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葫堂●名师风采】观刘怀勇教授花鸟画创作有感

 涤砚堂 2016-02-24

11月8日至9日,刘怀勇教授利用周末时间,课堂内创作八尺对开八条屏花鸟作品。刘老师现场教学,边画边讲,从构图、形式、笔墨、意蕴,点线形质、物象塑造,从大的画面虚实、开合关系,到小的细节处理,为同学们讲解和示范。作品尺幅巨大,物象丰富,笔墨酣畅淋漓,为刘老师精品力作。观看刘老师作画,同学们感悟良多……


图为刘怀勇老师现场创作图片


题款、铃印


作品完成,老师小憩


作品聚焦


刘怀勇老师示范作品局部

题款释文:大福禄图。余善喜画此葫芦也。何耶。盖因其糊涂者也。余非聪明者。苦苦卅年以中国画。书法。传道授业。不图市井之发达。远远不及聪明者富也。然余有千百个学生。他们如葫芦一样遍布大江南北。又卅年后。皆大葫芦也。


落款释文:岁次甲午深秋。怀勇。印文:刘(朱文) 怀勇(白文)


学习感想

九届学员:李寒冰

近日,刘老师为我们示范了写意花鸟。老师作画,潇洒大气,酣畅淋漓,画面气势磅礴,沉着痛快,大家风范尽现其中。第一次近距离感受老师作画,受益匪浅,深有感触。结合近期的学习,我认为要成为写意大家,至少应具备七个要素:1传统。传统是土壤,脱离传统的写意不能称之为写意,只有“继承”才能“创新”;2学养。如果传统是“土壤”,学养就是“肥料”,只有在多种“肥料”的滋养下,才会结出丰硕的艺术果;3勤奋。“废画三千”,没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学习精神是成不了大家的。学习是积淀,更要会学、得法、善悟;4才情。艺术家需要高天分,更需要真性情,唯真则善,唯善则美,有“真”方可创造“大美”,写意画家更需要“感性”,要做“性情中人”;5人品。人品即画品,人品修为决定作品格调,高下立判。没有人品的画家只可谓之“画匠”,永远成不了“大家”;6时代。“笔墨当随时代”,任何事物都有其鲜明时代特征,艺术更是如此。在传统基础上,融合各种现代艺术因素,借鉴,吸收,体现时代风貌,也就实现了“创新”;7风格。在以上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才有可能行成“风格”,风格为自然形成,而非刻意为之。风格要体现“大风格”,不同作品又要变化,体现“小风格”,风格太固定,则会墨守陈规,陷入“程式化”


九届学员:李虹坪

这两天近距离观赏刘老师创作八尺花鸟条屏,感悟良多,思想上对中国画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谈一下我的观画感受。1.中国画追求气韵生动,讲究骨法用笔,作画首先要立气,定势,气立而骨立,线随气走,势线生,无此,画面黯然,聊无生机,更无气韵可言。2.中国写意画以神写形,抒发心中逸气,体现人格魅力,大刀阔斧,淋漓尽致,但精微处还是要细心收拾,尽量使画面丰富,充实,耐人品味。当然,心收拾决不能是小心的描画。刘老师作画大气磅礴,具有大气象。由此可知,作品的大气与否,取决于作者的心态,思想,品格以及修为,胸有成竹而又胸无成竹,否则,下手看似大气,其实只是糊涂乱抹而已。3.观刘老师作画,深深体会到书法用笔的重要性。线,面,点都蕴含了书法的存在,画面具有很强的书写性,真实的流露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4.笔墨是中国画的表现语言,笔墨形质的处理是中国画品质的关键所在。线是统领画面的灵魂,通过积,揉,泼,破,皴,擦,点,染,形成浓淡干湿,大小虚实,方圆曲直等不同形式的对比,达到厚重,圆浑,华润,丰富的艺术效果。5.纵观刘老师所画几幅作品,构成的形式感很强。通过点,线,面不同比例,不同形态的有机组合,形成了大的黑白灰及虚实开合的画面关系,有势,有韵,有情,有貌,别具深度和品味。通过观赏刘老师作画,讲解,收益匪浅。我感觉,观看老师示范,一定要边看边思考,认真体悟,深入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会有更大的收获。



九届学员:王文铎

这几天近距离观看刘老师挥毫泼墨,颇为震撼受益良多。他的个人才情在其写意花鸟画作中表达的畅快淋漓,独特的语言,其书写性与意象性体现出“似与不似”的艺术形式,极具现代意味。深厚的笔墨率意而为,画面表现出生命的张力。作品不受物象的限制,壮美、大气,笔墨生动,折枝交错中爆发一种生命能量,我想此即为中国画之写意精神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