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历代铸币图解

 文玩九哥 2016-02-24

1和同开珎(宝)

日本奈良朝初始元明天皇和铜元年(708年,唐景龙二年)铸,为日本最早铸行的官钱,由此改变了历来谷帛交易的状况。形制仿唐开元通宝。钱文“和同”系年号“和铜”省写,“开琼”为“开元通宝”简称,“珎”取“寳”之中部为字。隶书面文旋读,光背无文。始为银铸,未久即在近江自五地大量制造铜钱。工艺精整,品相端丽。文字及边廓略有变异,版式较多。径2.4~2.7厘米,重3.2~5克。养老四年(720年)更请中国铸工帮助造钱,所出俗称“新和同”钱。和同开珎银品极罕,然铜钱流入我国较丰,迄今尚不难见。


2开基胜宝

奈良朝淳仁天皇天平宝字四年(760年,唐上元元年)所铸金钱,为日本最早之黄金铸币。一当银钱十、铜钱百。“开基胜宝”四字隶书,然不甚规范,旋读,光背无文。钱体稍薄,字廓亦浅。径约2.4厘米,重4~6克。此钱传世极罕,至为珍贵,国内甚难得见。日本旧谱又释为“圣武天皇天平胜宝元年(749年)铸之,一当铜钱子。”恐有误。今以《日本经济史辞典》及《日本货币简史》之说为准。


3太平元宝 

奈良朝淳仁天皇天平宝字四年(760年)所铸银钱,为日本最早之白银铸币。一当铜钱十。“太平元宝”四字楷书,旋读,光背无文。径约2.5厘米,重不详。此钱国内极难一见。日本旧谱曾隶于圣武天皇天平二年(750年)铸,恐误。现从《日本经济史辞典》、《日本货币简史》说。注意将此钱与国内民间私铸厌胜银钱相区别。

4万年通宝

奈良朝淳仁天皇天平宝字四年(760年)所铸铜钱。时斗米十钱。“万年通宝”四字隶书,旋读,传为日本遣唐留学多年之吉备真备所书,文风古朴,笔画清晰。钱体有大小二种,“年”字有“横点”、“竖点”之分,均光背无文。“横点年”钱铜质紫褐,形态朴茂,较“竖点年”者精少。径2.4~2.6厘米,重3.7~4.5克。万年通宝造五年遂停,我同不可多见。


5神功开宝

 奈良朝称德天皇天平神护元年(765年,唐永泰元年)所铸铜钱,与和同、万年钱并用。因在周防、大和等地同时开炉浇铸,故钱体大小及文字均有差异。隶书“神功开宝”传为留唐学者吉备真备所书,旋读;然“功”字右部有从“力”、从“刀”之分,“开”字亦有从“門”、从“?(双‘户’)”之别,以“刀神功”为少。径2.4~2.5厘米,重2.7~4克,均光背无文。有径2.6厘米以上之大样钱,然极难得。另有民间私铸品。


6隆平永宝

平安朝桓武天皇延历十五年至弘仁八年(796—817年,唐贞元至元和间)铸于山城、冈田等地,一当旧钱十与旧钱并行。此钱大小不一,文字各异。“隆平永宝”隶书,旋读,光背无文。“永”字头作“亠 ”者传为桓武天皇御书。径2.3~2.7厘米,重2.8~4.6克。以窄缘广穿瘦字钱稍多,大样阔缘钱较少,小样御书钱极罕。


7富寿神宝

平安朝嵯峨天皇弘仁九年至承和元年(818—834年,唐元和至大和年间)铸于长门、周防等地,一当旧钱十与旧钱并行。大小不一,文字多变。“富寿神宝”四字隶书,旋读,传为嵯峨天皇与留唐高僧空海先后所书。“富”字有中横省笔,“寿”字有中竖省笔等变异,前者为御书钱。径2.3~2.5厘米,重2.9~3.5克,均光背无文。国内富寿神宝钱甚少,传世一种薄肉浅廓大样钱系赝品。


8承和昌宝

平安朝仁明天皇承和二至十四年(835—847年,唐大和至大中年间)铸于周防,一当旧钱十与旧钱并行。面文“承和昌宝”楷书,旋读,光背无文。虽有大小样之分,然均已明显减重。大样钱制作精整,边廓坚挺,文字清明;小样钱则肉薄字浅,较为粗陋,重不及大样之半。径2.1~2.3厘米,重1.6~3.3克。存世小样钱犹可一见,大样钱甚为珍希。


9长年大宝 

 平安朝仁明天皇嘉祥元年至天安二年(848—858年,唐大中年间)铸于周防,一当旧钱十与旧钱并行。面文“长年大宝”楷书,旋读,“宝”字尚留隶笔,传为仁明天皇御书。有大小样版式数种,均光背无文。径2~2.2厘米,重1.5~2.6克。此钱铜色黯淡,制作粗疏,形体薄小。然此钱因传世甚少而颇为希罕。


10饶益神宝

平安朝清和天皇贞观元年至千年(859—868年,唐大中至咸通间)所铸小钱,一当旧钱十与旧钱并行。虽于周防、山城、冈田等数处开炉浇制,然此钱存世绝少。质地为铜或铅,形体薄小,制作粗劣,文字笔画多所不清,为“皇朝十二钱”中品相最次者,曾遭百姓拒用。面文楷书,旋读,光背无文。径约1.9厘米,重1.5~2克。略有大小样之分,皆极为罕见。


11贞观永宝

平安朝清和天皇贞观十二年至宽平元年(870-889年,唐咸通至龙纪年间)所铸小钱,一当旧钱十与旧钱并行。以铜,铅为币材,在周防、山城、葛野等处开炉浇铸。面文“贞观永宝”楷书而存隶意,旋读,笔画纤秀,边廓修整,光背无文。径约2厘米,重1.7~2.4克。贞观永宝在皇朝小钱中属品相佳好者,然存世甚少。另有私铸薄小恶钱。


12宽平大宝

 平安朝宇多天皇宽平二年至延喜六年(890—906年,唐大顺至天祐间)铸于周防,一当旧钱十。传世唯见小铜钱。面文“宽平大宝”楷书,旋读,“宽”字章法为宝盖下从“十”从“日”,颇异,传为宇多天皇御笔。缘阔字小,光背无文,制作粗陋,边廓不整。径约1.9厘米,重2.2克上下。国内宽平大宝所见甚微,是为希罕之品。


13延喜通宝

平安朝醍醐天皇延喜七年至天德元年(907—957年,五代梁太祖至周世宗显德四年)铸于周防,一当旧钱十与旧钱并用。困乏铜兼以铅铸,传世可见铜、铅二种。面文“延喜通宝”为清秀楷书,隶韵犹存,传为醍醐天皇御笔;四字旋读,光背无文。传世延喜饯边廓有宽窄之分,字体亦稍有变异,一般径1.8~1.9厘米,重2~3.2克,为皇朝小钱中较工整者,然今世间罕见。


14乾元大宝

平安朝村上天皇天德二年(958年,五代周世宗显德五年)所铸小钱,因铜产不足兼以铅铸。钱文依唐乾元重宝改制,楷书而见行笔,旋读,光背无文。径约1.9厘米,重1.9~2.5克。“皇朝十二钱”中乾元大宝为序列最后,亦制作最差最小的一品。自此而后,日本多用中国“渡唐钱”、宋、明钱及各类仿制钱币,自身方孔圆钱的铸造遂停顿约五百年左右,为货币史一奇异观象。


15洪武通宝

 室町后期丰臣秀吉至江户早期德川家康掌权前后(时约1573—1688年)九州大隅、加治木等地所铸仿明代洪武钱。主要用于刘外贸易。因背文分别铸有“加”、“治”、“木”三字,故称“加治木钱”。形制、文字俱仿明洪武通宝平钱,径2.4厘米,重3克上下。其中以背“治”钱多见,背“加”、“木”者则罕甚。另有少数背“浙”者。同期日本仿制及私铸之中国钱极多,除明永乐、唐开元外多为北宋钱,仅已出土者几近百种,其间如元丰、元祐、皇宋、熙宁、天圣、圣宋等钱动辄万枚以上。除从中国输入者,余皆为日本民间私铸,作为实物交易及金银币之补充而广为流通。


16天正通宝  

天正十五年(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丰臣秀吉造。始为银铸,作赏赐有功将士用。后铸铜钱,然数量较少,有疑为银钱之铜母者,不确。传世铜钱“天正通宝”四字楷书,直读,光背无文。径约2.3厘米,重不及3克。制作尚工,文字清楚,然今世间已不可多见。银钱略小而重于铜钱,极罕。

17文禄通宝

 文禄元年(592年)丰臣秀吉所造。有银、铜二品,银钱唯作赏赐嘉奖用。“文禄通宝”四字楷书略带行书风韵,直读,光背无文。径约2.3厘米,重3.2克,银钱重5.4克。文禄钱我国极少,几不可见。


17庆长通宝

此钱在关原战役(1600年)前后由丰臣、德川两家先后铸制。后阳城天皇庆长初年(1596年)丰臣秀臣先造于大坂,为精制大样钱。庆长十一年(1606年)德川家康复铸于关东,为小样恶钱;另铸银钱、铁钱,今均不见。面文“庆长通宝”楷书,直读,字体欠工,光背无文。径2.4~2.6厘米,重2.8~3.6克。银钱重约4.2克。今除小样钱尚可寻,余各品均不易得。


18宽永通宝

江户时代后水尾天皇宽永二年(1625年,明天启五年)水户田町富商佐藤新助请铸宽永新钱以济世用,获准遂于水户首铸宽永通宝。其后各地(银台、吉田、松本、高田、长门、备前、丰后等)历代鼓铸直至明治维新(1866年)延续计达二百余年,是故铸量极大,品类繁多,金银铜铁钱均有,然以红铜钱为主,铁钱时亦可见。面文“宽永通宝”楷书,直读,文笔端秀,制作精良。常见品多光背,亦有背星号者及记地、记数,记年及各式水波纹等不下千余种。另有各式私铸钱不计其数。背文常见字有:文、元、川、仙、足、长、佐、仇、久、一、千等。钱体大小厚薄各不相同,一般径2.2~2.5厘米,重2.4~3.6克。亦有小如鹅眼或大如折二者,变化尤多。宽永通宝系传入我国数量最多,质地最佳之日本钱币,因其铜质稳定,不易腐蚀,迄今仍灿然而富韵致,颇受藏家青睐。


19宝永通宝

江户时代东山天皇宝永五年(1708年,清康熙四十七年)铸于京都七条,为当十铜钱。缘阔字小,体大而薄,制作工整。面文“宝永通宝”楷书,直读;背廓上打印“永久世用”四字,“世”下凹圈内更打印小“珍”字,然位置可变,形制甚为奇异。径约3.8厘米,重9~12克。因此等大钱民间少见,行用不畅,遂铸一年而止。然传世数量尚丰,不难求。另有一种面文仅“宝永”二字横列穿侧者,系日本“玩弄钱”(即我国厌胜钱),今不多见,因其奇异,传世多有赝品。


20仙台通宝

江户时代光格天皇天明四年(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铸于仙台藩领石卷。有铜、铁二种,铁多铜寡。此钱形制独特:方形、窄缘、广穿、圆角,俗称“角钱”。面文“仙台通宝”楷书,直读,文笔清秀,光背无文。钱有大小二品,对边距分别为2.4、2.2厘米,重未详。铁钱形体略小。仙台通宝限定在奥陆、松平境内通用,因钱价日贱而遭民怨,遂行四年而止,且将此钱剔出销毁。今世间所传不多,唯铁钱尚较易见。


21天保通宝

 江户朝后期铜钱匮乏,遂于仁孝天皇天保六年(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由德川幕府铸行当百大钱,文曰“天保通宝”,时称“百文钱”。此钱形状奇特,为正立椭圆形。中央穿孔,穿上直书“天保”年号,穿下为“通宝”二字,皆端正楷书。背文穿上“当百”,穿下为铸工所作桐叶状花押。钱体上下通长为5厘米,左右宽约3.5厘米,重20克上下。此钱因形制奇异、制作精良而为泉家所好。所幸者传世犹丰,今不难求。 


22万年通宝

 形制、文字与天保通宝同,其文同出大江光亨之手,均于仁孝天皇天保六年(1835年)由德川幕府所铸当百大钱。面文“万年”已非年号而含祈求吉祥长久意。此钱所出不多,可能为德川幕府进奉皇室或赏赐家臣用,如今存世品极罕。

23箱馆通宝

江户孝明天皇安政四年(1857年,清咸丰七年)铸于箱馆。传箱馆多铁是为铁钱,限于箱馆、虾夷、松前等地行用。面文楷书,直读,文笔清秀,背穿上为记年号字“安”。此钱形制独特处在于:初铸钱穿孔圆形,因浇铸不便后遂改为八角形,为铸币史上少见。径约2.2厘米,重未详,今铁钱已不复多见,传世铜钱二种或曰铁钱之母,今姑存疑待考。

24筑前通宝

江户晚期孝明天皇文久二年(1862年,清同治元年)铸于筑前福冈藩。形制类似天保通宝,均为椭形性当百大钱。然铸制较粗,面文真、隶、篆书同现,稍逊和谐。笔画粗细不等,钱体大小不一,版式数种。今均罕见。

25琉球通宝

 江户末期孝明天皇文久三年(1863年,清同治二年)铸于萨摩津岛(即今鹿儿岛)藩。此钱有二种。一为椭圆形仿“天保通宝”钱,面文直书“琉球通宝”,背无铸工花押,穿上“当”、穿下“百”,亦属当百大钱,有大小略异版式数种。另一种为方孔圆钱,面文“琉球通宝”篆书,直读,背穿孔上“半”下“朱”亦为篆文。径4.2厘米,一枚当平钱一百廿八文使用。琉球大钱二种制作俱精,文字秀美,为日本诸钱中之佳品。所喜传世尚串,均不难求。


26文久永宝

 江户末期孝明天皇文久三年至明治天皇庆应三年(1863—1867年,清同治二至六年)铸于江户、深川银座及浅草金座。此钱有大中小版式多种,分别为当四、当五十及当百钱。面文“文久永宝”楷书,直读,笔画流畅有力。因系三人所书,“文”字有写作“攵”者,“寳”字有简化为“宝”者,小钱及当百钱面文亦有书作“通宝”者,变化颇多。背有无文,水波纹及记值数种,在日本钱中版别之多仅次于宽永通宝。径2.2~4.2厘米,重4.1~35克,其间大小轻重各有不同。文久永宝铸量甚大,据估约为九亿枚。今传世多见面文书作“攵久永寳”四字者。若有写作“文”或“文、宝”字样者,则多为希罕之品。鉴别时不可疏忽,以免遗珠。


27盛冈铜山

明治天皇庆应年间(1865—1867年)盛冈藩利用当地产铜所铸当百钱。形仿天保通宝为椭圆形。面文“盛冈铜山”楷书,背“百文通用”,无铸工花押。通长4.6厘米,宽3厘米,重未详。此钱或为区域性货币,流布不广,传世甚微。自1868年实施“明治维新”后,日本即始行以“元”为单位的金本位币制,逐渐以金、银币及纸币为主体的现代货币体系取代了以铜钱为主的古老币制。由此,”盛冈铜山”亦可视为日本历来通行货币中的最后一代古钱,至为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