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视孩子,只是视疲劳那样简单吗?

 为什么73 2016-02-23

小二导读Abstract

小时候,戴眼镜的同学很少,个个看起来很有学问的样子,所以一直有个缺心眼儿的想法:我这一肚子学问,竟然不近视,不能戴眼镜,太郁闷了!长大以后,才知道有多少人曾羡慕你不曾近视过的眼睛……

今天,和大家分享田原老师与中医眼科名家沙凤桐老师的对话。沙老师有个观点,眼睛与肝对应,与郁闷、紧张、“压力山大”的生活有关。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越来越多的近视、弱视孩子,只是视疲劳那样简单吗?——



近视孩子,只是视疲劳那样简单吗?

采访人|田原  受访人|沙凤桐

田 原:在眼科临床这么多年,您认为现在眼睛的问题多数出在哪儿?

沙凤桐:如果要从人群来说,小孩是用眼不当,出现近视,屈光不正的多;中青年用眼过度、不惜护眼睛、视疲劳多;老年人多眼干涩、眼疲劳、老年眼病。

田 原:这些眼病的情况和过去有差别吗?

沙凤桐:应该差不多,但是儿童有点不一样。 四五十年前没有这么多近视的。为什么?现在近视的孩子这么多,我觉得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可能小孩偏食了,说是营养好,但容易偏食,反而不好。社会因素就是孩子负担太大,一个是作业,一个是荧光屏,孩子没有时间出去玩,户外活动少。出去玩呢,看起来是玩,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休息,尤其对眼睛来讲。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圈在一个视野视距不超过5平米的水泥盒子里,教室可能稍微大一点,但横向也不够。

孩子的眼睛不看远处,他的晶体和睫状体,就老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收缩着不能松弛。户外活动少了,再加上看电脑,看荧光屏距离又近,又费劲,老是处于一个视力紧张的疲劳状态,不近视才怪呢!

田 原:原因都在生活细节。

沙凤桐:对,所以现在不仅要抓视力保健,还要抢救假性近视的孩子,趁眼睛还没发育定型的时候,及时治疗,防止他往真性近视的方向发展

田 原:近视眼多了,眼镜也随之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戴隐形眼镜,您怎么看待这种方式?

沙凤桐:您可以走访所有的眼科大夫,不管中医还是西医,如果他不带有其他因素,都会告诉你,最好不要戴隐形眼镜。眼科大夫自己一般也不带。除了个别爱美的人和工作需要,比如打篮球的人,还有演员,这些人是没有办法。

田 原:长期戴隐形眼镜,对眼睛有多大的伤害?

沙凤桐:主要是对角膜的伤害,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在伤害,这是在角膜上盖上一层异物啊,虽然现在研究要让它软一点,透气好一点,摩擦少一点,但是再怎么软它还是要有个型啊,再软的话一捏就瘪了,度数就没有了。摩擦呢,眼睛它是老动的啊,动了就不可能没有摩擦。

田 原:广告铺天盖地,把善意的提醒都淹没了。话说回来,其实中年人的眼睛也不能幸免,很多人用眼过度、用脑过度,甚至用心过度。

沙凤桐:对,所以我调治中青年眼睛不适时,不单纯治眼,用调肝、疏肝的药特别多,对他的精神进行调整。按中医来说:肝喜条达恶抑郁。让他一解郁就没事了。

但是我要提醒一下:尤其是搞写作,搞电脑的,眼睛反复性发炎、干涩、发痒,甚至视力下降,这种眼病恰恰是叶落知秋,应该引起注意,必须引起重视。

中医通常对这种病症的辨证定位是肝、脾。因为肝开窍于目,主情志的条达。妇科有一句话叫作: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就是说,有一些说不出来的话,非常不痛快,会造成女子月经不调,多指的是情绪不舒畅。实际上,工作的紧张和任务的负担都会影响到肝气的舒畅。

第二就是脾,脾主湿而恶湿,它也会被湿气困滞。

这两脏的一些功能失调容易引起两种病症,一个是血分有热;另外一个就是湿气排不出去,出现湿热的症状,比如视物模糊,抱轮红赤等,就是虹膜睫状体炎的表现。这个炎症不是细菌性、病毒性炎症,而是一个过敏变态反应。这些人往往有病史,不是所有的,但大部分有,比如风湿、类风湿、硬皮病,还有一些过敏因素。也就是说,按西医的解释,虹膜睫状体炎跟免疫机能有关系,恰恰这种解释从现象上就比较符合“肝主疏泄、肝藏血、脾主运化、脾主运湿”这些观点。

田 原:所以您对眼病的治疗大法以调肝脾为主。

沙凤桐:常理上多是从肝脾调理,但具体情况也不一样,有的人兼有风,有血热,还有很多不一样。还要了解他的脉象、舌苔,根据全身的症状,最后综合在一个大框的范围下,就这些具体情况融合成一个治疗方案。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可能还不一样,发作期和平稳期的治疗重点就不同。

田 原:对很多中年人来说,中医的疏肝利湿会很有疗效?

沙凤桐:见效挺快的。我在香港看过很多虹膜睫状体炎的病人,反复发作,如果原来一年发两次,经过调理,可以减少到一年一次,或者原来三个月发一次,调理到半年发一次,就是有效了。有些病人是长期病,过去反复使用激素,导致身体功能失调,花的时间要多些。用多了激素会有许多副作用,内分泌失调、身体发胖等等。中医没有这些问题,能够减少发作次数。

这个病发作一次,视力就会被影响一次,反复的发作甚至会引起继发的青光眼、视神经萎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