太医们一致推荐了五子守仙方。结果一试,果然效果不错。宋以后很长时间里这个配方逐渐被冷落了下来,为什么呢?因为元朝的蒙古皇帝和大明朝的历代帝王们总的来说身体都不错,很少发生要服药来维持正常性功能的事情。

   而到了清朝中叶,却逐渐又被宫廷所重视了。其实说来也很简单,这跟清廷的婚姻制度有关。首先,清朝实行早婚早孕,女孩青春期还没结束就生孩子;另外就是皇族近亲结婚,导致清中期之后帝王体质一代不如一代。同治皇帝的老婆就是他妈妈(慈禧)的侄女。同治皇帝的无后,光绪皇帝的早亡,等等。可以想象他们的性生活也不完美。这个时候单纯给皇帝服用五子守仙方,效果不大明显了。太医们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改进成新的壮阳药——五子衍宗丸,在里面多加了几味滋补药,针对清朝皇帝身体虚弱的特点,不但要补肾也要补身。于是新一代草本伟哥闪亮登场了:在原方基础上加入熟地黄、茯苓、泽泻、山萸肉、山药,又取六味地黄丸之意,有填精补髓、扶阳助阴的功用,配方至今依然被保存在《清太医院配方》之中。

二、组方的演变

   “五子衍宗丸”的处方是:枸杞子400克,菟丝子(炒)400克,覆盆子200克,五味子(蒸)50克,车前子(盐炒)100克。枸杞子、菟丝子可以生精补肾,覆盆子、五味子可以润精生血,加车前子则可以利尿固肾。全方如此搭配就有了补肾填精、疏利肾气、种嗣衍宗之功,对男性不育症、性功能减退和阳痿等病症就会产生较好的疗效。真正名为“五子衍宗丸”的处方可查证的最早出处是明·张时彻辑著的《摄生众妙方》。根据其序言所述,成书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该书“卷之十一·子嗣门”,载有“五子衍宗丸”,药物组成与现在完全相同。方后记载如下:“男服此药,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秘。旧称古今第一种子方。有人世世服此药,子孙蕃衍,遂成村落之说。嘉靖丁亥于广信郑中丞宅得之张神仙四世孙,予及数人用之殊验。”由此可知,此方是嘉靖六年丁亥年公元1527 年从居住在“广信”的一位“郑中丞”的家里得到的,和“张神仙四世孙”有关,应用后非常有效。有人认为五子衍宗丸出自《医学入门》或以出自《证治准绳》,可见均不准确。他们的记录文字,均可追溯到张时彻的记载。

   从道教的《悬解录》看,张果献方确有其事。《悬解录》收录在道教丛书巨著《道藏》的“洞神部众术类”内,其中记载有张果在公元 733 年献给唐玄宗的“五子守仙丸”。五子守仙丸的组成为:余甘子、覆盆子、菟丝子、五味子、车前子,并同时使用了枸杞嫩叶汁、莲子草汁、杏仁、好酒、生地黄汁、真酥、鹿角胶等7 种配料,工艺步骤比较繁复。该方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服食“金石药”后的辅助用药,以“制其阴阳气”,使“金丹气通流于五脏,润泽血肉 ,万毒悉除”。不过在唐玄宗之后的很长时间里,这个五子守仙方的配方一直被保留在宫廷的御医手中,无法被外界得知。

   由唐到宋,北宋《圣济总录》第一百八十六卷“补虚壮筋骨”中收录了与《悬解录》大致相同的记载,只是将方名改为“五子丸方”,记述方剂功效为“通流五脏,润泽血脉,反老成少”。并说“此药又制金石药毒”。与唐代文献大同小异。到南宋时期,出现了包含有现在五子衍宗丸完整组成的处方。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的《杨氏家藏方》卷第九“补益方三十六道”中载有“三仁五子圆”,用于“治血气耗虚,五脏不足,睡中惊悸,盗汗怔忡,梦遗失精,四肢倦懈,肌肤瘦弱,或发寒热,饮食减少。常服养心益肝,生血补气,润泽肌肤,倍进饮食。妇人亦宜服之”。组方为: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柏子仁、酸枣仁、薏苡仁、沉香、鹿茸、肉苁蓉、巴戟、当归、白茯苓、乳香、熟地黄,共16味药。方中所含“五子”已经和现代的五子衍宗丸组方相同只是未独立成方。到了明初,《普济方》(1406年)中录有“五子丸”,载其功用为“主通流五脏,润泽血脉,反老成少,补助元阳”,组成为:余甘子、复盆子、菟丝子、五味子、车前子,仍是唐代“五子守仙方”的一脉延续。从《摄生众妙方》的文字来看,其收载的“五子衍宗丸”并非张时彻所创,在张时彻之前即已应用,并已经被称为“古今第一种子方”。正因为疗效卓著,所以张时彻把它收录在《摄生众妙方》中。在张时彻的《摄生众妙方》刊行25 年后,另一位明代医学家在万历三年刊行了医著《医学入门》,其卷之七《杂病用药赋》中,也收录了五子衍宗丸并赋曰:“续嗣壮阳,麻雀巨胜,打老儿之名甚异,衍宗温肾,玄牡思仙,种十子之德极备。”方后记载:“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补”,与《摄生众妙方》原文十分相近。

   清代中医文献对五子衍宗丸的记载明显增多。清初汪昂著《本草备要》,在卷之二“草部·车前草”中就提到了五子衍宗丸的组方,与今相同。乾隆21年间的《伤寒瘟疫条辨》在卷六“补剂类”中提到“古方五子衍宗丸”时,“五子”之中多了“沙苑蒺藜子”,独少了车前子。不过作者接着写到:“余意加车前子减半,强阴益精,利水不走气,亦犹仲景八味丸用泽泻之义。”可见当时五子衍宗丸的组方已经流传出不同版本,以致作者误认为在五子衍宗丸中加车前子是自己的创见。此外,严云在《增辑汤头歌诀正续集》一书的“补益之剂”中增补了五子衍宗丸,并标注出自《丹溪心法》,恐怕这一错误成为传讹之源,后世多因此而误传。

三、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肾为一身阴阳之根。由于阴阳相互依存并可互相转化,凡肾虚的病症,必有阴阳皆虚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有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的不同,只是由于阴阳虚衰的主次、程度不同而已。五子衍宗丸中的五味药合用,能添补肾精,益肾助阳,又能涩精止遗,补中有疏。本方药性平,而偏于温涩。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本方治证偏于肾阳虚者较宜。以阳痿不育,或遗精早泄,或腰痛,或尿后余沥等为主证,同时兼有头晕耳鸣,面色无华,腰膝酸软,或手足不温,畏寒怕冷等特点。因此五子衍宗丸肾虚精亏皆可疗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五子衍宗丸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有效药物。药理研究显示,五子衍宗丸能保护睾丸生精功能,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有抗衰老、降血糖、抗氧自由基、增强免疫等多种作用。动物实验还表明本方:⑴有抗疲劳作用;⑵能增加性功能;⑶能防止乙醇性肝损伤,防治酒精性脂肪肝。

  据临床报道,五子衍宗丸用于治疗阳痿、遗精早泄、肾病综合征、精子减少不育症、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及眼肌型重症肌无力、骨结核、老年性夜尿增多症、老年性癃闭(编者注:癃闭是以排尿困难,甚至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表现的疾患。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为闭,两者统称为癃闭)、尿后余沥、肾虚腰痛等,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目前临床上多用以治疗肾虚阳痿不育、遗精早泄。

 

揭秘历代宫廷秘传壮阳方——古今种子第一方

  五子衍宗丸是中医补肾固精助肾阳的经典名方,又名五子丸、五子补肾丸,广泛用于治疗肾虚腰痛、阳痿、不育等疾病。早在唐代,五子衍宗丸方剂就成为宫廷贵族养生保健的秘方,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衍”,为广布常流之意。本方五药皆有“子”字,取“以子补子”之义,有添精补肾,滋身壮体和助于生育繁衍后代的作用,故称“五子衍宗丸”。它对男性不育症有独特的疗效,被誉为“古今种子第一方”和“补阳方药之祖”,素有“五子壮阳、六味滋阴”之说,六味即指六味地黄汤。

一、神奇的传说

   话说大唐玄宗年间出了一个仙,此仙名叫张果,因为他老啊,所以后来就管他叫张果老了(即后世传说“八仙过海”中“张果老”的原型)。据《唐书》记载,确有其人,本是民间的江湖道士。他自称生于上古尧帝时候(这老仙至少活了3000年),有长生不老之法。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的丈夫)不时征召他,都被他婉拒了。武则天也召他出山,张果老就在庙前装死,时值盛夏,不一会,他的身体腐烂发臭。武则天听后,只好作罢。但不久就有人在恒山中再次见到他。大周又变回了大唐,唐朝皇帝是姓李的,所以他们个个信道教,那么咱们的大仙张果当然高兴啦。正巧这个时候,唐玄宗派人来召见他,他就高高兴兴去见皇帝。为什么几代皇帝都要找这位张大仙呢?原来皇帝们是想向他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张果老拿出一张秘方,就是“五子守仙方”。要知道当年唐玄宗初识杨玉环时,要比她整整大上三十三岁。唐玄宗已是年逾花甲,而杨贵妃正是二十七岁的少妇。为了满足杨贵妃的生理要求,唐玄宗动用了全国之力,一定要保证皇帝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自从吃了这个五子守仙方之后,唐玄宗才能够一展男人的活力,给后史留下了无限想象的华清池畔的天真烂漫。有人要问现代的诺贝尔奖金得主是否也在服用,那就不得而知。

这个秘方在李唐灭亡之后就流传到了民间了。当然,这并不影响历代宫廷帝王们服用它。最有名的就是宋朝的真宗皇帝,这位因为狸猫换太子和潭渊之盟而名闻天下的皇帝从小身体就弱得很。可是他万千后宫佳丽们身体可不弱,真宗皇上就只好吃药了。太医们一致推荐了五子守仙方。结果一试,果然效果不错。宋以后很长时间里这个配方逐渐被冷落了下来,为什么呢?因为元朝的蒙古皇帝和大明朝的历代帝王们总的来说身体都不错,很少发生要服药来维持正常性功能的事情。

   而到了清朝中叶,却逐渐又被宫廷所重视了。其实说来也很简单,这跟清廷的婚姻制度有关。首先,清朝实行早婚早孕,女孩青春期还没结束就生孩子;另外就是皇族近亲结婚,导致清中期之后帝王体质一代不如一代。同治皇帝的老婆就是他妈妈(慈禧)的侄女。同治皇帝的无后,光绪皇帝的早亡,等等。可以想象他们的性生活也不完美。这个时候单纯给皇帝服用五子守仙方,效果不大明显了。太医们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改进成新的壮阳药——五子衍宗丸,在里面多加了几味滋补药,针对清朝皇帝身体虚弱的特点,不但要补肾也要补身。于是新一代草本伟哥闪亮登场了:在原方基础上加入熟地黄、茯苓、泽泻、山萸肉、山药,又取六味地黄丸之意,有填精补髓、扶阳助阴的功用,配方至今依然被保存在《清太医院配方》之中。

二、组方的演变

   “五子衍宗丸”的处方是:枸杞子400克,菟丝子(炒)400克,覆盆子200克,五味子(蒸)50克,车前子(盐炒)100克。枸杞子、菟丝子可以生精补肾,覆盆子、五味子可以润精生血,加车前子则可以利尿固肾。全方如此搭配就有了补肾填精、疏利肾气、种嗣衍宗之功,对男性不育症、性功能减退和阳痿等病症就会产生较好的疗效。真正名为“五子衍宗丸”的处方可查证的最早出处是明·张时彻辑著的《摄生众妙方》。根据其序言所述,成书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该书“卷之十一·子嗣门”,载有“五子衍宗丸”,药物组成与现在完全相同。方后记载如下:“男服此药,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秘。旧称古今第一种子方。有人世世服此药,子孙蕃衍,遂成村落之说。嘉靖丁亥于广信郑中丞宅得之张神仙四世孙,予及数人用之殊验。”由此可知,此方是嘉靖六年丁亥年公元1527 年从居住在“广信”的一位“郑中丞”的家里得到的,和“张神仙四世孙”有关,应用后非常有效。有人认为五子衍宗丸出自《医学入门》或以出自《证治准绳》,可见均不准确。他们的记录文字,均可追溯到张时彻的记载。

   从道教的《悬解录》看,张果献方确有其事。《悬解录》收录在道教丛书巨著《道藏》的“洞神部众术类”内,其中记载有张果在公元 733 年献给唐玄宗的“五子守仙丸”。五子守仙丸的组成为:余甘子、覆盆子、菟丝子、五味子、车前子,并同时使用了枸杞嫩叶汁、莲子草汁、杏仁、好酒、生地黄汁、真酥、鹿角胶等7 种配料,工艺步骤比较繁复。该方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服食“金石药”后的辅助用药,以“制其阴阳气”,使“金丹气通流于五脏,润泽血肉 ,万毒悉除”。不过在唐玄宗之后的很长时间里,这个五子守仙方的配方一直被保留在宫廷的御医手中,无法被外界得知。

   由唐到宋,北宋《圣济总录》第一百八十六卷“补虚壮筋骨”中收录了与《悬解录》大致相同的记载,只是将方名改为“五子丸方”,记述方剂功效为“通流五脏,润泽血脉,反老成少”。并说“此药又制金石药毒”。与唐代文献大同小异。到南宋时期,出现了包含有现在五子衍宗丸完整组成的处方。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的《杨氏家藏方》卷第九“补益方三十六道”中载有“三仁五子圆”,用于“治血气耗虚,五脏不足,睡中惊悸,盗汗怔忡,梦遗失精,四肢倦懈,肌肤瘦弱,或发寒热,饮食减少。常服养心益肝,生血补气,润泽肌肤,倍进饮食。妇人亦宜服之”。组方为: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柏子仁、酸枣仁、薏苡仁、沉香、鹿茸、肉苁蓉、巴戟、当归、白茯苓、乳香、熟地黄,共16味药。方中所含“五子”已经和现代的五子衍宗丸组方相同只是未独立成方。到了明初,《普济方》(1406年)中录有“五子丸”,载其功用为“主通流五脏,润泽血脉,反老成少,补助元阳”,组成为:余甘子、复盆子、菟丝子、五味子、车前子,仍是唐代“五子守仙方”的一脉延续。从《摄生众妙方》的文字来看,其收载的“五子衍宗丸”并非张时彻所创,在张时彻之前即已应用,并已经被称为“古今第一种子方”。正因为疗效卓著,所以张时彻把它收录在《摄生众妙方》中。在张时彻的《摄生众妙方》刊行25 年后,另一位明代医学家在万历三年刊行了医著《医学入门》,其卷之七《杂病用药赋》中,也收录了五子衍宗丸并赋曰:“续嗣壮阳,麻雀巨胜,打老儿之名甚异,衍宗温肾,玄牡思仙,种十子之德极备。”方后记载:“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补”,与《摄生众妙方》原文十分相近。

   清代中医文献对五子衍宗丸的记载明显增多。清初汪昂著《本草备要》,在卷之二“草部·车前草”中就提到了五子衍宗丸的组方,与今相同。乾隆21年间的《伤寒瘟疫条辨》在卷六“补剂类”中提到“古方五子衍宗丸”时,“五子”之中多了“沙苑蒺藜子”,独少了车前子。不过作者接着写到:“余意加车前子减半,强阴益精,利水不走气,亦犹仲景八味丸用泽泻之义。”可见当时五子衍宗丸的组方已经流传出不同版本,以致作者误认为在五子衍宗丸中加车前子是自己的创见。此外,严云在《增辑汤头歌诀正续集》一书的“补益之剂”中增补了五子衍宗丸,并标注出自《丹溪心法》,恐怕这一错误成为传讹之源,后世多因此而误传。

三、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肾为一身阴阳之根。由于阴阳相互依存并可互相转化,凡肾虚的病症,必有阴阳皆虚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有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的不同,只是由于阴阳虚衰的主次、程度不同而已。五子衍宗丸中的五味药合用,能添补肾精,益肾助阳,又能涩精止遗,补中有疏。本方药性平,而偏于温涩。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本方治证偏于肾阳虚者较宜。以阳痿不育,或遗精早泄,或腰痛,或尿后余沥等为主证,同时兼有头晕耳鸣,面色无华,腰膝酸软,或手足不温,畏寒怕冷等特点。因此五子衍宗丸肾虚精亏皆可疗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五子衍宗丸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有效药物。药理研究显示,五子衍宗丸能保护睾丸生精功能,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有抗衰老、降血糖、抗氧自由基、增强免疫等多种作用。动物实验还表明本方:⑴有抗疲劳作用;⑵能增加性功能;⑶能防止乙醇性肝损伤,防治酒精性脂肪肝。

  据临床报道,五子衍宗丸用于治疗阳痿、遗精早泄、肾病综合征、精子减少不育症、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及眼肌型重症肌无力、骨结核、老年性夜尿增多症、老年性癃闭(编者注:癃闭是以排尿困难,甚至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表现的疾患。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为闭,两者统称为癃闭)、尿后余沥、肾虚腰痛等,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目前临床上多用以治疗肾虚阳痿不育、遗精早泄。

_罗汉_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