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培晨:我和我的猿猴画

 大东村人 2016-02-22
我和我的猿猴画

□徐培晨

自上世纪80年代第一春始画猴,至今已逾30载。30载的艺术生涯中,从我对猴产生好感到操笔画出第一只猿猴,再到完成第一张猿猴画,至今已无从计算在我的画笔下诞生出多少只猿猴、多少幅猿猴画了。

也许是心仪猿猴的缘故,不经意间我便留成了如今的长发大髯,这在外表上和猿猴有诸多相似之处,故周围朋友直呼我为“毛猴子”,亦被尊称为“猿公”。

儿时的我生活在江苏北部的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局限,娱乐节目很少,耍猴便是当时农村较为流行且吸引人的一项娱乐节目。每听到外面镗锣一响,村上男女老少便围拢过来,看着猴被耍猴人牵在手上表演节目。节目多为古装戏,为了增加娱乐性,猴子在耍猴人的强行要求下不断更衣,并做出不同的姿势和高难度的动作,真可谓“才子佳人挥不去,帝王将相一手牵”。当然,猴子是极其不情愿去扮演这些角色的,不过耍猴人挥舞着皮鞭不停地在猴子屁股后面炸响,使得它们本来跑得就快的脚步速度变得更快,慢吞吞的动作变得异常灵敏。

当然,我内心是最不愿看到自己喜爱的动物被这样非人性化地训练的。在众多的村童中间,我对猴子的兴趣最大,观察也最为仔细,它们的一举一动和丰富的表情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猴子给我的印象着实是太机灵、太神气、太通人性了!难怪吴承恩在

《西游记》中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光彩照人的形象———能上天,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能下海,龙宫借宝,万斤定海神针变如意金箍棒。

上个世纪,孙悟空的形象被搬上荧幕,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和外国人,尤其是儿童。记得当时只要《西游记》的主题曲一响,孩子们便会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围坐在电视机旁,全神贯注地观看,发出一阵阵会心的笑声。喜好集邮的人都知道,那版1980年的猴票,由原来面值上的八分钱,早就涨到了万元以上,猴子的魅力太大,真是了不得!

东胜神州花果山离我的家乡不远,那里的山水、草木皆因生长在孙悟空的老家而充满了传奇色彩。登临此地,会有很多“孙悟空的子孙”盛情欢迎。在那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猴和谐相处。那里的山长青,水长流,猴长栖,花果飘香,身临此境,可谓赏心悦目。

1981年的春天,我参加了中国教育部在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全国高校青年教师中国画研修班。著名画家李际科带着我们学院的学生赴四川峨眉山写生。我们由报国寺上行至洗象池,正准备登金顶的时候,忽然在我的面前出现了很多猴子。它们很可爱,与人友善,围着我们要吃的、要喝的。我们便把随身携带的花生米、葵花籽、水果等拿给这些调皮的猴子享用。它们还趁机爬到我的头上、肩上、手臂上、腰上、腿上,俨然把我当成了树,爬了我满满一身,与我嬉戏。

徐培晨:我和我的猿猴画

猴子不怕我,我也对猴子产生了浓浓的爱意。与猴子们的缘分,让我选择了“猴”作为自己绘画的主攻题材。刚开始的时候,我用的是工笔表现形式。先用细笔单勾出猴子的五官、手脚、臂疣,再视猴身的起伏高下,勾出毛丛,然后渲染多遍完成。中国的工笔画有个好处,画得细,可以深入细致地表现对象。这种表现形式主要运用在我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中,进入90年代后,我的猴画主要以写意的形式表现。写意形式最大的特点是概括,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一笔两笔写出头颅、手臂、胳膊,身体除了五官之外,皆可简约写出,唯五官,尤其是眼睛,须仔细深入刻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神情的表达,可以传递出被表现者的情绪、神采。因此我在表现猴子的灵性时,除了对肢体的抽象表达,重要的是对五官中眼睛的刻画,虽寥寥几笔,却能生动地表现出猴子机灵、聪颖的天性。

为了画猴,我把中国美术史中所有关于此题材的画家及画法做了详尽的分析、总结和定位,以确定自己在这个题材中所要拓展的领域。宋代易元吉为猿猴画开山鼻祖。限于那个时代表现手法相对单一以及森林中见到的仅有猿、猕猴之类的原因,故其在表现种类和手法上受到很大的局限。而今,随着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考察,发现的猿猴种类已达两百多种,仅中国就有18种之多。原始猴类如懒猴,叶猴类如金丝猴、白头叶猴、黑头叶猴、灰叶猴、平顶猴、熊猴、红面猴,长臂猿如黑长臂猿、反掌长臂猿、白眉长臂猿等,它们分布在各名山大川之中。

黄山中著名的孕猴谷聚集着原生的短尾猕猴,为黄山增添了无尽的趣味和无限的生机。我喜欢冬天去黄山,也喜欢画雪中的猴子。冬季到来之时,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只要当地人一喊,成群的猴子就会从山谷、丛林中蜂拥而出,前来会餐。喂的食物通常为玉米,猴子们你争我抢,各种姿态尽显。

而我这个时候所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用笔墨去表现它们,在作品中再加上它们赖以生存的山石林泉为背景,一幅幽美的画卷便展现在面前。

河南济源生活着数千只猕猴,我也曾到那里体验荒山野岭、群猴聚栖的野逸生活,深入了解它们的习性,以便在画卷中更细致、深入地刻画它们。真是“不入花果山深处,怎知猿猴如许”。

海南的灵水猴岛也生活着很多的猴子。那里山泉很多,猴子可以尽情地嬉戏。它们爬到临泉的树上,往下跳入水中,溅起朵朵浪花。小猴在水里游泳,将身体沉入水中,透过清澈的水可以看到它们如鱼一样在水中行进,姿态万千,非常入画,这些在我的画笔下都有深入、细致的表现。

有一年年初,我与几位画友去西双版纳写生,途经野象谷的时候,看到一对白眉长臂猿悬在离我们只有两米多的树枝上,做各种姿态表情的“表演”。公猴为黑色,母猴为黄色,在浓密的热带雨林中用手臂攀援,摇曳着树枝,发出沙沙的响声。我盯着它们,它们也回视着我,相互做出友好的回应。我们就这样相互凝视了一会儿。看我对它们非常友好,便对它们的同伴发出呼唤的叫声。瞬间,森林的上空悉悉索索,树枝晃动,像旋风一样,数十只长臂猿骤然而至,每只都发出叫声,组成森林的合唱团,欢迎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其声悠扬激越,弥漫在森林的上空,泠泠不绝。

自上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除了在大学授课致力于学生的培养以外,其他精力主要集中在猿猴画的创作和研究上,前后出了三十多本专著,办了数十次画展。多年来,我对这一专题用心用力,记录下点点滴滴,积累了一张张作品,日积月累,渐次增多,先后出版了《徐培晨画集》《徐培晨国画猿猴大观》《徐培晨国画猿猴集》《徐培晨画猴百图》《画猴技法述要》《名家画范——徐培晨教你画猿猴》《近现代名家画集——徐培晨卷》等三十余部画册。

“一路走来,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画猴是我最大的乐趣,我与猿猴之间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情缘。(附图为徐培晨作品《百年苍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