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团扇绢本赏

 憨痴呆 2016-02-23

今次整理出博物馆藏团扇(纨扇)绢本,与君共赏,是为“团扇歌”图补。

其中绢本点评皆出自书画研究者之手,在此予以致敬。

团扇绢本赏

南宋 林椿《梅竹寒禽图》 绢本 设色 24.8cm×26.9cm 上海博物馆藏

红梅翠竹,残雪未消,寒雀刷羽枝头,神态生动。竹梅为双钩填彩,而雀则用细毫写羽毛,写实逼真。

团扇绢本赏

南宋 陈清波《瑶台步月图》绢本 设色 25.6cm×26.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中秋仕女拜月的情景。天空清虚高远,祥云绕月,月下景色空朦。人物衣饰为典型的南宋风格,用笔轻润,敷色雅致。以高台色深厚重的栏杆,衬出人物纤秀婉约的形象,风格清新动人。

团扇绢本赏

宋《夏卉骈芳图》绢本 设色 23.7cm×25.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款识。钤印一方,印文模糊不辨。裱边钤清乾隆皇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玺印2方。

此图表现暖风薰醉,群芳争艳,馥郁的花香似从画面中扑鼻而来。锦葵红艳,栀子洁白,百合娇黄。画家不仅工致入微地刻画出花瓣的丝丝纹理和叶片的缕缕筋脉,而且在设色上也力求逼真贴切,锦葵用白粉勾染花朵,并着曙红色由花心向外渐次晕染,丰富的色调变化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渲染出鲜花的生命活力。叶片着色虽较轻浅,然用水晕的方法表现出绿色的深浅变幻,显示出夏日的无限生机,也烘托出群芳的明媚娇艳。

团扇绢本赏

宋《秋兰绽蕊图》绢本 设色 25.3cm×25.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款。鉴藏印钤“明安国玩”、“交翠轩印”、“仲珪”3方。

图绘秋兰数茎,兰叶修长劲挺,兰花吐蕊,清丽雅逸。兰叶用双钩填彩法描绘,笔触粗重劲利,以深绿填彩;花蕊用白粉加淡墨点画,墨、色交融。构图简洁。

团扇绢本赏

宋 林椿《葡萄草虫图》绢本 设色 26.2cm×2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款识“林椿”。无鉴藏印。

图绘葡萄累累垂挂,蜻蜓、螳螂、蝈蝈、蝽象伏于藤蔓绿叶间,画家以小幅的画面抒写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致。昆虫以双勾填彩法绘制,用线刚柔相济,既准确地勾勒出秋虫或动或静的各种体态和神情,又将昆虫翅膀的轻薄或外壳的坚硬等不同的质感表露无遗,显示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精于细节表现的绘画功底。在色彩上,敷色轻淡,深得造化之妙,葡萄藤的藤尖点染红色以示其新生初发之嫩,叶子的边缘略以褐色渲染,表明叶片饱经浓霜重露之貌。这种合乎自然规律的晕染与其求实写真的线条相得益彰,具有宋代院体工笔画的鲜明特色。

团扇绢本赏

宋 马麟《秉烛夜游图》绢本 设色 24.8cm×25.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此图取材自苏东坡海棠诗:“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绘夜色掩映的深堂廊庑,茫茫夜色中庭院烛光高照,映照园中海棠盛开。一士人据太师椅当门而坐,品味幽静月夜良辰美景。

团扇绢本赏

宋《牡丹图》绢本 设色 24.8cm×2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款。钤鉴藏印“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

图绘牡丹花后魏紫,花冠硕大,重瓣层叠,娇艳华贵,左右以绿叶相衬。花瓣层次丰富,刻画入微,先用中锋细笔勾花瓣,然后用胭脂红层层渲染,以浅黄色点花蕊,以花青汁绿染花叶。此图页精工富丽,美不胜收,构图丰满,设色艳而不俗。

团扇绢本赏

南宋《丛菊图》绢本 设色 24cm×25.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款。鉴藏印钤“藤仙馆书画”、“云谷”、“华宝有”,另有一印残。

图绘秋菊一丛,红白相间,繁枝茂叶,生机勃发,不见肃杀秋意。花瓣用中锋细笔勾描,再以朱红或白粉晕染;花蕊用细笔点出;茂密的叶片或用赭石、或略入汁绿、或稍加藤黄染出,以示老嫩不同的色彩。花之欲开、盛开、将残,叶之翻卷及明暗向背,刻画得恰到好处。画风工致细腻,构图丰满,繁而不乱,密而不窒,设色艳而不俗,为南宋写生画佳作。

团扇绢本赏

宋《出水芙蓉图》绢本 设色 23.8cm×2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款。有残印一角。裱边贴签:“吴炳出水芙蓉”。

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布局、设色端庄大气,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气质表现得十分完美。

莲瓣的描绘技法类似后世的“没骨”法,不见勾勒之迹,渲染出花瓣既轻盈又腴润的质感。画家的写实功力极为扎实,每片莲瓣的形状、角度、色泽和光感都安排得无懈可击。至于瓣上红丝、蕊端腻粉,也一一仔细料理,微妙之处,使人叹为神工!

旧题吴炳绘,无据。存《名笔集胜》册中。《虚斋名画录》著录。

团扇绢本赏

宋《胆瓶秋卉图》绢本 设色 26.5cm×27.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款。鉴藏印钤“交翠轩印”、“神品”、“子京父印”、“项元汴印”、“项墨林鉴赏章”、“张则之”6方。

图中瓶架上置一蓝釉长颈瓶,内插菊花。花朵施以勾勒填色法,花叶用没骨法出之,刻画自然细腻,渲染柔和润泽。秋菊艳丽而不失于秀雅,此图为南宋写生画中的优秀作品。

团扇绢本赏

宋《青枫巨蝶图》绢本 设色 23cm×2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款。鉴藏印钤“大观”葫芦形朱文印以及“石渠宝笈”、“乐善堂图书记”、“重华宫鉴藏宝”3印。钤清乾隆、嘉庆二御览印。

图左下方伸出嫩绿色枫树一株,枝叶婆娑。一只赭黄色巨蝶从右上侧凌空飞临,与枫叶构成平衡的对角关系。更有鲜红色瓢虫伏于枫叶之上,十分俏皮。画风高度写实,细致入微。画法的特点一是细线勾勒,笔若游丝,使蝶与枝、叶的形态皆极为轻倩灵秀;二是设色淡雅明快,红、绿、黄对比鲜明,给人以清新出尘之感,不落浓艳俗套。

存《纨扇画》册中。《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团扇绢本赏

宋 马麟《橘绿图》绢本 设色 纵23cm×23.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款识“马麟”。钤明代项子京朱文鉴藏印4方:“项子京家珍藏”、“墨林秘玩”、“神”、“品”。裱边题签:“南宋马麟橘绿图”。

图中橘子由绿转黄,满压枝头。画家以粗细匀整的用笔流畅地勾画出橘叶的外形轮廓,并以黄绿色填涂叶面,叶片虽然不多,但其充满生命力的色彩为画面增添了几许活力,而侧、转、反、正的种种姿态又为全图带来灵动的节律。橘子的画法一改平涂晕染,直接以笔着色粉戳染成形,从而生动地表现出橘皮粗糙不平的质感。虽然画作历经磨损,许多白色粉点已经剥落,并露出了黄色的绢底,但仍然可见马麟的非凡技艺。

橘子又称香圆,寓团圆之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画院画家林椿创作的一幅《橙黄橘绿图》与本幅在构图及橘、叶的表现技法上均相同,可见此类题材及画法在南宋画院较为普遍。

团扇绢本赏

宋《碧桃图》绢本 设色 24.8cm×2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款。钤鉴藏印“于”、“腾”、“阿蒙精赏”3方。

图中盛开的碧桃红白相映,枝叶扶疏,娇柔妩媚。虽然画面上仅绘桃花两枝,但它的繁花簇簇、苞蕾盈枝则透露出浓郁的春意。花瓣用多变的细线条勾描后再以白粉或粉红色多层晕染,嫩叶用细红线勾轮廓和叶筋,然后填以花青和汁绿。整幅画面赋色淡雅,自然生动,体现了宋代册页画小中见大的风貌。

团扇绢本赏

《京畿瑞雪图》传为唐人作品 绢本 设色 42.7cm×45.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款识,右裱边项子京题:“唐云麾将军李思训画京畿瑞雪图,宋宣和御府藏物也,定为神品第一。古胥山樵项圣谟获于梅花和尚塔前,得秘玩焉,百金亦勿与易。”

裱边钤收藏印“平书珍赏”、“平泉书屋主人审定印”2方。

扇面绘雪景楼阁,山水重青绿敷色,画法古拙,明显带有所谓李思训父子“金碧山水”传派的特点,与故宫收藏的另外两件传为唐人的楼阁作品《宫苑图》卷、《九成避暑图》页画风相近,并都曾被题为李思训作。这三幅画在清代以前均未见著录,也缺乏早期的收藏印记和题跋作为断代的佐证,而且目前尚无公认的唐代同类作品可资比较,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其勾勒填色为主的质朴画法和追求简古的生拙风格便简单地断定为唐人作品。正因为缺乏断代依据,这三件作品的时代归属在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看法。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画面上大量古代建筑所反映出的宫室形制来判定作品的创作时代就成为较为科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学者将画面中建筑装饰的细部,如:琉璃瓦、格子门、木牌坊和斗拱的形制作为“详辨古今之物,商较土风之宜”的有力物证,认为这三幅画所表现的建筑群非唐非宋,进而得出结论,断定它们不是唐人的作品,而是南宋“临安以外地区或民间画家所绘的装饰画”。

团扇绢本赏

五代 周文矩《水榭看凫图》绢本 设色 24.5cm×26.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其画中描绘了春夏之际,临水宫榭外,假山边桃花盛开,竹叶茂密;榭顶前,不见高树,却有无数长满绿叶的柳枝,一位贵族妇女专心致志的注视着塘中的嬉戏的游凫,整个画面生趣盎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