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家胡希恕:中医是从长期与疾病斗争中来的

 yinyuting123 2016-02-23


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理论有独到认识,其认为中医是在实践中产生,并提出了中医治病的一般规律等。经方和以《黄帝内经》所代表的医经体系理论不同,仲景是汤液传人等。


有很多同道刚刚接触胡希恕经方医学,下文是胡希恕先生当年讲解《伤寒论》的录音文字稿,期望能从老先生当年朴实的言语中获得学习经方的正能量!


就说是这个书(《伤寒论》)啊!(有几种看法。)这个书是圣贤留下的,张仲景也算医圣了吧,这是一种看法,这就是所谓的古典经文。那么又有一种看法,说这个书叫《伤寒论》,那么主要就是论述伤寒了,不能治杂病。


你像李东垣说《伤寒论》是不能治内伤的,说张仲景长于治外感,认为就是不长于治内伤了。还有的说《伤寒论》所载的方剂都是古方,古方不能治今病,上次咱们还有人提这个问题。


这些说法呀,统统是错的。


我们解答这个问题呢,就得对这个书怎么来的(进行了解)。那么我们才能有一个正确的看待方法,那么这就不能不谈中医的发展问题了。


中医的发生、发展是比较久远的。这个书在张仲景那个时候,距现在快两千年了,大概是一千六七百年。而且这个书有这么完整的体系,可见中医的发展还要早的多。



由于那么早,所以中医的这个辨证施治这套东西不是在某一个基础理论上研究出来的,像今天西医那样,它绝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时代,大家都可以想象出来,限于科学水平它不可能。


而且又没有什么好的器具,想要对病变的本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是不可能的。那么只能在人身的反应上,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证候,在这个上面想办法治病,中医的开始是这么来的。


这么来的,你们想一想这是很不容易了。


这个时间的经过是相当的长久,是经过很多个人体,很长一段时间,逐渐地观察,逐渐地实践,他(古人)也在这个疾病上看出了一些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一般的规律”。


那么什么是“一般的规律”呢?咱们这个书就要讲了,这个六经就是的,它说六个类型,(还有)八纲,这都是一般的规律,就是疾病基本是共同的,它都有一般的反应。


那么古人经过很长的时间,他得出很多的结论,尤其首先得出的是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结论,那么在这种一般的规律上他想治病的方法。当然那个时候也是试验,那个时候就是先从试验来的,他逐渐地试验来试验去,做出了一种很可靠的结论。


记载这些结论的书较早的就是《汤液经》。《汤液经》这个书出现的尽管晚,但是发展最早了。古代这本书叫《伊尹汤液经》,意思是说这个书是伊尹作的。伊尹是商代宰相,这个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以前旧社会,封建时代作书的人也不知道中医是谁搞出来的,但那时候结论是很清楚了,那么只能说是圣人,就像咱们这个《本经》弄到炎帝身上了。


咱们讲《内经》,说是岐伯和黄帝,都不外乎是皇上宰相这一帮人。他们是天呀!生而知之嘛!这是错误的,这是歪曲历史。实质的作书人呢,他也不准是反动,可是他的确也不知道,他不是一个人。


所以中医的发展,不是一个时代,更不要说某一个人了。无论是伊尹,或者张仲景,他都不可能一个人完成这么一个东西。所以中医学简单的说就是从这个疾病斗争中搞出来的。


那么张仲景这个书呀,它是从《汤液经》来的。


这个在《甲乙经》中就有,他说:“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同时在这个书,我们现在这个本子里,全把王叔和那套东西给拿掉了。


他这本书有《伤寒例》,《伤寒例》是由王叔和作的。王叔和搜集仲景的旧论,他搞了这个书。那么他也说是“仲景旧论,脉证声色,真方,有神效者”,他就是基于这些东西“拟防世急也”,就是这个时候有的。


那么仲景他也不是杜撰的,他是对《汤液经》,说他论广,他有所发挥,这是肯定的。那么我们想象《汤液经》这个书,它就好像《本经》,比如说桂枝汤,桂枝汤底下就有了太阳病什么情况之下来用它,是这么一种德行(情况)。(《汤液经》)总是以方剂为主的,一听这个名呀,叫《汤液经》。


那么张仲景呢他就不是用这么办法了,他是把方剂搁到一个病上,你像这个《金匮要略》,像“水气病”啊,“痰饮”啊,针对一种病,那么这种病里头需要哪个方剂,他就把这个方剂拿来。可是方剂的这种应用,是依本《汤液经》,只是方法不一样。那么我们这个《伤寒论》也是,它是治伤寒。


我们中医说的这个“伤寒”,它是不局限于伤感外寒,它是广义的,凡是这样热病之属,都叫伤寒,我一会讲你就知道了。他是拿出这么一种病,而用《汤液经》各个方剂,征引很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