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弢:构建“主动管理”型投后管理模式

 cindyyin2015 2016-02-22

从长远来看,这对于投资机构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是有绝对意义的。在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下,粗放型的投资方式和博概率式的投资策略将很难带来理想的投资回报,只有在科学的投资决策基础上,通过对每一个项目精细化的管理和培育,才能有效提高投资收益率

投后管理是私募股权投资业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涉及到投资者与被投资企业之间关系的维护,更涉及到每一个投资项目的退出效果。但在实际当中,投后管理工作难以直接体现经济效益,从而往往被不少投资机构所忽视。

之前我曾经提到过,作为财务投资人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与被投资企业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潜在矛盾,主要源于私募股权投资是附带退出安排的一种投资方式,需要在有限的投资期限内完成投资项目的增值并退出获利,而这一点未必是被投资企业所愿意认同的,如果被投资企业需要在短期内调动更多资源去满足投资者的目的,甚至透支长期发展的能量,则更难以被接受。

基于这种潜在的矛盾,通过有效的投后管理方式,构筑投融双方之间良好的共存关系,并在双方的利益目标之间寻找平衡点,更加显得重要。投资者如果对被投资企业不管不问,任由企业自己发展,只等着最后退出,这只会放纵被投资企业,让企业忽视投资者的合理利益要求;而如果投资者对企业管得过多、过严,事事都要插手,或者粗暴地与企业纠缠对赌协议,又只会进一步激化双方的矛盾,并使企业的发展路径发生动荡。

目前多数投资机构的投后管理模式还是过于简单,主要是有限地参加被投资企业的董事会和股东会,参与一些重大决策的讨论,或者要求企业方定期出具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片段式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信息。再有就是催促企业加快筹备上市的进度。这种相对初级的投后管理模式其实效果有限,因为双方的沟通并不及时和顺畅,企业会倾向于做做场面文章,应付投资者。

部分投资机构建立了专门的投后管理团队,对投后管理的模式也进行了优化,比如安排专人到被投资企业定期进行培训,帮助企业提升规范性、更有效地筹备上市等;或者是定期组织聚会,召集所有被投资企业共同交流,为被投资企业之间提供交流平台等等。这些优化的投后管理模式能为企业带来一些实际的帮助,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对于企业需求的针对性不足,难免会流于形式。

当然更理想的方式是投资机构直接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各种资源,帮助企业提升经营能力、加快发展速度,这一点最容易为企业所认同,以至于现在很多企业在融资时就言必称“要资源”,只有钱的投资机构似乎极不受欢迎。可事实上每一个企业在发展中所需的资源因素千差万别,要让投资机构为每一个被投资企业准确提供所需资源,其实并不现实。而企业自己是否清楚地认识到需要什么样具体的资源,是否真正能用好这些资源,恐怕也并不确定。

对投资机构来说,做好投后管理也不等于简单迎合企业的需求,更在于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管理机制,真正引导和帮助企业发展。这是我们探讨所谓“主动管理”模式的根源所在。

所谓“主动管理”型投后管理模式,核心在于投资机构摒弃被动和简单的投后管理方式,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被投资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干涉企业具体经营活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引导企业按兼顾彼此利益目标的发展战略路径前进,并为这种发展提供充分的帮助。对于投资机构而言,要有主动“经营”每一个投资项目的意识,通过自己对于被投资企业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不断修正企业在发展路径上的偏差,理解企业所存在的短板,并帮助其补缺,从而实现投资项目持续发展和增值的目的。

具体来说,投资机构应当从投资决策做出之前,就应当对拟投资企业的发展思路、战略规划、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资本运作计划等方面的问题做出清晰的判断,并与拟投资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达成一致意见,以此作为完成投资和实施投后管理的前提。

完成投资后,投资机构应当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持,引导企业按既定战略和计划,逐项分解目标并不断落实,并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主动引导、督促和帮助企业实现各项计划目标。

在这其中,最关键的地方是更具有针对性的投后管理内容和沟通方式。

一方面,投资机构应从战略制定和适时调整、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不断对企业补强,并立足于提升企业规范性、协助制定和实施企业持续融资计划及上市筹备工作,逐一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督促和帮助,让企业跟得上投融资双方预先设定的发展节奏,同时使投资机构能实质性掌握企业的方向、步伐、进度以及重要的经营数据。

另一方面,对于所谓“资源”的提供,投资机构不应当限于自身所能掌握的一些资源条件,更应当担负起类似于资源对接平台和资源合作的组织者的角色,通过自身的关系积累和行业影响力,为企业在人力、技术、渠道、市场、资本运作等多方面的资源需求提供可能的对接和引入,同时,投资机构也应当为企业在各种资源的使用上提供合理的建议,帮助企业引入合适的资源。

“主动管理”的模式,难点在于如何做到对企业在投资后的运转进行更大幅度的“管理”,而又不干涉具体的经营事务,做到在方向上的引导、督促和对具体工作的帮助、提升,而不是对经营活动指手画脚。投资机构需要让企业感受到真正付出努力的帮助,从而放弃抗拒感,与投资机构之间建立真正合作的态度,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掩藏问题。

这样的投后管理模式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无疑是更大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强化投后管理的水平,建设更为有力的投后管理团队,并强调对多种知识、资源的积累,以及有效的沟通模式。这势必会增加投资机构的运营成本,并牵扯更多的精力。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对于投资机构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是有绝对意义的。在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下,粗放型的投资方式和博概率式的投资策略将很难带来理想的投资回报,只有在科学的投资决策基础上,通过对每一个项目精细化的管理和培育,才能有效提高投资收益率。

张弢是北京明业金富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者:张弢】(编辑:chenju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