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力忠| 新年贺喜 起于方寸

 石月湖 2016-02-23



《中国美术报》第007期 公共艺术 B08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赵力忠

老顽童·小贺卡

在各种通讯工具如此发达、快餐文化泛滥的今天,每逢佳节之时,祝福竟成了一条条吉祥又押韵的转发短信,独家订制的情谊越发珍贵了。偶闻中国国家画院赵力忠老师多年来每每新春佳节,都会亲手设计绘制一帧贺卡赠予亲友,顿觉难能可贵,遂前去拜访,一探究竟。



据赵老师回忆,第一次做贺卡是1960年。那时在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受了老师们做贺卡的启发开始的。从此,贺卡成了赵老师每年的新年小项目,这一做就是几十年,乐此不疲。前几年,赵老师眼睛不好,有两年耽搁了做贺卡,可心里却一直惦念,眼睛一经好转就又开始了。

赵老师颇为得意地说:“老朋友们还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每年都会互相送,而且必须是自己亲手设计的,金钱买的来礼物,买不来情谊,这些贺卡就是一份份真情和祝福,珍贵的很呢。”

赵力忠 1991 年贺卡 砖刻拓印



赵力忠 2014贺年卡 丝网版印


老人家小心翼翼的从柜子里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每一年收到和制作的贺卡都分类存放,一打一打用信封包着。赵老师很是珍爱他的这些宝贝:“看,这个是上一个猴年的时候,广军送我的,他做的东西可有深度呢,猛一看能逗乐你,品一品又都是哲学,都是他的观点,是他对社会现象的看法。那一年非典刚过,他借用了孔子的话‘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整了个‘非典勿近’。”说完便哈哈大笑,像个顽童,不住地说这都是小智慧呀。


广军 2004贺年卡 水印木刻


 只说这年代人心浮躁,世态炎凉,却不知竟有这样一群人,不声张、不卖弄地在传递着那份真情,传递着那份精神。这是机械化大生产里的一份温度,是固执又可贵的老传统。赵老师聊贺卡时,眼睛里一直闪着光,翻翻书,又翻翻报,试图把所有有意思的贺卡都拿给我看,直把自己乐了个通透。他告诉我:“有一年,我把收到的卡片贴了满满一墙,看着这些卡片就能想起这一个个的人来,广军、李松、齐·巴雅尔等,都像在跟前一样,心里暖。要说这小卡片的意义,这可算一个。”



广军 2016贺年卡 水印木刻


李松 2016贺年卡 纸本水墨

小贺卡里有玄机

说起今年的贺卡,赵老师可得意得很呢,其中动了不少小心思,直让我猜猜里面暗藏了什么玄机。这张猴年贺卡谓之有古有新,贺卡封面有一副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辞海》上记载,是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乃是楹联的起源。贺卡卡心是一幅丝网版印的剪纸图案,中间的福字借鉴了山西剪纸的图样,猴子和仙桃则是陕西剪纸的图样,四个脚的云纹乃是运用了“重典雅、工精致、近画理”的薄意雕手法,此谓之古。手写的祝福语也是简约而不简单:“过年好”和“一切都好”两句,看似平常,其实是2016年两部贺岁片的名字,此谓之新。称他老顽童当真不假,怎料得他把一张贺卡想得这样周全,一点一划均有出处。


赵力忠 2016贺年卡 丝网版印(封面)


前几年因眼疾不能画,赵老师便用书法的形式写了一些贺卡,仔细看看也颇有意思。竖着看为“新年好”三字,横着读来则是“牛年牛”三字。简简单单,却又暗藏着小幽默,小玄机。赵老师说:“贺卡的形式其实很多样,版画、国画、篆刻、剪纸,亦或是写几个字,只要用点心思,都是很好的表达。”


赵力忠 2009贺年卡 筏纸书写


赵老师的夫人田宏老师说:“这小贺卡首先是表达一份情谊和祝福,再就是讨一份静心,我们每年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设计、画稿、制作,一张张写,一张张寄,很花时间,却也是很静心的一件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